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日报
知上海,观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工国际  ·  媒体关注|冰雪经济催生新机遇 ... ·  11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牛逼!就因为它,已经看不上2000元的飞*浦了!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新春征集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日报

约满!约满!约满!上海市民懵了:以为错峰,全扎堆了…有人要站8小时,有人拖行李箱就来了

解放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1-30 16:14

正文

上海人过新年的排队场景

已经Next Level了

除了逛吃逛吃

还有很多人特意起个大早

就为享受一顿“文化大餐”


大年初一早上8点多

看看这大排长龙的队伍

竟是在 上海博物馆 门口


社交媒体上

前往上博的网友也表示意外

没想到大年初一

博物馆也要排这么久

想错峰来参观,

没想到大家都想到一起了!



记者查询发现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一直到2月11日都显示

预约已满!



不仅上海本地居民早早过来排队

很多游客

下了高铁飞机拖着行李

特意来博物馆过大年


从苏州来上海过年的杨先生一家,一大早高铁来沪,体验了一波跨省通勤的便捷。



在上海博物馆展厅门口
许多观众都碰到过身穿古埃及服饰
热情招呼观众的年轻人
他们也在这个春节陪伴市民游客

《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节》运营负责人沈燕萍的手机响个不停——“又有人来面试春节的NPC岗位”。

在上海博物馆展厅门口,许多观众都碰到过身穿古埃及服饰、热情招呼观众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沈燕萍口中的NPC。

NPC原意为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如今常用来称呼剧本杀、沉浸式戏剧里的演员。 在上博古埃及大展沉浸式文博剧本游《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节》里,这些年轻的NPC为玩家提供互动和讲解服务。

一天站八小时,苦练文博知识

沈燕萍头戴黑色猫耳发箍,穿着印有“警长”字样的黑色文创衫。她也是NPC的一员,平时在剧本游“庆典区”为玩家提供咨询服务。

走进上博人民广场馆大厅,过了安检,就能看到头戴白色猫耳发箍的年轻人手里举着宣传牌,邀请观众参与剧本游项目。买好票,领取任务本“希罗多德的手稿”和“船票”,就可以开启神秘的复活猫神节之旅。

在小红书上,不少人都刷到在上博邂逅拉美西斯二世、克里欧帕特拉的经历,他们都是剧本游里的重要NPC。截至目前,全剧情版《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节》已服务观众1万多人次,工作日平均三四十场,周末五六十场。

祭司玛娅引导玩家解开希罗多德留下的密码,开启重现猫神节的任务 钟菡 摄

NPC大都分布在展厅外的中庭区域,有名字的任务角色在七八人左右。总人数根据展览人流量调整,淡季一天安排14至15人,旺季增加到25到35人。 他们大多是大学生,主要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立达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系等。 扮演祭司玛娅的女生手上贴着长长尖尖的假指甲,今年读大一。扮演克里奥帕特拉的女生是俄罗斯族,长相和角色贴合。

“上戏毕业的学生也有,但他们演出机会比较多,很难做长期的。”沈燕萍介绍,剧本游NPC对表演方面的要求不高,更重要的是古埃及相关知识的储备。

演员在上岗前,都要经过博物馆相关培训,每天早上9点开馆前到岗,化妆、换衣服, 全天要八小时站着,有时还要参加夜场活动。“我们并不要求演员像讲解员一样,把文物解说词全背下来,重要的是能把信息讲清楚,结合自己的表演,把猫神崇拜和动物崇拜、古埃及的生死观、一神教和多神教的纷争三大展览主题生动地传达给观众。” 沈燕萍说,剧本游和剧本杀、沉浸式戏剧不同,没有集中推理、开机关的环节,也不要求玩家“一秒入戏”参与表演,更多是打造一种趣味观展的氛围,“观众是来看文物的,表演不能喧宾夺主。”

“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节”剧本游中,需要寻找各位NPC完成任务 钟菡 摄

上海博物馆处在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近年来上海演出市场红火,带动不少就业人群。不少应聘者在剧场有工作,演出集中在周末和晚上,时间和博物馆错开,可以赚一份外快。

“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节”剧本游中,需要寻找各位NPC完成任务 钟菡 摄

来面试春节岗的“00后”甘肃女孩蕾蕾最想尝试的角色是猫神巴斯特。蕾蕾有两年多剧场演出经验,最近在龙华中路一家沉浸式剧场参与仙侠剧项目演出。她介绍,春节期间公司放假,有空做兼职,挑战不同表演方式,也想接触不同观众群体。

谈到春节留沪,她轻松一笑,“能在过年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就很好。借着工作机会,我也想看一看最火爆的埃及展。”

“如今来博物馆参观展览已经成为常态,观展需求逐渐多元,很多参观者不满足于传统的博物馆讲解,更追求沉浸式的感觉,讲究个性化的观展体验。” 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副主任冯炜认为,沉浸式的剧本体验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博物馆的使命是收藏、研究、教育和传播,无论是剧本游还是“奇喵夜”“众神派对”等都是博物馆的新型文创产品,将专业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好传播出去,满足大众探秘博物馆的需求。

“我们很早就想在上博东馆推出剧本游,正好古埃及文明大展来了,就在人广馆率先尝试。古埃及知识体系庞大,观展前做功课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希望用边玩、边看、边了解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冯炜说。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内的人群  李茂君 摄

除了博物馆

多地景区也“挤爆了”



据北京广播电视台京视频报道,大年初一早上7点整, 约4万游客排队进入雍和宫。


29日一早8时许,广州长隆门外就已经开始排队,据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 “还没到开门时间,门口已排起长队。” “进入园区后小火车也要排队。”


杭州的西湖、断桥等, 此刻已经“人人人”了


杭州灵隐寺被挤爆, 凌晨5点周边路段已经堵车,有人2公里路要走40分钟。 29日早上8点左右,灵隐寺周围将近2公里的路程已需要近40分钟。


成都的文殊院也是人山人海, 有网友称“根本进不去,排队至少2公里”。


据深圳新闻网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仙湖植物园、大梅沙、深圳湾等景点也已 开启“人从众”模式


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多个景区也是 被挤爆状态


另据宁波晚报消息,宁波的东钱湖、天童寺等景区, 堵车严重,到处都是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