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云
Technology is the new sexy.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T之家  ·  深度拆解苹果iPhone ... ·  3 天前  
互联网那点事儿  ·  高德全面开放时空智能应用 助力产业AI+应用落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云

创意者经济|王牌对王牌

腾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29 20:52

正文

接到担任“寻找创意之源”论坛主持人的请求时,段永朝老师的内心是拒绝的。

 

“寻找创意之源”是3月26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中国经济年鉴社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新生态新表达共治理课题成果发布会”的一个环节。课题组以中国互联网+文创为研究对象,在以腾讯为代表的泛娱乐业务实践中提炼出“创意者经济”的新概念。

 

段老师是一名50后,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中国最资深的互联网研究专家之一,心态开放,拥抱互联网,拥抱新事物,对“创意者经济”的概念大为赞赏。然而,“除了作家雾满拦江,其他几位的作品我真的没有读过”。

 

论坛的其他参与者,除了电影作品还没公映过的导演李杨,都是90后网络大神,有年收入上亿的唐家三少、9岁就出书的蒋方舟、获得过福布斯年度人气作家奖的叶非夜、作品被用户点击超过80亿次的庹小新。

 

考虑再三,段老师决定接受这个“任务”,“我愿意与年轻人聊天,了解年轻一代的想法”。

 

这场论坛,是三位传统文创大咖和四位年轻网络大神之间的对决。


红蓝英雄PK


 

李杨

“非著名”的电影导演和编剧。

代表作:《盲山》《盲井》

必杀技:地下渠道之王

“我的作品在地下渠道中广为流传。各大网站都可以盗版看我的作品,所以我是非著名的电影导演和编剧”

 

蒋方舟

      《新周刊》副主编

代表作:《正在发育》

                 《邪童正史》

          必杀技:德艺双馨


“我一直以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标准要求自己”

 

雾满拦江

作家,自媒体人。

代表作:《神奇圣人王阳明》

必杀技:智慧手印


“一个一生的学习者,是追求智慧的人。”

 

叶非夜

网络言情作家

代表作:《绝世王妃》

必杀技:码字行乐


“现在我如果每天不码字,会觉得很空虚,日子过得很无聊。”

 

唐家三少

知名网络作家

代表作:《绝世唐门》

必杀技:持续高产


“我连载了13年,一天都没有断过,到现在为止写了差不多4000多万字,平均每年300万字。”

 

庹小新

动漫作家

代表作:《狐妖小红娘》

必杀技:共鸣震荡


“我做动漫享受别人的共鸣,有感动我的东西我就画。我表达的东西很重要,但我的东西别人能够看懂也很重要。”

对垒宣言

李杨

坦率讲,我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没有看过他们的书。我是带着拥抱互联网、拥抱新事物的观点来的。

叶非夜

年纪虽小,我写了很久。

雾满拦江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希望各位继续教导我。

庹小新

一直很感谢腾讯动漫对我的照顾,改编自我作品的动画片已经播了很多了。


唐家三少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IP,做中国最好的版权。

蒋方舟

我觉得大家发言之前不用先吹捧对方,而且都是以我虽然没看过你的作品为开头来吹捧对方,这个非常不真诚……


来回过招

回合一

何谓创作之源

今天我们话题,寻找互联网时代的创意之源,创意之源是什么?对我来说,直到去年我才真正理解我的创意之源就是热爱,真的只有你喜欢它,真的爱它,你才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去创作。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先知先觉者创造,后知后觉者跟随,不知不觉者消费。我觉得每一个创意者,都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把自己先知的东西释放出来,那么一旦当他成功了,他就一定会站在同行业的前列。


唐家三少

叶非夜

创意对我来说,就是把我每天脑海里面想到的东西写出来。我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坐在车上,以及看电视的时候,甚至是我在跟小伙伴们打《王者荣耀》时候都可能会突然间冒出来一些点子,这时候我就把它记下来。


此外,更重要的是微博。每天我都会去刷微博,我觉得微博上面曝光一些很多事情,可能比我们的小说更狗血、更精彩,这也会带来很多灵感。


要说创意,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讲的特别清楚。我觉得动漫创作更多是讲别人的共鸣,网络给我提供了更多这个方向的东西,我虽然画自己的东西更重要,但是我画的东西别人能看到也很重要。

庹小新

雾满拦江

我觉得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天生的使命感。说得不好听一点,实际上是一种疯狂的变态,也就是说大脑里一定要构思一个世界不存在的规则或者是无形的、抽象的道理,并且用具像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回合二

创作动力是什么

叶非夜

现在我如果每天不码字,会觉得很空虚,日子过得很无聊。

我是一个漫画作者。

实际上,我说不出太多具体的观察和想法。很多时候,我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我自己想到了,我很感动,我想把它讲出来,看看有没有人能够有共鸣,我写出来只是有这么一个目的。


因为我之前是在杂志上做漫画连载的作者,杂志倒闭了,就来到腾讯动漫这边做网络连载。我觉得网络连载和杂志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这里跟我的初衷很像,我能够很快感觉到对方有没有找到共鸣。这一点我觉得对于整个创作者非常棒,以前你看杂志上连载,我们得画出来,然后下个月才能登,只有积极一点的读者会写反馈表,而现在这比较方便直观地能和读者交流互动。

庹小新

回合三

创意产业、创意者经济如何发展

李杨

我觉得互联网这次的创意者经济非常好,为什么好?首先,把创意者放在第一位,肯定了创意者。自由和保护创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两个,你那些创意者的成功就是空中楼阁。(制度和规则是创意者经济的关键)


刚才听了其他老师的分享,说有效的保护,我想把这有效去掉。我们需要的不是有效的保护,而是强度非常大的保护。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范畴中,我们什么东西一说被说有效,就有了无限的外延,之后什么是有效,什么是无效,就很难说了。中国人特别讲关系,如果我们法律有一个模糊的边缘,本来应该罚他人,最后罚了100块,这也可以说是有效把你保护了一下。


在互联网经济中,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剽窃创造者?因为我偷的东西,我创造了1个亿,我赔你1000万,这样的惩罚是没有效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偷了一根针,你罚了他100万,把他罚得家破人亡,这个举措就非常有效,能震慑住所有人不敢偷。一个盗版者,尽可能打击了盗版后很多观众没有办法看到作者的IP和创意,但是这就阻击了后边的犯罪者。

我觉得如果真的要谈创意的源头的话,自由和版权并不是创意的灵感的来源。


既然我自己作为所谓的年轻人的代表,我想谈一下年轻人对于青年文化包括创意的看法和一些最近的思考。


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创造出自己原生的青年文化的创造力呢?我觉得一个原因在于这个社会对于年轻人某种程度上太好了。这是我这一两年一直在想的事儿。


资本和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优待的。现在年轻人但凡稍微做出一点事情,就有资本来去议论、炒作和收割它。不过资本是很无情的,它不会考虑你一个长期的创作力的持续,只是想着等你红完这一阵就抛弃了,再找下一茬可以收割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机会和礼遇对于年轻人来说具有双重的挑战,鲜花和掌声既是诱惑也是个很大的陷阱。


其实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参加各种文化的会议,大家基本上都在说我们有多惨,过得有多穷,而现在都是说我们多有钱,我们有多少的资本可以投入。我觉得这种乍贫乍富、乍饱乍饥的状态,其实还是产业不够成熟的体现。我希望以后对于一个产业的投入是持续而平稳的,既不是不给投入,又不是这样过多的资本来去收割种种创意的源头。我觉得当有持续而平稳的投入的时候,可能创意产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像马尔克斯原来在他小说里面举过一个例子,把萤火虫的光放在一个甘蔗的空着的管子里,萤火虫的光可以一直散发着。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截甘蔗管,里面的萤火虫的光散发出了非常持久而永恒的光芒。


我希望中国的创意产业、青年文化也像这个甘蔗管里面的萤火虫一样,并不是一下子大明大放,而是有持久而平和的创造力。


蒋方舟

雾满拦江

我从事写作这个工作已经17年,我是每天1万字。到了这个月,我出的书的量过了90本了,而且总类是相当的杂,从儿童文学到企业管理无所不包。我读的书也杂,像方舟7岁的《正在发育》、《邪童正史》,我都读过。


诸位可能看过武侠小说《七种武器》。人必须和武器结合起来,人的因素是不够用的,必须和技术的因素结合,技术的因素也就是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才突显重要性。而我写作经历了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纯手写的,很痛苦。然后开始换笔进入了计算机时代,我第一时间有了计算机,就马上学了五笔,到现在还用。然后我们再进入手机时代。


不过你注意到没有,这个技术时代极大地解放了我们这类人,一下子取消掉了中间的筛选环节,把我们和终端市场对接,让社会的资源变成了一种——或许有别人看来可能是最优化的,或者是在市场上最有效率的——个人和技术的结合。正是这样导致了我们今天这个话题叫创意者经济。


此外刚才几位关注的是规则,但是你记住,技术永远在突破规则,这个规则向前一步,技术会向前两步,你的规则再向前两步,技术会向前四步,规则永远是落后的,而人和技术是在前面的,这就是人的力量,所以我相信的是人。

我们不管寻找互联网的创新还是某种新的东西代替互联网,其实只是寻找一个媒体,一个媒介。我觉得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大大地突破了所谓的大的组织概念,并且把媒介细化到个体身上,谁都是互联网的一个核心。因为纵观世界的文化发展,都是某种情况下,包括文艺复兴也回到个体,所以互联网也不仅仅是写作或者是创作回到个体,甚至点对点传播放到个体,我可以不依靠任何东西。


在自由发挥一定要有个野蛮生长的状态,千万不要把野蛮生长的状态给破坏掉,但是野蛮生长也有一个边缘,这个边缘我想就是你可以野蛮生长,但是你不能侵害别人的利益。不管我们的手段怎么样变化,都不能离开人的心、人的内心的感受以及人对这个社会和人文之间关系的反应。如果把这个掉了,我们创造出再好的形式也会坍塌。

李杨

蒋方舟

在互联网时代,我一直挺谨慎地跟读者保持距离。我不希望自己的创作太受到读者反馈的影响。因为我觉得读者反馈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很多人一直说我们要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但其实说句对年轻人不敬的话,年轻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有做了一个好东西,你拿给他们,他们才发现原来我喜欢这个。


在互联网点对点传播的时代,或者点对面传播的时代,一味地去追赶年轻人的喜好,一味地追潮流、看什么热就往里面扎,这对创业者来说是饮鸩解渴的一件事。


我觉得在互联网+的时代,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在这个风口和浪潮中间,你要更明确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被潮水裹挟着走。我原来在一篇文章里面写过,我小时候跳大绳,不知道什么时候往里面进,那时候我觉得这是自己残疾的表现。而现在,当我看到大家跳大绳,被大绳绊倒的时候,我知道原来我并不想跳进去。

在互联网+的浪潮时代,创作者依然保持清醒很重要。



盟主结词

 

段永朝(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谈到创意之源,我刚才听下来之后,我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发自内心的热爱,当然小时候可能不明白这种热爱的力量来自于脑里。总之会有一种力量催促他不知疲倦、不愿意放弃地去追求理想。

第二点,创意之源恐怕就来自于互联网。中午还跟其他老师聊这个事情。过去在纸笔时代,我们要发布作品的话生产成本极高,更麻烦的是我们要先过师傅这关,师傅首肯,出师你才可以去打江湖。今天不用了,因为我们有互联网,有互联网之后,他们只要跟他们的粉丝们、读者们心心相印,他们就能够斩获自己的成就,他们可以跟他们的受众同呼吸、共命运。当然,互联网的点赞、打赏功能,也功不可没。

在这种情景下,互联网其实已经使创意者、生产者和这些创意文化的消费者、零售者们融为一体,这是一个伟大的平台,这个平台才刚刚开始。就像我们今天下午从张老师的演讲开始,很多人提到,我们身处在一个荆棘丛中,这里遍布荆棘,很多题目的确需要如他们这般想象力去破题,才能够想象到那些妖怪,或者说那些可憎的面孔,以及未来的孩子们怎么面对一个未知不确定的世界。

非常感谢少年英雄们,他们以他们自己的勇气和热爱,拥抱着这个时代,从我个人来讲非常感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