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刘来
把资治通鉴当语文书读
说
“资治通鉴”可当成作文书来读,绝非吹嘘。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历史大家也是文学大家。例如司马迁,是古代最伟大史学家,同时,也是最伟大的文学家。《史记》早就被鲁迅赞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苏辙也赞美司马迁的文字:“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还有一个见证是:有人把司马迁和辞赋家司马相如相提并论,岂不闻
“西汉文章两司马”。
除了司马迁外,同时兼职史学家、文学家的大有人在,例如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又是史书《新唐书》的编纂者。
这些都是他人的见证,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体验。
就是我读
“资治通鉴”的体验。
别的不说多了,就说
“资治通鉴第一卷”。
开篇就是一篇漂亮的议论文。
司马光就三家分晋发了一番感叹,其实就是一篇妥妥的政论文。
开头就是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这分明就是展示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礼。
分论点:分,名。
接下来就是以这个为架构,分别论述。
第二段论述
“礼”,第三段论述“分”,第四段论述“名”。
讲完这三点之后,又从正面和反面再加强论证,正面是周襄王拒绝晋文公无理要求的例子,反面是周威烈王同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的例子。
层层推进,逻辑严密,结构紧凑。
这就是应试作文的标杆。
也就是说一开头,司马光就给我们做一个优秀议论文的示范。
也就是在第一卷里,还有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那就是魏文侯。
这里用五个关于魏文侯的事例:冒雨赴约,敦睦邻邦,听从批评,听钟辨乐,重用吴起。展示了他讲究信用,爱好和平,虚怀若谷,求贤若渴的品质。
每个实例都生动简练。
人物形象也呼之欲出。
你们看看,短短一卷之内,就有了优秀的议论文、记叙文各一篇。
大家读
“资治通鉴”,有没有在这方面用过心。
所以,我想从语文的角度带朋友们去细读
“资治通鉴”,为各位一页一行地去读这部史学巨著,以音频的方式,每个音频二十分钟左右,总计
1700
多个音频。
大家拿起
“资治通鉴”,听我以舒缓的语调,平和的节奏,讲“通鉴”写了什么,有什么故事,文字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我们能学到什么…………
跟我读
“资治通鉴”,把它读成一部大语文书,大作文书,大人生书…………
光知道
“通鉴”的故事,收获浅浅。
知道
“通鉴”的文字,文脉,文气,收获满满。
对成人的好处不必多言。
对孩子的好处,随便想想都知道。你的孩子把
“资治通鉴”的一字一句都熟悉了,该有多了不起。
因此,本人将开资治通鉴读书会(非公益),分为四个部分:
一,公元前
403
年三家分晋至公元
252
年丁奉雪中奋短刃
二,公元
255
年姜维北伐至公元
528
年梁武帝北伐
三,公元
529
年陈庆之北伐至公元
763
年河北军阀崛起
四,公元
763
年仆固怀恩反唐至公元
959
年
周世宗功绩
。
大家可以报名全部课程,也可报名其中一部分,虽不是公益的,但大家也承受得起。大家有意的话,可加我:
18620863093
。谢谢
以下为试听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