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泽连斯基已设定了今年结束冲突的任务 ·  昨天  
新闻广角  ·  歼-35A亮相,美媒评估战力 ·  昨天  
新闻广角  ·  胡歌,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DeepSeek,重磅宣布!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比特币价格上破9.9万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慕古|人生比连续剧精彩的藏书家李泌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08-11 17:25

正文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力,将李泌推到了众人的视野中,这里聊聊影视剧之外,作为藏书家的李泌。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这是唐代韩愈的一首诗,《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的句子。 这首诗常被后来喜爱藏书的人所引述,用来形容邺侯家藏书之丰。 而诗中所说的邺侯,即为唐代名相李泌。 而后人所称“邺架”、“邺侯插架”之典,亦由此而来。 唐代由于长期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形成了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高峰,唐代私人藏书在万卷以上者就不下20家。 藏书最多的当推李泌,多达三万卷。


唐肃宗为李泌在衡山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赐命“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 李泌在此过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 端居室成为我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中,为太子李亨属官。 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为参谋军事。 不久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 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出为楚州刺史。 后历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执掌枢务。 在相位期间,劝德宗勿猜忌功臣,并建议北和回纥,南连南诏,西结大食,以困吐蕃。 封邺侯,史称李邺侯。



天宝年间,李泌以翰林供奉东宫,为杨国忠所忌,乃潜遁衡山烟霞峰下,筑室隐居读书,书室名“端居室”,又称“明道山房”。 李泌晚年封“邺侯”,故人称其斋室为“邺侯书院”,有“邺侯图书刻章”传世。 李泌好读书,书院中藏书丰富,达三万卷。 所藏经、史、子、集,分别用红、绿、青、白四色骨签标之,以示区别。


李泌去世后,其子李繁移书室至南岳庙左,改名“南岳书院”。 宋代后移至集贤峰下,复又改称“邺侯书院”。 现有一明间二次间,为石墙筒式结构。 门前石柱上镌有对联曰: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李泌的斋名印“端居室”。 此印一如印文之意,章法庄重典雅,印面雄浑隽永,大有汉印之风。 元代学者吾丘衍在《学古编》中云: “轩斋等印,古无此式,惟唐相有‘端居室’三字印。 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终是白文,非古法,不若只从朱文。 ”可见李泌的“端居室”是“古无此式”,开创了斋名印的先河,很可能是最早的斋名印。




李泌藏书在唐代首屈一指,富有家传。 他的父亲李承休生前就十分仰慕南朝沈约、任昉等藏书家的事迹,遇有珍贵图籍,必购求抄录,家藏已很丰富。 到李泌成年后,继承了喜爱藏书的家风,除日常抄录、购置外,他几度成为皇帝近臣,得以阅览秘阁庋藏,有接触皇室藏书的便利条件,这也为他藏书、抄书提供了方便。 经过父子两代多年积累,终于成为唐代首屈一指的大藏书家。 其绰号名曰“书城”,闻名遐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