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这里是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
所有内容均为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
欢迎各位加入胶卷迷俱乐部活动QQ群,94014103
日本有一家叫做枻出版社的出版社出过很多相机类的书,他们还出过很多文库类的书,讲解日本人的摄影喜好。我顺手买了一本《尼康F3最强传说》,看了看大致了解了为什么日本人觉得尼康比佳能专业的这种想法。
就现在来看,谁的相机更专业已经是一种信仰了,没什么科学根据,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看法,这是值得我们来看一看的,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大致会了解为什么日本人会觉得尼康比佳能专业了。
首先我们要搞懂日本人究竟是怎么定义专业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人们对于专业的理解并不是专业的真正含义,大众往往认为做工更精密,故障率更低的机器就足够专业,或者是指标数据和功能更强的机器就是专业。然而实际上,所谓的专业相机是指能够满足以摄影为职业的人的需求的相机,专业相机的快门不一定要那么快,自动化程度不一定要那么高,同样,专业相机的牢固程度也不需要那么强。
相机制造商也是应对这种需求来制造相机,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135相机并没有什么专业不专业的说法。在那个年代,摄影棚需要的肯定是底面积更大的相机,比如120或者是大画幅,而对于记者,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标准装备,有120双反,当然还有快拍机等等。
日本百姓对于尼康和佳能的认识是不同的,在日本人看来相机品牌里有两个很特别,一个是徕卡,神一般的品牌,什么都好。另一个是尼康,日本人并不觉得尼康是一家普通公司,而是以我们看国企的态度去看这家公司的,因此尼康自带了专业的属性,顶着“日本”的名号。日本人对于佳能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当时看来,佳能是和小西六,旭光很相似的民营企业。当然,日本的这种民企也都是有大集团,大靠山,大财团背景的。
日本人对135专业机的最初模糊的认识来自于徕卡M3,对于135的主要使用人群也就是记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更快的相机,这里所谓的更快指在操作上更快,徕卡M3显然比之前的相机更能够达到这个要求。M3有着更多档位的快门,有着0.92的倍率,有着更快更换镜头的速度,当然还有很快的过片速度。所以日本135相机一开始也在沿着这个路子去走,包括佳能,尼康都是这样。
尼康在日本人心里树立的第一个135专业形象来自于尼康F相机的出现,确切来说,尼康之所以是专业的代名词来源于尼康F重新定义了135专业相机。
尼康F相机在1959年发布,尼康单反相机的推出时间比较晚,当时日本的旭光已经确立了自己在135单反世界的位置,当然美能达也推出了单反。但是尼康F单反可以更换取景器这一点在日本单反里还是头一台,而这也为大F相机预留了更多开发的空间,能够装上各种各样的取景器来满足拍摄的需求。
1962年尼康就推出了测光顶,那么一来,尼康大F在使用上就和1958年的牛眼相机差不多了,而牛眼的价格是大F的9倍之高。
真正让大家认识大F,或者说是确立尼康F相机地位的事件是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在东京奥运会上,尼康公司通过有效的内部手段让几乎全日本的报社都使用这台大F相机,并且向外国媒体推荐这种相机,尼康大F成为这场奥运会上曝光率最高的相机,完全碾压了徕卡的M相机。
从功能上来看,大F的测光顶可以让测光和取景集合在一个窗口里,而徕卡M3不行,更重要的是大F可以使用长焦镜头,而徕卡M3也很吃亏。
日本人原本就对摄影很感兴趣,而日本的相机工业和光学工业也比较发达,是日本人重点发展的轻工业项目,通过东京奥运会一战,尼康F相机人尽皆知,日本战后的第一轮相机购买潮开始了。尼康大F相机一共生产了15年,共生产了多达80万台。
可以说至少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并没有把佳能和尼康放在一起比较,而实际上一直到80年代都没有人会去那么比较。
1960年代堪称是尼康F的年代,那个年代无论是宾得,TOPCON,还是美能达都拿不出能够和大F这一个系统竞争的机器。
这一届奥运会几乎完全扭转了德国相机和日本相机的命运,我在之前说过,日本人对于专业的标准里并没有相机是不是容易故障这一点,你要知道造价数亿的飞机坦克大炮也是经常容易故障的。日本相机很便宜,而且能够完成基本的需求,因此在60年代里日本相机的市场占有率飙升。
越南战争让尼康相机更加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在报道越南战争的过程中,更多的欧美国家的记者开始抛弃德国相机,转而使用日本相机,更准确来说就是使用这台尼康大F相机,到1970年代,尼康大F相机已经成为各国通讯社里最主要的相机器材之一。
日本人对佳能一开始没什么印象,在EOS系统出现之前,佳能算不上第一流的相机公司,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佳能的地位比不上美能达和京瓷的CONTAX。而佳能在相机技术这个方面也的确没有什么太多领先的优势,红色感动牌实际上是90年代才依靠EOS系统突然崛起的相机企业,而EOS也是这个品牌的最后一搏,如果EOS失败,佳能就将退出相机市场,不过他们博赢了。
在日本的手动单反市场统计里,1980年以前完全是宾得的天下,特别是在民用这个层面上,宾得=单反是许多人的基本看法。但是有趣的是在LX出现之前,宾得在135这一端却并没有专业机,宾得的专业机是120端的两台相机。
佳能在1971年推出F-1相机,自此才正式杀入单反市场,当然,其实在60年代佳能已经尝试性地推出了一些单反特征的相机。F-1相机在70年算是比较优秀的机种,但是在和尼康F2的较量中仍然处在下风,特别是A档崛起后。但是这至少表明佳能有很大的野心,他们并不简单满足于在低端市场混饭吃。但是佳能从旁轴到单反的转变动作太慢,以至于许多相机迷的意识里佳能并不是一家单反见长的厂家。
至少在90年代之前,佳能和尼康并不是一个等级和一个档次的相机品牌,在80年代的机器里,日本人公认尼康F3最强,不仅仅是枻出版社这么说,包括玄光社,朝日新闻出版社,也都这么评价。不是说佳能的新F-1不好,而是在日本大众对尼康的印象还停留在大F带来的专业机的层面上,而佳能则始终停留在民用为主的概念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更专业都不是一个好标签,因为这意味着尼康的门槛太高,或者是与百姓的需求不合。
当然,这种认识上的后遗症传递到EOS身上就出现了认识上的错位。不过,EOS一开始,佳能公司还是比较保守的,在推出了几台家用机之后,他们才在1989年正式推出了EOS-1旗舰。
佳能的单反在1996年后只有EOS系统,并且彻底抛弃了FD卡口。尼康的单反简单来说都是F系列相机,这两个系列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两个自动化相机体系。
佳能的EOS系统是一套很有前瞻性的自动化摄影系统,虽然这套系统里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并不是佳能自己搞出来的,但是佳能的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自动化系统毫不犹豫地选择镜头动力对焦而不是机身动力对焦,从一开始就确立对尼康的优势。
与佳能相比,尼康的自动对焦技术开发要更早,但是尼康公司的保守性让他们在镜头动力还是机身动力上摇摆不定,结果我们就看到了1988年尼康的F4和1989年佳能的EOS-1之间这种不对称的对抗。
EOS-1是日本第一台打败尼康F旗舰系列的专业相机,在此之前,专业圈里泛用性最高的尼康的F2和F3。专业135相机的标杆就是4年一度的夏季奥运会,通过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EOS系统已经确立了对于尼康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EOS的专业性是无需质疑的。
但是问题在于,当这种专业性讨论落到了并不专业的发烧友脑壳上,情况就会发生很多变化,结论自然是佳能完全不如尼康专业,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对于发烧友而言,他们是买不起EOS-1,尼康F4这种机器的,发烧友对于专业机的购买是有强烈的滞后性的,对于90年代,也就是胶卷时代末期的发烧友而言,满世界都是尼康的F2和F3,而佳能的专业相机,说白了其实只有F1和新F1两种,而且新F1一直生产到1996年。那么对于发烧友而言,佳能不可能给他们留下专业的印象。
今天我们大致从相机发展史的角度,谈了谈日本人为什么觉得尼康相机比佳能相机专业的问题,参考了枻出版社的4种文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