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Steven教练和热心家长提供素材!这几天乐高机器人FLL的全球总决赛在美国举办,我抽空去看了看,本来只是想欣赏一下比赛的,但没想到,却被震惊了!
FLL是全球最有名的机器人比赛之一,比赛的时候,会有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有一幅大地图,地图上摆满了各种关卡。
而孩子的任务呢,就是搭建机器人,完成地图上的各个关卡任务。
这个FLL比赛是在全球各个国家举办的,之后把全球最精英的战队组织起来,最后再进行总决赛。
而今年总决赛的地点在美国。
这就是FLL总决赛的场景,赛场上有好多张桌子,孩子们都在忙活着自己的机器人,争取比出好成绩。
这里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孩子们,他们很多人的出场都很吸睛。
比如这个战队可能是来自墨西哥或者拉丁美洲的,他们直接cosplay了乐高公仔的模样。
而这个战队也吸引了很多目光,因为他们挥舞着巴勒斯坦的国旗,而巴勒斯坦正遭受战火的摧残。
还有这个裁判,头上顶了一个乐高游乐场的帽子,上面的旋转木马甚至还在动。
可是最让我惊艳的还不是他们,因为我在赛场里竟然看到了好多好多的
中国国旗
。
你看这个小女孩的袖子上,印了一面五星红旗。
座椅上我还看到了一张战队的牌子,竟然是中文,赫然写着“深中坪山IT校队”,应该是深圳中学的战队。
有一组少年尤其吸睛,他们统一穿着黄色的战服,袖子上印着五星国旗。
到了赛场后,他们一字排开,前方有个少年,他身上挂满了一串机器,从膀子到腿部,都绑着一些机器。而少年的前方,则是有一个乐高机器人。
紧接着,音乐响起,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声,这群少年就像
“科目三”
那样扭动了起来。
而更为惊奇的是,前面那个机器人也跟着少年在手舞足蹈、扭来扭去。
当少年们跟随音乐转圈,而机器人也会跟着转了圈,两条腿还晃个不停!
光是上面的动图可能体现不出那种震撼,我找了一个现场的视频给你们看,就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了!
真是酷毙了!
孩子们的周围,围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家长,当他们演出结束,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以前在国外读书的时候,老外是这么评价中国学生的,他们会说:
中国学生读书很好、很用功,但是性格比较内敛,不爱说话,不爱表现。
可是当我看了这帮中国少年的表演后,我突然发现,现在这批00后、10后的孩子跟我们那时候
完全不一样。
他们非常自信
,你看他们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满满的“我是No. 1”的气场和信心。
他们的表现力非常棒
,在国际赛场载歌载舞,肆意展现着青春和活力。
他们也非常敢于表达
,和外国孩子英语交流起来侃侃而谈,毫不怯场。
这一代的孩子,真是了不起!
说来也巧,在赛场里我遇见了一位老朋友,我前几年去考乐高教练证书的时候,她就是我的老师。
她也看到中国孩子的机器人舞蹈,然后一连跟我说了好几声“Awesome”,说这些中国孩子太棒了,非常自信。
看到那些优秀的孩子,我除了羡慕也很有感触,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有这份自信和能力。
于是我就请教她:
“用乐高就很好啊”,老师笑了起来。
没想到,紧接着老师给我讲起了曾经的那个课堂案例。
那还是几年前我去参加乐高教练进修的时候,当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她给我们每人分配了一只乐高做的小乌龟,还有一个乐高做的环,那个环代表一个瓶口,如果乌龟爬进去的话可就出不来了。
当我们看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想当然地就认为,我们只需要在车头放一根长杆,把这个环挑走就完事了。
于是我们设计了好几个方案:
虽然杆子的造型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方案都是围绕在车子直着开过去,然后把环挑走。
当时我觉得,我的方案很好,能解决问题,也很快,完美。
可是当我把这个方案发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很赞许地表扬了我,但她又问了一句:
她的这个问题瞬间难倒我了,我努力想了想,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结果老师给我做了另外一个模型。
她的策略跟我不一样,是让机器人从侧面走到环旁边,一拍子把环拍倒,这样乌龟就爬不进去了。
当时那一幕把我看呆了,我没想到老师这个方法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正常情况,一般人想到的都是直着开,把环挑走。可是老师的方法却独辟蹊径,她不是挑走环,而是把环拍倒。
两种方法,不同的途径,但一样都能完成任务。
末了,老师告诉我,这个方法不是她想的,是她曾经教的一个孩子想出来的,当时她也很吃惊。
老师想通过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大人的想法有时是会受到局限的。
当我们去告诉孩子答案,其实就是
用我们的局限,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让他们不敢想,也不愿意想,从而渐渐形成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会缺乏自信!
老师的这番话不禁让我醍醐灌顶。
其实不仅仅是玩乐高,我们在陪伴孩子学习、生活中也是同理。
鼓励孩子多思考、多实践,不要用我们大人的局限,限制孩子的思维,这样孩子就会像那些跳舞的中国少年一样,更有创意,更乐于表达,也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