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个在各种网传“宜居城市排行榜”中榜上有名的城市。在刻板印象中,那里的年轻人穿着人字拖、骑着电鸡、吃着早茶,好不惬意。
但意料之外的是,
有一群广州青年却执意离开家乡,奔赴2000公里以外的北京,主动当起了没苦硬吃的北漂。
图源:_L_JC
这些从小被亚热带季风气候滋养的年轻人,到了北京之后,就算用家庭装的大瓶润肤露把自己腌入了味儿,还是全身干燥到掉皮。在沙尘花粉和雾霾的毒打之下,就连流鼻血和过敏症状都成了家常便饭。
除了大打折扣的生活质量之外,生活成本也显著提高。“在广州,五千元你能租到一整套的三室一厅,而来了北京,就只够蜗居在合租房的一个卧室。”
同龄人不禁好奇:就算广州青年不是传说中的人均收租大佬,广州本身也已经位列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如果留在老家,无论如何都能混口饭吃,
何必再来到首都自讨苦吃?
就连不少本地土著都表示:“广州作为广东省的首府,至少70%的年轻人都想留在广州,其次是深圳,只有10%会选择挑战去北京工作。”
图源:做爷自己
当逃离北京已经成为如今的流行趋势,有一批年轻的粤人却偏要逆流北上——只为了逃离自己的舒适区,趁年轻给自己练练级。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广州北漂”,关键词大多是“累了”“碎了”“破防了”……但读到结尾你会发现,北京已经成了广州打工人的“职场历练必经之地”。
图源
:小王几
把搞钱刻进DNA的广州年轻人,到了人称“只适合搞钱”的北京,反而如鱼得水。
别人都在忧虑失业裁员,他们却格外开朗,从不质疑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出了问题。因为,“结果比过程重要,能攒下钱才是王道。此处不留爷,下一份工能更赚就好。”
办公室里,他们逢人就尊称一声“老板”,但其实没把任何人当boss。“在老家,老板这个称谓适用于任何场合,朋友见面、招呼服务员、向陌生人问路……人人皆是老板。”
以前,北漂都自嘲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现在,来到北京的广州青年却认为:“这里的企业普遍规模更大,看似条条框框多了,束缚感更强了;实则当个
效率更高
的螺丝钉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不会过度磨损自己。”
还有老广干脆把北漂当成了镀金留学,
“回乡求职更好找工作了,HR会默认你是更狠的打工人。曾经你只是个职场大头兵,漂一圈回来,就能把自己包装成管理者的架势。”
最重要的是,“相较于其他省市,广州年轻人更敢勇闯北京,是因为被誉为养老胜地的广州,也许现在被视为围城,但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退路。即便北漂不成,家乡广州也永远都在背后默默托举着你。”
于是,当别人还在把提前退休当作人生理想,
有一批广州年轻人正在把北漂车票,当作自己的成人礼。
都说生活是自己选择的,但其实,“人这一辈子,去哪都是跟着工作机遇走。
广州人不是自己选择成为北漂,而是随着命运的指引来到北京。
”
图源
:一颗卫星
“
老家太佛了,上海太潮了、深圳太快了,
一线城市中
只剩下朴实又讲求效率的北京,成为了更理想的职场目的地。”
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广州虽然位列其中,但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重点是“制造业当家”。
“据统计,广州全市拥有12家整车制造企业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贸易企业。出身材料、自动化、机械设计等专业的年轻人,在这里就业更吃香。”
而对于大批向往
金融、传媒和互联网
的年轻人来说,相比另外几座一线城市,广州的工作机会就变得相对较少。
文科出身的广州土著丫丫,
最初选择留在老家,本因为这里文学氛围浓厚,是南方系媒体的发源地。
但现实是,毕业后她几轮求职,只能在一家留学公司里,谋求一份勉强和专业匹配的、写公众号的岗位,和理想中的传媒工作相去甚远。
“北京是文化的中心,你在网上一搜新媒体、杂志、报社的编辑招聘,70%都是在北京。”于是她在前司干了半年,便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北漂一呆就是五年。
而在理工科出身的老广眼中,北京是全国拥有互联网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
如果想跻身互联网的大潮,这里是最佳的“镀金地”。
“百度、阿里、腾讯、字节都在这里。光是无人驾驶的示范区,就已经扩张到了600平方公里,还有个专门的亦庄园区。”
“北京就像个注入了无数机遇的大铁皮罐子,无论你背景如何,有何种技能傍身,它都有一杯羹并且愿意分给你。”
图源
:小王几
近些年来,广州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成为烟火气的理想生活代表。
不过在本地年轻人眼中,家乡的职场却并没有想像中的那般松弛。
大厂员工小桂表示,在老家时,上班一杯十四块的鸭屎香柠檬茶、下班就去珠江边遛弯散心的生活,固然安逸;
但大部分身处前沿行业的年轻白领,工作量照样不少。
“就比如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无论base在哪个城市,都存在大量的需求给到你去完成,压力都不小。我在老家的大厂,也是早九上班,晚九甚至是十一点才下班。就算电驴通勤15分钟就到家了,不还是一身疲惫。”
于是,既然压力不可避免,正值闯荡年纪的广州年轻人们,便琢磨着到机遇更丰富的北京碰碰运气。
有人说,在广州的生存难度可谓是新手友好。“
广州连路边都种满了香蕉树和芒果树,离职了你还能在绿化带里捡点东西吃。
”
而那些选择北上的老广们却认为,“在更有身份认同感的老家,周末返屋企饮妈子靓汤(周末回家喝老妈煲的靓汤),是一种
安全感
,也存在过于安稳的隐忧
。”
图源:丫丫
对于还想继续拓展能力边界的广州年轻人来说,
北京就像个职场补习班,虽苦,但却是经验值飙升的新手练级。
广州女孩文文,曾经在北京干了三年的总裁助理。“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帮老板安排开会、出差等日程。一开始在公司里,我做事循规蹈矩,甚至有些沉闷。还因为普通话生疏,而感到过自卑。”
但三年北漂后,在一众语速较快的北方同事之间,她的社交能力飞升,也不再满足于升职加薪相对受限的行政文员工作。
“后来我回到老家,居然转行当起了靠嘴吃饭的销售,从外贸商品进阶到技术性产品,如今工资比在北京时还多了一倍。”
对于外企员工Renee来说,首都固然就业竞争激烈,但在牛人环绕之间,也更利于这届年轻人向上社交。“在广州,亲戚朋友做生意的很多,但其实大多是安居乐业的实体店小老板。而到了北京,你身边不是清北本科就是常青藤硕士,他们熟知跳槽谈加薪的话术、创业求投资的偏方。”
丰富的娱乐资源,也对老广们产生着极强的吸引力。“北京人艺的话剧,国家大剧院的芭蕾和歌剧,还有国际电影节、国际戏剧节都会举办在这里。”
图源:
丫丫
并且在适应北漂生活这件事上,
自带松弛属性的广州青年,
反倒少了些磨合的阵痛,多了份游刃有余。
“广州人天生务实,不攀比外在。以前上班穿搭是拖鞋配裤衩,现在到北京同样没有穿搭焦虑。
这里就像个邋遢的中年男人,包容得了地铁站里每一个穿黑羽绒服的打工人。
”
即使在“北京赚钱北京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生存传说面前,
抠门学满级的广州人,也格外得心应手。
“在老家,为了租到坪数更大的房子,我也能接受地铁通勤两小时。来了北京,生活习惯仍不变,餐厅里两块钱的纸巾费还是要退的,逛街只找有免费停车位的。”
更重要的是,比同龄人更无缝地衔接了北漂生活之后,广州年轻人在北京生活的目标感更强了。“这里的城市规划,是六圈严密排列的环路,每一环都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住在五环时,就想着什么时候能进入三四环租个房子。
”
虽然在互联网中,北京已经被打上了“美食荒漠”的标签。可一生热爱生活的老广,也能为了生活,让自己如水一般丝滑融入异乡的生活。
就像是北漂五年的丫丫,在她的社交平台上,
一共出现过32条关于北京的帖子。
图源:丫丫
她吐槽过北京的烧腊饭里,居然被放了酸辣味的泡菜,简直是倒反天罡;
也感叹过“北京下雪的夜晚,让人愿意一直留在这里”。
平均每两个月,她就会在“脱北”与“爱北”之间反复横跳一次。
不少广州人也像丫丫一样,因为北京分明的四季,而选择迁徙至此。
“尤其是北京的秋天太好了!
要做点什么才能不辜负这个秋天啊!
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打工,但下班时踩着叶子回家,就又可以原谅加班了。
”
在网络统计的“北京常住人口来源区域Top50”中,广州市仅排名第37位。
在一批批来了又走的北漂当中,通透的老广们只把北京当个精神充电站,不一定久呆,但可以来试试。
“
能回到广州,就是我最大的底气。
外人看来,虽然粤人北漂纯属没苦硬吃。可在广州年轻人的规划中,扎根北京从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在这里体验过后就会洒脱离去。”
抱着
“期待小了,失望也不会太大”
的心态,广州青年的清醒程度早已领先同辈。
即将迈入30岁的小桂,曾经就职于老家某知名大厂,她住在公司附近两公里以内的地方,一干就是七年。令人艳羡的稳定体面人设,在她心里却成了
“又累又安逸,甚至产生了‘井底之蛙’的恐惧。”
直到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北漂五年计划”。“北京让我暂时远离了催婚催育等额外的世俗困扰,在更宽阔的职业维度上,也更有余力了。
当续够重新出发的能量之后,我就会回到家乡重新开局。
”
图源:小桂
Ending:
在不少广州年轻人的定义中,“北漂生活意味着吃尽苦头,但吃苦也是一种珍贵的人生经历,不后悔来过,但大概终究会离去。”
“北京是个复杂的意象,它包容你来,同时也很难让你舒舒服服地适应这里。
它是每个年轻人的成人礼,无论结果如何,
北漂经历在人生中的重量,依旧无可替代
。
”
【今日话题】
你后悔过北漂吗?
封面来源
:
_L_JC
头图来源
:小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