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文子稻(ID:wenzidao666)”,已获授权
作者:子稻
公元2021年4月29日11时22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正式开启!
20多年前,中国表示愿意出资、出人共同参与建设国际空间站。然而,却被美国无情的拒之门外。
而国际空间站,却因为设备老化严重,已经无法再继续使用,将于2024年解体坠毁。
国际空间站当时是由俄罗斯和美国主导,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成员国和巴西等16个成员国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
天宫号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建造、自主发射和运营的空间站。
作为天宫号的唯一主人,中国可以接纳十几个国家的合作申请,但是,对于美国,中国直接说“NO”!
在中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这一天,很多文友或许不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经对中国全面封杀。
2011年,甚至还以莫须有的中国“间谍”事件在美国财年开支法案第214页至215页附加了一项排华法案。
其实,中国的航天人,早在20年前就经历更残酷的全面封锁。
根据
“沃尔夫条款”,
禁止美国同中国的任何航天技术合作,甚至禁止NASA和中国人接触。
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人无法共享任何西方航天领域的科技知识,需要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中国标准。
弗兰克·沃尔夫,时任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
2011年,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一名中国籍雇员准备回国时在机场被捕。
沃尔夫立即向媒体宣称这名中国公民携带了“大量他或许无权支配的信息技术”。
潜台词就是这位中国籍NASA雇员是一名“红色间谍”。
但是,经过美国警方以及专家们的日夜搜查下,在这名中国公民携带的行李中并没有查到任何“间谍”证据。
查不到“间谍”证据是吗?那就套上另一个罪名,于是,指控这位中国籍NASA雇员的电脑里有“黄色电影”。
色情业发达的美利坚乌合之众国,啥时候开始对“黄色电影”这么上心了?
正是这个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在2013年10月还曾掀起轩然大波。
201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因为拒绝6名中国科学家(包括在美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参加一个天文学术会议,遭到众多欧美科学家的集体抵制。
NASA给出的解释是,依据美国一项反间谍法案(“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接待任何中国人,所以他们也无可奈何。
大家想想看,连一场普通会议都拒绝中国科学家参加,那么,在航天技术领域方面更不允许有中国人参与。
在文子稻看来,美国的傲慢,表面上是对中国科学家的歧视,更是对中国的侮辱。其实,骨子里还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于是美国联合欧洲等一众盟友开始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甚至逼着欧盟将中国踢出“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项目。
美国关上中美宇宙探索上的合作大门,但是,却关不上中国人自己探索宇宙的广阔天地。
20多年前,美国拒绝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20多年后,中国建成了自己的空间站。
20年前,欧美拒绝中国参与“伽利略”项目,20年后,中国建成了自己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却因为技术和资金问题快要“胎死腹中”了。
说中国是新人,因为我们的“天宫”空间站从时间上,比前苏联首个太空站“礼炮”1号晚了整整50年;
比世界上第一个多模块构型的长久性空间站--前苏联“和平”号晚了35年;
说中国也是老将,因为中国人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伟大事业中从未缺席。
在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中,有一个片段介绍美国宇航局(NASA)太空项目的起源:
1939年,加州理工学院有个“火箭小组”在宿舍里做实验,把宿舍的墙壁炸了一个大洞。
最后,学校把他们赶出宿舍,但同意他们在一块河谷做实验。
而那个建在河谷上的实验基地,就是现在NASA大名鼎鼎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火箭小组”最初的五名成员也成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
这5位闻名世界的“科学狂人”分别是
波兰籍学生弗兰克·马林纳、火箭爱好者杰克·帕森斯和爱德华·福尔曼、天体物理实验室学生阿波罗·史密斯。
“喷气推进实验室”成立后,冯·卡门任实验室主任,钱学森任组长。
可以说,钱学森的参与为美国的火箭技术和太空探索事业奠定了基础。
所以,大家明白当时的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为何要说“
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枪毙也不能放他出境
”了吧?
纵观美国200年来的建国史,就是一部血迹斑斑的背叛史。
200多年前,当北美印第安人救下奄奄一息的五月花号上的殖民者后,殖民者报恩的方式就是举起火枪和屠刀,最终将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几乎屠杀殆尽。
到了19世纪末期,祖辈都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2000多万印第安人,已经被殖民暴徒屠杀的仅剩下20来万。甚至不足原来人口的百分之一!
多疑、寡恩和贪婪,正是美国人的这一本性决定后来中美在太空探索上的合作注定分道扬镳。
美国的拒绝和封锁,相反也促使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航天大国之路。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在1958年5月17日的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很快中科院成立581组,由回国的钱学森任组长,带领我国的科学家团队专门研究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这不仅仅只是一颗人造卫星,背后更是中国导弹技术的进步。
中国人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意味着中国拥有了太空核打击能力。
这让那些动不动就要给中国来一下“外科式手术”核打击的国家永远闭上了嘴巴。
关系到大国新科技、能源、空间安全,甚至还关系到国家自信的根本问题。
想想看,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安坐家中,愉快的上网、刷剧、购物、学习,这背后不也有毛主席那一代奠定的航天事业的功劳吗?
现在中国的宇航员已经走向太空,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中国航天的起点恐怕要从毛主席那句“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算起。
2020年11月24日,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的样本将会分为两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
“毛主席曾说过‘可上九天揽月’,现在我们实现了‘九天揽月’,所以把月壤放到湖南也是对毛主席的一种告慰。
”
因为,没有毛主席的坚定决心和支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国航天。
吴院士作为科学家,用朴素的“告慰毛主席”,胜过一万次空喊口号。
1927年9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率部进军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新道路。
38载,弹指一挥间。触动无限感慨,作就大气磅礴的传世之作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