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科研人员的论文产出影响有多大?最新研究表明:
学术界女性有孩子后论文发表率会下降约20%,男性则不会。
科研和家庭,有时候真的很难兼顾啊!
根据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新研究,尽管在家庭休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男性在养育子女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加,
但学术界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的论文产出率仍下降了约20%,而男性通常不会。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论文指出,父母角色的持续差异是男性比女性发表更多研究论文的关键原因。因为出版与推广密切相关,这种差距可能会对学术界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研究人员在2018年对美国和加拿大450所大学的3000多名计算机科学、历史和商业系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而且还收集了关于出版率和机构休假政策的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
总体而言,有子女的学者比无子女的学者发表的文章更多,父亲比母亲发表的文章更多。
母亲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大约是父亲的四分之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生产力差距主要出现在
孩子出生
后不久,
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的几年里比预期少发表了20%的论文。
这种差距很难弥合。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师中,
在孩子出生后的十年里,母亲平均比父亲少发表17.6篇论文
——这一差距大约需要5年的工作才能弥合。
其实,关于带娃和论文产出的相关研究,这并不是第一篇。
在疫情期间,就有学者发表研究论文:很多科研人员Paper在疫情期间都发的少了,
根本原因是在家待着,科研人员需要带娃,没时间写...
该项研究来自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2020年4月中旬,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对欧美4500余位科研人员疫情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其中的性别差异,并对照顾子女,专业差异等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调查对象地理分布示意图
研究人员发现,与疫情之前相比,疫情期间受访者的工作时长总体上在下降。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从过去的61.4小时降至55.4小时,过半受访者称其总工作时间减少。
在对工作性质进行分类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长减少了24.2%,而其他几项工作(教学、申请经费及其他)的时长变化均不超过10%。
研究人员比较了科研工作者的个体差异:
包含年龄、性别、家庭成员信息(子女年龄)、工作单位是否封闭、是否终身教职等。
经过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
受访者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照顾子女。
其中,
5岁以下的婴幼儿对受访者工作时间的影响最为严重。
特别是对女性而言
,照顾孩子是削减女性科研工作时间极为重要的因素。
数据显示,
相比男性,疫情期间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时长下降程度更大。
另外,研究人员邀请受访者预测其在2020至2021年的论文产出数量和影响力变化。数据显示,科研工作者预计其论文发表数量平均下降13%,论文影响力平均下降7.9%。
在受访者的预测中,研究人员同样发现了照顾孩子给科研工作者带来的影响:
如果家中有5岁以下的孩子,科研工作者就会大幅降低自己预期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家里有孩子需要带,那么往往会对女性一方的科研产出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归根结底还是科研人员真的太忙了!!所以很难兼顾家庭和学术道路。
笔者的师姐就曾和笔者聊过这个话题,师姐在博三上学期结婚了,她当时计划在毕业之前生孩子,这样找工作时就不会因为要生孩子而被用人单位挑剔、嫌弃了。
很快,师姐如愿地怀孕了。她挺着肚子参加论文开题、挺着肚子泡图书馆。最后在毕业论文正式答辩的前五个月,孩子出生了,师姐顺利地进入了现在的工作单位。
师姐是我的榜样,在我看来,学业、事业和家庭似乎一直都在她的掌控中。
直到那次谈话时,我作为一个单身狗,表达了我对师姐的羡慕,师姐告诉我说:
孩子每天六点多起床,师姐就要开始围着孩子转,准备食物、陪玩游戏、带孩子散步,视线始终在孩子身上,连上厕所都是急匆匆的。
只有当孩子睡了,师姐才能挤出点时间看书。
作为一名基础学科的科研人员,师姐的工作主要是写论文、申请基金项目。这两项都是以阅读大量原典和研究文献为基础。但是对师姐来说,阅读的时间,因为要带娃,而变的少之又少,有段时间,师姐甚至坚持四点起床,这样可以争取到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身体实在受不住,白天精神不集中。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方法。
师姐也抱怨过,
带孩子耽误了科研,耽误了写论文。
但是一转眼,还是收拾收拾,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战斗中。
不过,用师姐的话说,虽然科研家庭很难兼顾,但在努力奋斗的路上,自己也算是有个奔头。
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也正是因为如此,女性该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也成了学术圈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颜宁在未来论坛联合女科学家论坛上曾采访了 4 对科研伉俪,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似乎得到了一些答案。
颜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次论坛中,颜宁对话了4对科研夫妻,并追问科研伴侣怎样相互扶持,以及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从社会中获取力量等。提供了多元视角来观照科研女性。
这四对科研夫妻,都分别提到了自己在带娃和科研上的时间分配。从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家务上都是互相分担、互相照顾。晚上或者周末都要去实验室,轮着来,谁忙谁就去,另外一个就把孩子带起来。
2、
在带孩子上有分工,两个人如果有出差,没出差的就多带一下孩子。女性负责孩子的教导工作,男性负责孩子的起居日常。
综上所述,这些科研人员在带娃和科研方面稍微平衡的办法:
一是
科研夫妻双方都要互相扶持,男性要主动多承担些家务活。
二就是
依赖父母,请父母帮忙,或者请育儿嫂、住家保姆等分担一些工作,还有一些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里。
科研和家庭该如何兼顾?似乎是个没有确定答案的无解题。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Nature自然科研、医咖会、知乎等 ,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