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乱翻书
纸上谈兵,分辨科技史信号与噪声。
51好读  ›  专栏  ›  乱翻书

6年前,张志东的卸任告别信,以及马化腾的回信

乱翻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0-01-20 19: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看了今天王慧文卸任告别信和王兴的回信,看着很像6年前张志东宣布要退出腾讯时的发言和马化腾反应的再现。


4年同窗+10多年创业伙伴,同学关系和公司核心创始人,在公司内战功卓著深得人心,都在40岁出头的年纪因为个人原因要退,(也许以后贵圈高管会有个新词叫四十不干…),都感恩说自己能够参与这项事业是超级幸运,提前很长时间宣布卸任和交棒接力计划,退出后还是关心公司成长,都说要将精力放到公司和同事的成长助力上。CEO都会来追忆一下他们之间从校园时代就结下的情谊,且感谢他为公司做下的贡献,宣布他接下来的计划以及送上祝福,为防止舆论过分解读都向公众说明为了这次“退休”公司反复讨论过多次。


我们可以将这两对老同学的卸任信和回信放在一块对照看下。




2014年3月19日,腾讯公司宣布其核心创始人、CTO张志东将于六个月后正式卸任,以下是张志东与马化腾当时在腾讯内部的邮件:


张志东邮件:


各位同事,


我怀着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在写这封信, 我将辞任腾讯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工作。 在公司永不停息的发展和努力奋斗中,不知不觉已走过十六个年头,从27岁走到43岁,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日子,我和所有腾讯人一起,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大潮,伴随团队一起成长,这让我的职业生涯感到特别开心。


对交棒接力的思考


我不是一个能力全面的人,领导力不是我的强项,在一家过两万人的企业里任职管理层,我有很多不足之处。 加上近几年来,身体状况不太好,体力和精力成为一个大瓶颈。 我深知公司所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需要领导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决不可以倚老卖老。 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公司培养出更全面的技术领导人,可以接替我更好地带领公司走向未来。


2年前我开始和Pony、Martin深入沟通我的想法,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 用两年的时间,在公司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帮助技术领军同事成长和完成交棒接力的过程。


很开心看到,经过多年的融合实战锻炼,公司的管理团队已有很长足的进步。 Ls 带领的 TEG, Mark/Dowson 带领的IEG/MIG/SNG, Allenzhang带领的微信团队,这两年来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组织变革。 他们几位和团队一起风雨同行多年,无论在技术能力,在带领团队的领导力上,特别在企业文化上,都已取得团队的高度认同,他们已能很好的接棒。 正因为伙伴们的良好成长和组织的进一步成熟, 使得我可以有机会很放心地离任管理层,更换一种生活节奏。


离任管理层之后,我新的工作是将是腾讯学院的培训讲师,致力于公司技术理念和文化理念的传承工作。 在帮助公司技术产品的同事成长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愿和兴趣所在。 原来在管理层的工作太忙,很惭愧在这里花在腾讯学院的时间很少,贡献也少。 希望退下管理层之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完成这个心愿。


对团队的感恩


十六年前,Pony和我在做IT工程师, 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可以做一个互联网产品给很多人用,同时可以养活自己。 因为一个朴素的梦想,因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我们开始了腾讯的创业之旅。 一个小公司能否凭技术和服务能生存下来 ? 我们完全没有把握。


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浓厚的创业气氛,  出于对互联网的热衷,我们一头撞进了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


感恩创业伙伴和管理团队,我的个性比较急躁和固执,能力不全面。 是创业伙伴们对我的包容,让我可以发挥所长, 修正我的缺点,帮助我成长。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关,难免经常有激烈的争论,但腾讯的管理团队一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多种个性的伙伴,相互扶持,凝聚力量。 能和这样的伙伴一起共事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


感恩所有的腾讯同事。 在许多同事身上,我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坚持。 要做好互联网服务是挺苦挺累的事情,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用户的期望不断在提升,团队每天奔忙于各类改进,时刻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不让用户失望,腾讯人十年如一日用心的投入。 许多可敬可爱的同事,他们并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做一份事业,用心帮助身边的同事。 在他们身上,可以让人感受到团队的魅力。 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腾讯人的正气和朝气,每天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对腾讯未来的期许


公司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必然会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 我最关心的并不是业务得失成败,而是团队文化的凝聚。 在我看来,一项业务受挫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 能让腾讯人全心投入,努力奋斗的原因, 并不是公司收入、市场份额、股票升跌这些外在因素,而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气场,小伙伴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渴望通过技术和产品改变世界。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将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腾讯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期望腾讯人能时刻在意用户感受,永远对用户体验战战兢兢,永远对社会、对行业持敬畏之心,期望腾讯人能打造出让社会和行业受益,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平台。


最后,祝福所有腾讯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Tony

2014-03-19


马化腾回邮:


各位同事:


今天,我怀着很复杂的心情回复关于Tony的这个邮件。 Tony在两年多前就对总办提出了这个请求,也特别和我们整个创业团队进行了反复沟通,在公司业务的变革挑战下,在团队特别需要时,他又留下来与我们高强度地并肩战斗了两年。 今天,我首先代表全体总办、全体腾讯人对Tony过去16年来所做的一切、特别是过去两年多的继续担当表示由衷的感谢! 对Tony转身成为腾讯学院的一名讲师,专注于他一直非常执着和热爱的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我与Tony的感情不仅于此,4年的大学同窗,16年的创业伙伴,我们一起共度了比家人还要长的时光。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情,用什么语言去描述都是很难尽述。 回想当年,踏入社会工作数年,因我俩都刚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寻呼系统的开发者之一,且有着共同的梦想,才有了腾讯创业的开始。


创业初期、直到创业多年以后,Tony都是我们首要依赖的一线技术专家,也是大家的技术主心骨,为腾讯互联网海量服务能力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今天,Tony依然从未间断过对公司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指导、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哪怕是选择了退出管理岗位,仍然希望坚持这一爱好,留在公司做技术顾问和学院讲师。


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Tony是公司用户价值观的最坚持的践行人。 在总办会议上,Tony是最能站在用户角度毫不妥协的人,始终保持着这份“固执”。 Tony这份坚持,也融入了公司的强用户导向的理念基因。


很多事说再多,都不如自己亲自做。 Tony在过去16年中,始终如一为理想而固执,是很多同事们的好领导、好朋友。 这些行为也感染到了我们的创业团队,感染到每一个和Tony打过交道的同事,这些不是纸面上的文字可以呈现的。


过去两年,Tony考虑到自己将要逐步放下管理工作,在继续支持公司业务的同时,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培养接班人、延续公司文化等方面,这些工作的价值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体现,也是公司要继续坚持下去的重要方向。


好在Tony的爱好仍然是技术,仍然是传道授业,仍然会在公司担任终身荣誉顾问、学院讲师和文化大使,总办和同事们仍然可以和Tony在一起工作和一起交流。 我们尊重Tony的选择,也清晰地记得Tony一直强调的一句话: “不一定非要在管理层才能对公司有贡献,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为公司发光发热。 ”。 相信Tony也能继续在公司内部致力于自己的爱好,并且让事业和生活更加平衡。


最后,还是要对Tony再说一次感谢,代表我自己、更是代表同事们感谢Tony。 你不仅仅是公司过去16年的CTO,更是一个天真、执着、善良和可敬的良师益友。 无论在任何岗位,你都是腾讯人心中的好伙伴!


Pony

2014.3.19




王慧文邮件:


今年3月4日是美团十周年,在这十年移动互联网的伟大浪潮中,我们的业务快速发展,创造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大,团队茁壮成长,各项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我有信心说面向互联网“下半场”和未来十年的准备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兴哥和新S-team的带领下美团一定会不断突破,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这是适合交棒的时间点。


一直以来我都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与家庭、健康的关系; 也处理不好业务经营所需要的专注精进与个人散乱不稳定的兴趣之间的关系; 不热爱管理却又不得不做管理的痛苦也与日俱增; 我也一直担心人生被惯性主导,怠于熟悉的环境而错过了不同的精彩。


今年12月18日是我在美团的十周年,这十年激烈精彩,不负年华。 届时我将退休,换一个人生轨道和生活方式。


感谢伟大的时代,我生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在我开始厌学的时候,大学宿舍通网,因此赶上了互联网最精彩的20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更是得天独厚。


我运气实在太好,不宜继续贪天之功,知止不殆。


感谢我的家人,承受很多困难,无怨无尽的给我支持和包容。


感谢兴哥,跟兴哥同宿舍是我生命中另外一个巨大的运气,兴哥帮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给了我舞台和机会,在每个关键选择里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感谢所有同事,不仅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更给了我精神的力量,尤其包容了我古怪的性格和偏激的语言。


2020年我会和大家并肩作战,全力以赴推动美团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交接。


美团十年,豪兴不浅。 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老王

2020.1.20


王兴回信:


王慧文是1997年8月底我到清华入学报到时认识的第一个同学,我们宿舍六个人里有两个姓王,他比我大几个月,所以他就成了老王。 转眼23年,从清华到校内网,再到美团,老王和我是有共同志趣的同学和室友,是携手创业的搭档和并肩战斗的战友,更是可以思想碰撞、灵魂对话的一生挚友。 过去几年老王和我多次讨论过他的退休计划,公司也为此一直在做准备,今天,我们正式和大家沟通这件事,我心里有理解,也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感谢和祝福。


美团十年,老王全情投入、贡献卓著。 2010年12月老王携团队加入初创时期的美团,胜利会师,帮助公司从“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 2013年,老王创始美团外卖,从最初只有两个人开始一手缔造了今天公司的核心支柱; 2016年开始老王又多方探索,为公司深入餐饮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到店/到家/出行等业务场景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近一年多,老王马不停蹄,大刀阔斧推动用户平台、基础研发、大数据和AI等平台能力建设。 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老王还持续在公司的资本战略、公共战略、科技战略、组织战略、文化培育和人才发展等一系列关乎美团长远发展的重大议题上贡献他的智慧和力量。


美团精神,老王身体力行、堪称典范。 回顾老王过去九年多的工作,既有冲锋在前的勇猛,又有安营扎寨的稳健; 既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潇洒; 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又有“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兄弟和勇气”的真性情; 既长期有耐心地保持战略定力,又坚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地忘情投入。 我想,老王就是美团人的代表,老王身上展现出的这些闪光点,就是美团精神。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面向未来。 我相信老王在接下来的一年会继续帮助公司夯实基本功,在领导梯队培养、组织能力建设方面给大家更多帮助; 期待老王未来换一种角色后,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助力公司战略规划、组织传承和人才发展。 我相信将来老王会书写更精彩的人生篇章。


大江大河,皆向大海。 今后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轨道,用什么样的方式,都会继续求真务实、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不负时代。


感谢老王,祝福老王! 无问西东,纵情向前!


王兴

2020.1.2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