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今晚月色真美 ·  2 天前  
洞见  ·  远离那些爹味太重的人 ·  1 周前  
周国平  ·  让一个人清醒的最有力手段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朋友之间就该人走茶凉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06 20:32

正文

新的一年开始了~

送给自己一份新年礼物吧:

人生必修课:

如何获得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了解详情



10、30、60,是交朋友的极限,10以内的人包含父母、亲朋,可以借钱,人走了,茶还是热的;30以内的人,是挺亲密的朋友,人走了,茶是温的;60以内的人,不常联系,但提一下就能想到,这些人走了,茶必须凉,不然大家都累。


心理学家分析过,10、30、60三个数,这是人交朋友的极限。


所谓10,就是最亲密的朋友基本上超不过10个,把亲戚朋友加起来也超不过10个。这10个朋友是可以借钱的,在最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们借钱。


这些人是最安全的底线。时不时有联系,偶尔有聚会,可以打个电话帮忙办点事,还能彼此惦记的大概是30人,可能一周联系一次,一个月见两三次。


这些人是同事、亲属、同学等。


再往下是60个,一打电话说一下就知道,比如说十年没见的同学,但一说就知道,拿起电话知道这个人,但好久不联系,联系起来说事也能做。


10人、30人、60人,这里边有一些是重叠的,有一些不重叠,加起来也就百来个人。别看我电话号码本上有3000多人的联系方式,常用的也就是百十来个电话,剩下的是时不时看一看都想不起来的人。


实际上,人一生当中的朋友并不多。10人、30人、60人,前面10人关系最稳定;30人处于中间状态,关系比较稳定;而60人中,有些是朋友、哥们儿,如果有事了,他可能还会过来拜访下,打打电话什么的,没事了,就再也不见了。


我们经常用“人走茶凉”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应该人走茶凉,不然,那么多朋友,你都招呼不过来了。人走茶凉,再换新茶,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人走了茶老不凉,你觉得累,他也会觉得累。


像前面说的这60人范围内的人,基本上应该人走茶必须凉;30人范围之内的,你走了,茶还在那儿,时不时温一温就行;10人之内的人走了,茶也是热的。


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的,有时候30人之内的,关系可能逐渐疏远,变为60人之内的,人走了茶就凉了;60人之内的人也可能和你越走越近,变成30人之内的,人走了,茶还是温的。这些都是正常的,不用太苛求。



我有王石、柳传志这样的朋友,也有易小迪、潘石屹这样曾经合作过的朋友,我们一路走来,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相互间互相影响,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虽然大家最后分开了,但到一起了,还是朋友。


2011年,万通二十周年生日晚会,我们六个人又聚到了一起,大家先给我捧场,来参加了庆祝会。


散会后,除了小潘有事先走了以外,我们其他几个人又跑到东三环顺峰酒店一起吃饭聊天,一直聊到深夜一点多。


时隔二十年再聚到一起,大家相互之间还是感到很亲切,当初一起创业的那段时光已经变成了我们各自心底的一段很深刻的记忆。


其实我们六个人,联系的频率也是有差异的。我和小潘因为生意上有往来,所以彼此联系得稍微多一些。其他几个人倒不常联系,但是大家的感情倒没什么差别。


我们就相当于是30人之内的这些朋友,人走了,不在一起了,也不会忘记,人走了茶,还是温的。不常联系,不代表忘记。


另外,有些朋友则比较闹心,有时候你掏心掏肺地对待这些朋友,他们却在你背后做小动作,甚至做一些比较损的事儿。


我们曾经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我们和一个公司谈项目,那个公司负责这个项目的人和他上司看起来关系还不错,但他和我们谈的时候,一开始就暗示我们要给回扣之类的。


我觉得对于他上司来说,他这个朋友真是够损的,这样的人,应该早点把他从公司赶走,他也根本不配做别人的朋友。


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朋友,老是做一些伤害我们的事,我们一定不能犹豫,该和他断绝关系的就赶紧断,就把他当作手机、电脑里的一些垃圾文件、病毒之类的,赶紧删掉,不然迟早会出问题的。


不用浪费时间和感情在这样的人身上,应该空出位置留给新的朋友才对。


真朋友得看追悼会



追悼会上才能看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开追悼会的时候,送花圈、戴黑箍,然后鞠个躬,和家人握一下手,那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的最高境界是无所求,最低境界是不装孙子。


朋友有三种功能,首先是小范围内的情感需要,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交流,需要倾诉;


其次,还基于安全的需要,有事儿的时候可以互相帮扶一下,没事儿的时候也可以给你一种价值肯定;


另外,还有一种人,纯粹是为了吹牛,比如说他拿着你的名片,去跟别人说:“唉,你看,这谁谁谁是我朋友。”


这是功利的需要。


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类型的朋友,像指路型、默契型、互助型、倾听型等。不同时期不同人在朋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如果是个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指路型的朋友适合他;如果是想合伙做一番事业的,默契型的朋友肯定是他的首选;如果是想找个人分担痛苦、失意,或者是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人,他们需要倾听型的朋友;如果是价值观已成熟、事业稳定的人,则会选择互助型的朋友。


选择不同跟人的年龄和经历有关系。


朋友圈的交友规则,第一要真诚、坦率、赤裸裸。你不能装,在这个小范围内再装,那更不是玩意儿!如果说人多没有办法,不装会影响别人的情绪,那么你装一下可以;如果就三五个人你还装,那纯粹是侮辱别人的智商。


第二是不要有功利目的,无所求是最高境界。“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是不索取回报的,是无私的。朋友在一起,没事唠唠嗑、吃吃饭什么的,图的就是个热闹,并不讲求什么回报。


相比较来说,爱情则是渴望回报的,比如一个人对自己心仪的对象表白了,他说“我爱你”,内心其实很希望对方也能有所回应。如果对方拒绝了他,他就会很沮丧。这样说来,在某种程度上,友谊反而比爱情无私。当然,这里说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


对于一开始与我结交就有所企图的,这样的人我一般与他成不了朋友。但也有个别,从最初的套交情慢慢变成患难之交的,这样的人也有。


不过带着功利性的目的来进行交往的人,我们一般会对他有所警惕,时间长了,发现这人还不错,对你也诚心诚意,这样的人还是有机会成为朋友的。


除了不装孙子、无所求之外,朋友圈里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规则,比如谦虚、敢讲真话等。朋友之间首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也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很拽的样子。


比如谈生意,有些大老板,你去拜访他,他还故意端着不见你,或者让你等上一两个小时,他才想起来要见你,见面说了几句话就打发你走了。


还有一些,他见了你,但是弄一个大办公桌,坐在办公桌后的老板椅上,边喝茶边隔着很远的距离教育你,这会让你很不舒服。因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隔着20多米和我谈生意,当时我就觉得这人很不靠谱,不值得深交。


后来这人犯了事儿,坐牢了,出狱之后基本上就退隐了。这些人都没法成为朋友。在朋友圈里就是要谦虚。


水为什么越积越多?因为地势低,所以姿态低才能吸纳更多的资本。你不够谦虚,总是想教导别人,再加上你还装,基本上很快就会被我们的朋友圈踢出去。


朋友之间,还要敢讲真话。尽量背后说好话,当面说坏话、真话,千万别当面说好话,背后说坏话。有些话,外人说了你听不进去,朋友说了,你反而能听得进去,能够引起你的重视。比如王石是我朋友。这么多年来,在房地产方面,我和王石聊了很多。


他能够指出我的一些失误,打消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时候我当面可能听不进去,但是我回去后会再认真思考。


记得有一次,王石、胡葆森和我,我们三个一起讨论公司战略问题,王石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几乎要争起来。他还在那里不停地说,指出我的不对,丝毫不让步。最后,我们从晚上十点多说到早上四点,太困了,才去睡觉。


王石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觉得你不对的时候,他就会非常认真地跟你谈,谈的时候毫不留情,一点面子都不给。但一旦你遇到困难,只要他能帮上忙的,他都会毫不含糊地帮助你。


我们是真正地从精神上、人格上、企业管理上去相互寻求交流和帮助。如果我真正遇到困难,跟他说“你得帮我一下”,他肯定会尽他所能帮我。


说到底,追悼会上才能看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朋友。人的一生很热闹,在开追悼会的时候,能送上花圈,然后和家人握下手,表达一下悲恸之情的,这才是真朋友。因为这时候,显而易见,他对你没什么可求的了。


他能来,纯粹是一种缅怀、一种相惜之情,这才是真感情。


《小道理:分寸之间》

冯仑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这才是同学聚会的价值

如何深度解读自己的命运?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