1999年至2014年,从阿里巴巴(简称阿里)成立到在美国成功上市,阿里一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阿里的“隐英雄”——蔡崇信。
17年前,他毅然放弃70万美元年薪(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580万),甘拿500元月薪追随马云。亲自操刀3次重要增资,在每一次阿里风雨飘摇之际,蔡崇信凭借高超的筹资能力,上下运筹帷幄,协助度过难关,堪称阿里巴巴的“财神爷”。
2015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中,蔡崇信以59亿美元(376亿人民币)身价名列第38位。可以说,蔡崇信成就了今天的马云,也成就了自己。
来源:米龙谷(ID:digzone)
毅然放弃70万美元年薪
加入“一片荒芜”的阿里巴巴
1964年出生于台湾的一个律师世家,13岁到美国读书,持有耶鲁大学经济学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的蔡崇信,是一位资深的优秀职业经理人。
毕业之后的蔡崇信,原本在北欧最大工业控股公司Invester AB香港工作,负责亚洲业务。1998年,Invester AB计划参与阿里巴巴的增资,于是代表人蔡崇信和当时的马云有了“第一次接触”。
去之前,蔡崇信的台湾朋友给他描述马云“这个人有点疯狂”。他去了之后,发现马云甚至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任何公司实体都不存在,只有个上线刚刚几个月的网站——阿里巴巴。
蔡崇信对两件事情留下了深刻印象:马云想创建Alibaba.com这个国际进出口平台的宏愿,和马云的领袖魅力。
蔡崇信回忆说:“我想,这家伙有能力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马云真的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我是不是也该加入这个充满冒险精神的团队呢?”
他告诉了马云这个想法,马云问蔡崇信,“我只付得起你每月50美金的薪水,你还愿意跟我一起干吗?”蔡崇信说好,没问题。
“我们在硅谷呆了一个星期,被所有的风险投资家拒绝。”马云再度问蔡崇信,“你还想加入我们吗?”
蔡崇信毅然决定辞掉年薪70万美元的工作,跟马云一起干,当时蔡崇信的收入,用马云开玩笑的话就是“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彼时,蔡崇信的妻子克拉拉正处于怀孕阶段,一听说这个想法,觉得自己的老公疯了,这么好的待遇不想干,却去一个不知道未来的小公司。
同一时间,就连一向开朗民主、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蔡中曾(蔡崇信的爸爸)也摇头,当时蔡中曾问身边几位经常进出中国市场的好友,据说每位好友都投下“反对票”。但最后,蔡崇信心意已决,蔡中曾只好放手,让蔡崇信自己选择。
这简直就是孤注一掷的彩票投注!
就这样,蔡崇信卷起袖子,把名牌西服收进衣柜,踏入总部位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开始埋锅造饭的工作。
如果以现在资本市场的标准看待,当时的阿里巴巴恐怕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别说没有制度、标准,就连最简单的公司登记都没有。
蔡崇信到了之后,把阿里巴巴的员工集合在一起,在杭州湿热的夏夜里,拿着一块小白板,挥汗如雨地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权益”开始教起,接着又帮创始的“十八罗汉”,拟了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股份合同。从这一刻开始,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
操盘四次重要融资
助阿里坐稳第一电子商务宝座
最大的难关就是“钱”,这是蔡崇信进入阿里巴巴之后最艰巨的任务,尤其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折损了一堆网络公司,蔡崇信要帮阿里巴巴在市场上找钱的难度,可想而知。
蔡崇信一直帮助着阿里巴巴转变为一家全球巨头,他领衔了几乎所有阿里早期融资的谈判,包括来自软银的2000万美元融资,进行了数十场收购谈判。每一次,都让阿里巴巴脱胎换骨,有了崭新的面貌与股东成员,背后都是蔡崇信辛苦奔波的成果。
1999年初,以马云为首的十八罗汉成立杭州阿里巴巴(区别于现在的阿里巴巴所称),并开始融资。
蔡崇信在加入的时候就任CFO,并开始着手注册公司。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规范化运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财务,且熟知国际惯例的蔡崇信为阿里巴巴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增强了风险投资对阿里巴巴的信任度。
1999年10月,杭州阿里巴巴投入运行半年后,获得高盛、富达投资、AB等投资500多万。马云老师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据马老师说,国内的企业思想僵化),接受了以高盛为首、包括富达投资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Invest AB投资在内的首期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高盛公司认为,阿里巴巴是高盛在亚洲开展投资以来第一家一流的投资对象。高盛曾经帮助IBM、微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而此次是高盛第一次对亚洲互联网公司投资,高盛几分钟之内就下定决心投资,显示出对马云团队的发展前景、超强执行力的看好。
高盛等这样国际一流的投资机构在1999年投资如此小的公司,蔡崇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0年1月,杭州阿里巴巴获得软银、富达、汇亚、TDF等2,500万美元融资。会员数达10万,来自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要说下软银。当时蔡崇信和马云两人赴软银在东京的办公室谈判,投资银行出身的蔡崇信,深谙谈判出价之道,即使两人明知当时的阿里巴巴体质羸弱,根本没有多少谈判筹码,但一坐上谈判桌,马云发挥独有的个人魅力,大谈阿里巴巴美丽前景,一旁的蔡崇信虽然不多话,却在关键时刻,对孙正义前两次的出价,勇敢说“不”。
最后两人“完美搭配”,让孙正义点头答应拿出2000万美元。这一仗,蔡崇信帮阿里巴巴度过最危险的难关。
软银的资金到位后没多久,美国科技股就因网络泡沫,从高点崩落,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都在这波熊市中灭顶,惟独资金在手的阿里巴巴,有惊无险挺过这场世纪风暴。蔡崇信的运筹帷幄,当然得在功劳簿上记一大笔。
2004年2月,连续收到软银、富达投资、GGV投资8200万美元,阿里巴巴网站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2003年实现日收入过百万。软银孙正义接受成为阿里巴巴的首席顾问。
2005年8月,雅虎投入10亿美元现金和雅虎中国价值7亿美元的资产购入阿里巴巴40%的股份,而软银和阿里当时的管理层各持股30%。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其实雅虎很早就试图进军中国市场,建立过中文版门户网站,后来还收购了本地网站导航服务3721,但是这两项战略都未能吸引本地用户。
雅虎的最大股东孙正义、创始人杨志远均对阿里巴巴的执行力深信不疑,希望马云临危受命,接管雅虎中国。雅虎高层对马云的江湖义气十分赞赏。此次融资为“火速烧钱”业务——支付宝和淘宝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弹药”,为这两大业务今后实现盈利打下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蔡崇信再度发挥冷静清晰的策略分析能力,这两次重要的翻身,不仅让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资源,建构“淘宝网”,也因合并雅虎中国,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
阿里巴巴一路走来,好几度经营面临风雨飘摇,岌岌可危,都是靠蔡崇信高超的筹资能力,上下运筹帷幄,协助度过难关,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一位投资银行人士分析,一路走来,蔡崇信操盘的最大难度,就是以马云为首的经营团队“根本没有钱”,这群人手中唯一有的就是“看对市场,卡对位置”。
蔡崇信必须在“引进市场资金”和“掌握主导权”之间,充分折冲拿捏,如何引进资金,又不能经营权旁落,行进间,还能一步步把阿里巴巴推上电子商务王座,其中马云和蔡崇信,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天衣无缝的搭配,是致胜关键。
难怪马云要说,这辈子他要感谢四个人,前二位是让阿里巴巴引进资金和资源的孙正义和杨致远,一位是他一直崇拜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最后一位,就是蔡崇信。
马云这样评价蔡崇信,“他是专门负责与投资人对话的,我有一个重大的涉及股东利益的想法时,先让蔡崇信明白,他再跟投资人讲明白。”
阿里只有两个永久合伙人
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蔡崇信
阿里巴巴不总是被股东热爱。在2011年转移支付宝的所有权,阿里引起了雅虎和软银的抱怨,蔡崇信带领阿里巴巴和雅虎软银展开谈判,达成了随后的补偿协议。
如果阿里巴巴是一部电影,那么马云是明星主演和导演,蔡崇信则是制片人。当马云冒出很多想法,并且深入业务中去时,蔡崇信被看做是那个搞定事情的人。大部分认识蔡崇信的人,都描述他是一个低调、公平和谦虚的人。
“事实上,这对搭档如此成功,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是如此迥异的两个人。”着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直言,“作为一个团队,他们做的非常出色。”
2013年5月,蔡中曾以八十的高龄过世,蔡崇信回台奔丧,许久不见的亲友看到他悲痛的样子,都知道这对父子感情甚笃,父亲过世,显然对蔡崇信影响极大。但丧事办完,蔡崇信又得很快收拾哀伤飞回杭州,因为阿里巴巴重新上市挂牌在即。
2014年,蔡崇信带领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他参与了IPO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公司结构的设计以及承销商的选择。他不断打电话与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进行沟通。阿里巴巴创造了史上最大的IPO,蔡崇信持有的2.9%股份价值45亿美元。
过去十多年,蔡崇信一直担任阿里巴巴的财务官,直到顺利交棒,转而担任集团执行副主席。但无论职衔如何改变,阿里巴巴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清楚,“只要是财务、投资的事,找Joe蔡就对了!”他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投资“总负责人”,所有阿里巴巴的资金调度、转投资、募资入股,全由他统筹负责。
可以说,蔡崇信成就了今天的马云,也成就了自己。
在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中,有两个人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蔡崇信。
正是由于蔡崇信有着非同一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他与马云等“十八罗汉”从创业至今,不仅合作顺利,而且一起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为亚洲第一大电子商务公司。
本文综合自网络资料,米龙谷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