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可能吧
「可能吧」是一个诞生于2007年的博客,在2009年获得搜狐 IT 新闻奖、2010年获得德国之声最佳中文博客奖之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在中国访问。现在,它以另一种姿态存在。「可能吧」更新频率不高,文章一般不怎么客观,请谨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酷玩实验室  ·  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哪吒2》凭什么? ·  20 小时前  
题材挖掘君  ·  DeepSeek,最新核心标的+延伸方向(精 ... ·  昨天  
题材挖掘君  ·  DeepSeek,最新核心标的+延伸方向(精 ... ·  昨天  
湖北日报  ·  刚刚,彻底爆了!凌晨3点挤满人 ·  昨天  
湖北日报  ·  刚刚,彻底爆了!凌晨3点挤满人 ·  昨天  
扬州晚报  ·  热搜第一!实习生月薪过万 ·  昨天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召开 ·  2 天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召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可能吧

川普口中的 Chinese Virus

可能吧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0-03-18 00:12

正文


阿禅 Jason Ng

读完需要

4
分钟

速读仅需 2 分钟

川普在 Twitter 的一条内容激起了千层浪,因为他把 COVID-19,也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称为 Chinese Virus 。

很快,Chinese Virus 这个词就成为了 Twitter 上的全球热门,随后,在中国的微信、微博上,引发了大面积的讨论。

用讨论这个词是客气的,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针对川普的言论是嗤之以鼻的。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同时截取了川普这条推下面的 2 条热门回复(如上图),第一条是支持他的,第二条是反对他的。

其实,以地方命名的疾病很多,比如「香港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德国麻疹」,WHO 不久前建议疾病命名不要采用地区或动物名称,以免人类和动物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毕竟,你不能因为「猪流感」这个名称就歧视猪。

如果要追溯更久远的历史,当年在全球肆虐的「西班牙流感」更是直到现在人们都使用这个称呼。 西班牙人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因为西班牙人也好,我们也好,可能都不喜欢一些「不好的东西」和我们生长的地方挂钩,但我们知道,这种命名方式,只不过是为了让一个像 COVID-19 这样的生僻名词,变得通俗易懂、更容易在媒体里传播而已。

所以,如果人们为了通俗易懂、方便在媒体里传播,把这次肺炎称为「武汉肺炎」我是认可的,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我知道这并不是恶意。

但是,川普口中的 Chinese Virus 显然不是一种为了方便记忆的简称,而是转移美国国内矛盾的一种做法,甚至,有了政治不正确但川普粉丝喜欢的「种族主义」。

我们先抛开所谓的「种族主义」,转移矛盾这种操作手法我们是见得多,只是我们没有特意去识别罢了。我们在历史书里曾经学过,二战前期,日本经济不行了,国内矛盾爆发,于是他们发动了二战,把国内矛盾转移为国际矛盾。我们也在微博上见过,今天某篇震惊人民群众的文章被删了,大家群情激愤,第二天,一个明星适时地爆出了出轨丑闻,吃瓜群众迅速转移阵地,开始对明星指指点点了。

当然,这个明星可能并不是真正愿意站出来被变成新的矛盾点,只不过就是这么巧合。

我们早就已经生活在一个每天被各种热点包围的世界,人们容易遗忘,容易被新的热点吸引,容易好了伤口忘了痛。

美股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月之内 3 次熔断,石油企业又遇到俄罗斯和沙特在闹别扭,疫情还不断在美国国内爆发,自然批评美国政府的人,或者说,批评川普治国不力的人就会多。把矛盾,用一种类似「种族主义」的方式引导别国身上,你可以说是川普惯常的做法,也可以说,他只不过很了解人们容易被极端的情绪煽动,从而忘记最重要的事情,把这个手段用简单的 26 个字母加空格套路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我们还不知道他的转移矛盾成不成功,虽然至少在他的粉丝里,是成功的。但他却同时帮助中国转移了矛盾,你看,微博上今天讨论《奇葩说》辩手的人少了,讨论疫情早期本可以防疫得更好不至于大爆发的人少了,甚至有人发起翻越长城骂川普。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我从未想过,一句不到 140 字话,能有如此大的 号召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