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毕玉遂教授的研究团队发明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日前初显了科技的巨大价值,学校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的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约定:学校授予公司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公司需总计支付5亿元人民币,首付4100万元现已到账。如此高额的独占许可使用费在省内高校居于首位,国内高校也为数不多。
聚氨酯发泡材料是使用氯氟烃的主要领域。聚氨酯面世70多年来,先后研发出四代聚氨酯物理发泡剂:第一代是氟利昂系列;第二代是141B(二氯一氟乙烷);第三代是HFC-245fa(五氟丙烷)和HFC-365mfc(五氟丁烷);第四代是LBA(1-氯-3,3,3-三氟丙烯、三氟氯丙烯)。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其环保性越来越好,性能却越来越差,而且四代产品中均含有卤元素。四代发泡剂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卤代烃。其生产过程伴随着污染、排放,特别是VOCS问题无法解决。产品都是氢氟碳,不仅破坏大气臭氧层,也是造成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 (1吨氢氟碳相当于1万吨二氧化碳)。
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由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毕玉遂教授的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的成果,该发泡剂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均不含氯氟元素。试验检测以及企业使用报告显示,用该发泡剂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且成本更低。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外墙保温和板材生产,在其它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试验也已全面展开。
作为氯氟烃类物理发泡剂的替代产品,该发泡剂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将减少数十亿吨当量二氧化碳排放,为我国提前完成对国际社会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山东理工大学对毕玉遂教授的研究发明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
2016年2月初,学校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领导。
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做了批示。之后,科技部、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联合专家组,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先后调研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2016年5月9日至5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出微观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组进驻学校,指导开展国际专利的布局、撰写、申请等工作。
该发明已于2016年6月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审查和国内外检索后确认:“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发明,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
记者了解到,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淄博市临淄区,注册资金2亿元。目前,学校与该公司正全力以赴推进该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中国工业报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的微博:高分子科学前沿,欢迎和我们互动。
在菜单中回复“交流群”:可加入导师学术群,企业界及一系列技术交流群
投稿 荐稿 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