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质化研究
每天一篇质化研究文章,助您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aperWeekly  ·  Kaggle比赛拿金牌后,用项目发了ECCV ·  昨天  
实验万事屋  ·  博士共一发了11.4分的SCI,这中山大学的 ... ·  2 天前  
实验万事屋  ·  我的课题是巨噬细胞极化,但JAK-STAT、 ... ·  2 天前  
社会学研究杂志  ·  征稿通知 | 第十届栗林论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质化研究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案编制的质性研究

质化研究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6-27 21:35

正文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案编制的质性研究

作者:康翠/刘美凤  原文出处:中国电化教育

内容提要:教案的编制蕴含了教师丰富的设计思想和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对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采用质性范式,深入一线学教学实践,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教案编制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新手、熟手和专家)教师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包括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编制教案的思维方式、教案编制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发现了影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设计专长水平提高的因素:(1)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均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2)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具体的与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支持;(3)缺少知识与经验是制约新手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4)囿于经验和方法层面是熟手教师教学设计的瓶颈;(5)缺少学科教学理论指导是影响专家教师教学设计专长提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教案编制/教学设计/质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课程设计方案、单元设计方案和课堂设计方案三个层次,教案的编制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然而,我们经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研究[1-10]和对中小学实践教学进行充分调研后发现:国内常态课教案的编制大多侧重于课堂,对课程的整体设计考虑较少;现有的教案编制从“应然”角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但对教师实际需求的关注不够;提供的教案编制形式是一般性的,较少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学科本质特征的不同。


针对上述教案编制所存在的不足,作为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研究者,应该如何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支持他们编写出规范的教案,从而促进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共同发展?本研究提出从教师最熟悉的日常事件——编制教案入手,深入教师的教学中去发现:不同专业阶段的教师到底是如何理解写教案的?他们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他们从备课到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是如何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教学的?他们在教案编制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现特征?等等。

二、研究设计

质性方法在回答“怎么样”和“为什么”的过程性问题中独具优势,关注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独特体验。因此,要回答上述问题,运用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访谈、观察、作品分析等)进行研究是最佳的选择。下面对研究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一)研究对象选取标准的确定


本研究以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要确定不同专业发展阶段(这里分为三个阶段: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教师的选取标准。按照国内学者连榕等人提出的“新手—熟手—专家”的教师成长观[11][12],以及参考国内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13],我们结合教龄、职称、教研情况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选取标准,如表1所示。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质性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研究环境,在自然状态下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现实环境的考察,对研究对象对某些问题的态度和具体行为进行观察获得一手的真实的研究资料。考虑到研究的便利性以及研究资料的可获取性,我们确定了北京市A小学作为研究的实践场所,建立了与该校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合作关系。研究者于2010年6月进入A小学,通过参与语文和数学学科教研室会议,对学校主管语文和数学教研的主任进行访谈,以及听取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比赛之后,结合研究样本的选取标准确定了6名对本研究感兴趣的语文和数学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如表2所示(均为化名)。该校的其他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作为本研究的参考对象。同时,前期问卷调查中对不同教龄的语文和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分析结果和对另外两所小学(B小学、C小学)教师的访谈结果也作为本研究质性分析的补充材料。


(三)资料的搜集方法与分析


本研究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访谈、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等。


访谈:对A小学的语文和数学教师进行访谈,并对6名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多次深度访谈,共整理录音资料近20万字,通过分析这些资料,从一个角度获取教师教案编制方面的信息。


作品分析:在A小学试用了搜集到的文献综述中所列举的优秀教案模板,一方面从一线教师的亲身体验中了解当前常用的教案模板所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另一方面,从教师运用这些模板编制教案的过程挖掘出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解的不当之处,进一步确定教师对教案编制的需求。


课堂观察:到A小学参与学科教研会议和听课(包括公开课和常态课)活动,并分析主要研究对象和参考研究对象的课堂教学录像,观察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现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之间存在差距的真正原因,确定教师尚未意识到的需求。


(四)资料的分析框架


对上述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和归类,初步确定了资料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左侧三角形三个顶点代表了对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教案编制情况的三种资料收集方式;右侧的两个图形代表从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和教师对教案编制的实际需求两个维度进行资料的分析。

图1 资料的分析框架


为了更好地呈现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和专长发展水平,保证作者对他们分析的合理性,文中对研究对象的语言采用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由于篇幅关系,文中语言描述选取较少)。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访谈、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三种方式对同一位教师的教案编制情况进行考察,尽量保证对教师的论述是正确的、符合教师本真状态的。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作者对文中出现的学校均以字母(如A、B、C等)+小学称呼;文中出现的6位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化名形式;其他新手教师均用X作为代号,熟手教师用S作为代号,专家教师用Z作为代号,并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分别进行编号。

三、研究发现


(一)新手教师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


与新手教师的交往发现,教案、教材、知识点、学生、做练习等词语不断出现在他们的言谈中。作者通过对搜集到的新手教师的质性材料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预设是关键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把态度与编制教案联系在一起,即是指新手教师对撰写教案有什么样的认识、是否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撰写教案、在日常教学中是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积极编制教案。


张青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已经在A小学入职三年。谈到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对教案的认识,她认为:“我作为大学生,我讲四年级或五年级的课,我明白就可以了。”但是,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教学之后,张青开始不断地思考如何备课,如何撰写教案;通过不断地撰写教案和进行教学实践,张青觉得教案对自己的作用“非常明显”。我们对531名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的调查结果也显示,100%的新手教师认为教案设计对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其中38.9%的新手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对教学质量起“关键”或“决定性”作用,远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在对学科教学的认识上,很多新手教师与张青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具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就能讲授这门学科,把教学当成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心理学家对新手教师如何说明并呈现数学概念的问题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数学专业背景的新教师与缺乏数学专业背景的新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14]。


2.教案编制的思维方式:教材中心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和过程”[15],具有内隐性、个体性、指导性、稳定性特征,将直接影响到自身从事实践活动的方式和行为,而教案的编制过程是教师一定的设计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材料,在中小学教学中一般是指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以下提到教材之处均指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决策时,需要对教材信息进行选择和转化,以使得自己所选择和设计的内容适合自己的学生。但是,从我们调研的新手教师来看,他们一般会严格按照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的要求进行备课,把教材和教参当成教学的主要内容,较少考虑这些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科特征、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张青在的备课过程基本上遵循了“看教材中的例题—参考教参选题目—试做题目—写教案”的思路。哈什维(Hashweh)等人对新手教师和经验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进行的对比研究也说明:在备课阶段,学科知识贫乏的教师会严格按照教科书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而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不但摒弃套用教科书的结构,而且会提出其他可行的组织安排[16]。相反,学科知识缺乏的教师则完全依赖于课本,往往会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相互讨论与学生提问的机会,以避免暴露自己在学科知识上的薄弱。


3.教案编制的表现特征: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手教师教案编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细化不到位;对学生进行分析存在困难;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当前内容为主;教学策略的设计以事实性知识传递为主;教学评价以强化练习为主;教学反思无规律,多进行外部归因。


(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细化不到位


新手教师在目标制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造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甚至课堂教学实施偏离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的现状。张青在提到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时,感叹:“班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在备课的时候,目标不好定。”由于过多地依赖于教学参考书,新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倾向于直接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调查显示,238名小学数学教师中,83.3%的新手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打算教什么”,与其他教龄的教师相比,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还存在很大误区。教学目标的细化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清楚地知道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程度,对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有帮助,但是,高达77.8%的数学新手教师并不认可教学目标细化的意义,认为“对教学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对设计教学意义不大”。


(2)学生分析存在困难


对学生情况了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另外,新手教师对如何处理学生生活经验与培养学生学科化思维之间的关系也感到困难。由于新手教师在专业发展阶段中处于早期生存关注阶段,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对学生和教学情境的关注。因此,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顺利实施教学,新手教师的教案设计会比较详细,一般会记下自己所说的话、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易错点等,注重教学细节的把握。


(3)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当前内容为主


张青在“圆的面积(二)”教学结束以后,与笔者谈到“如何结合学生的日常概念进行教学?”认为,“它的前面学过哪些知识,对后续的学习有哪些影响,我觉得确实需要好好考虑;还有这个学完之后,对后面的知识点有哪些影响,这个也需要考虑。”提到自己即将进行的公开课教学,不无担心地说:“只要别讲错了就行!”我们对531名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的调查结果也显示,50%的新手教师认为选择和把握教学内容较难。在教学内容的分析方面,新手教师只会更多地考虑当前所教的内容知识,很少分析背后隐藏的知识,而且对内容取舍把握不好。我们对238名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显示,77.8%的新手教师主要分析教什么,很少分析背后隐藏的知识。


(4)教学策略的设计以事实性知识传递为主


张青在进行“比的意义”这一概念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始终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比”。而且,在策略的设计上,以事实性知识的传递为主,更倾向于将较高层次的概念性知识的学习降低为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其他研究者对小学初任教师的角色意识进行的研究结果也说明,新手教师对知识传授者、学习者、课程执行者角色有清晰的认识,而且知识传授者、学习者等角色给小学初任教师带来的成就感最大,但对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管理者和课程开发者角色的认识不甚清晰,研究者、课程开发者等角色也让他们觉得有较大的挫折感[17]。


(5)教学评价以强化练习为主


新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多的是使用练习或者测试的形式,把练习当成了必经的步骤,缺乏或不太会运用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及时。我们对531名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的调查结果也显示,50%的新手教师认为,“教学评价的设计”较为困难。


(6)教学反思无规律,且多进行外部归因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方式,对于新手教师更为重要。但是,新手教师在进行反思时,难以找到教学失当的原因,容易将教学失利归因于学生的不足或者是学生家庭情况的差异,而很少自觉地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恰如其分的反思。张青在“圆的面积(二)”一课结束后,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这样的分析:“……我们班孩子好点儿的跟稍微弱点儿的差距太大了。”在对待与家长就学生的学习进行交流上,认为:“现在孩子的家庭情况也不是特别的那种能够给予学校或老师一些帮助的那种……”另外,新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以及自己上课的有效性。如数学教师X4在讲授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后,对第5页例2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因势利导,列综合算式54-22+8结果为24与第一种算法产生矛盾,引入小括号顺其自然。”我们对238名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显示,2/3的新手教师“不喜欢写教学反思或日志,仅仅在头脑中想想教学得失”。

(二)熟手教师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


与熟手教师的交流发现,经验、教龄、预设与生成、教学方法等词语出现最多。通过对搜集到的熟手教师的质性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作者发现熟手教师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生成与预设同等重要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划的活动,撰写教案是对教学的一种书面规划,是教师对即将发生的教学实践的一种预设。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余文森教授在谈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时说:“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延伸、超越,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18]对于教案撰写中的预设,数学教师S1认为,“写教案是对教材熟悉的一个过程……,借助教案的设计,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增加课堂的亮点。”“撰写教案时,如果考虑得细致周全些,对课堂教学的帮助较大。”但是,在实际的常态课教学中,熟手教师认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教师很难预设出每一个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因而预设一般几个就够了。对于教案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李墨认为,“预设一般是几个就够了,没必要想太多。”


2.教案编制的思维方式:经验中心


经验一般是指体验和经历,是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反映到教学领域,教学经验即是教师个体在长期的亲身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和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熟手教师经历了一定年限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学科教学方面,也已经掌握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比较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常规问题。


李墨在提到撰写教案时,“好像现在工作了20多年以后吧,好像那些话随嘴都说出来了,再写教案吧,可能就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方面的思路给写清楚了,还有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李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案设计风格:“我的特色就是重点设计这课书的重点和难点。”“我比较重视评价语言的设计”。数学教师S2认为自己的教学过程基本上遵循“复习旧知(或知识迁移)、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拓展应用、联系巩固、布置作业”的步骤进行。总体来说,熟手教师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以经验为中心的固定模式。经验知识是熟手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需要积累,但更需要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熟手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能够清楚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但是,“有一种经验可以使人感觉淡漠,使人们缺乏感受性和反应性。因而,就会限制将来获得比较丰富经验的各种可能性。再则,一种特定的经验虽然可能在一个特殊领域内增加一个人的机械的技能,然而,又会使他陷入陈规旧套,其结果也会缩小经验继续增长的范围”[19]。


3.教案编制的表现特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熟手教师教案编制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重视教法层面的设计和缺少对学科本质的考虑。


(1)重视教法层面的设计


熟手教师对教学的创新过多局限于教法的形式上,而不是从内容和学生深层次思维引导方面进行创新。在目标的制定上,熟手教师以知识和技能掌握为主,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不到位,对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要达到的目标把握还不到位。李墨提到自己撰写教学目标时的特点时说:“好像我没有那么死板地去书写(三维目标)……”数学教师S3是一个有近20年教龄的老教师,她在进行小学三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设计时,制定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会用尺子画角。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由于对后续年级要达到的目标认识不到位,相应的策略设计、评价方法的选择并未与目标相一致,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偏向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而角的大小的比较则是学完角的测量之后才需要而且学生才能够达到的目标。


熟手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较为熟练,但目的性并不很明确,比较关注具体环节的设计,对动态生成资源尚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赵梅在谈到自己的公开课“少年闰土”时,说自己“曾经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完成自己的预设”。从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来说,她确实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创新,但是,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反映出赵梅对高年段阅读要求的把握还有所欠缺,过多地重视帮助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


熟手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关注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一种浅层次的反思。S3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结束后,进行了相应的反思,她提到“不足的地方在于有一些细节考虑不周,例如让学生用两根小棒做角就没有考虑顶点不够明显的问题。”实际上这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教师并未意识到“角”的数学本质是什么,“角”这一类的概念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才是应该反思的深层次问题。


(2)缺少对学科本质的考虑


熟手教师至少具有了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他们对自己所讲授过的教材内容比较熟悉,甚至能够做到“倒背如流”,但是面对自己没有教过的内容则显得捉襟见肘。学科内容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及其之间的联系等“是什么”的知识,也包括“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的知识”即是关于学科的知识,是对学科本质的考虑。熟手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在具体内容的教学方面显示出了较为自动化的操作过程,但是还不能很好地从学科本质的深层次角度解决学生出现的学习错误。下面以数学教师S4执教的“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出示三张图片:小兔、小猴和小熊。问:谁是你心目中最优秀的小动物,请拿出你手上的小花,选择你心目中最优秀的小动物,进行投票,每人只能投一个。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到台前进行投票。

投票结果:小兔7票,小猴11票,小熊1票。

学生绘制统计图。

教师选取“标准”统计图2-a在台前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检查自己绘制的情况,并对照自行修改。

图2 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查看学生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发现他们绘制的统计图共有2-a,2-b,2-c三种情况,数学教师肯定了图2-a的正确性,但是综观教师的整个上课过程,以及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发现一直从事本学段教学的S4在以前从未意识到2-b和2-c的价值,也从未对学生的这种“错误”给出合理的解答,只是觉得他们与教材中的不符,是不正确的,于是予以舍弃。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eorge Polya)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的重要。”[20]为什么“2-b”“2-c”是错误的?是否条形统计图一定是教材上所示的那样?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涉及到对条形统计图本质的追问。显然,教师始终未考虑过这样的问题。韩继伟对三种教学质量不同的学校的数学普通教师、年长普通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学科知识的比较研究也发现[21]:尽管年长普通教师与专家教师在教龄、学历、任教学校类型几方面都相同或大致相近,并且年长普通教师的问题图式比年轻普通教师的问题图式要丰富一些,但普通教师之间的这种内部差别远远小于他们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别。


(三)专家教师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


在对专家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研究中发现,学生、整体考虑、灵活设计、理论缺乏等词语出现最多,通过对搜集到的专家教师的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专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关键特征:


1.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生成性资源更重要


专家教师认为,撰写教案对教学质量有较好的影响,但同样也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性资源更重要。


周瑶是一名语文教师,吴菊是一名数学教师,她们分别带一(1)班和一(2)班的班主任,并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长期的搭班教学,使其在教研中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习惯。周瑶认为撰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设计思路的过程,写教案会使讲课更有条理,但是形式化的教案撰写对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有一定的限制。


2.教案编制的思维方式:学生中心


专家教师很少按照线性模式进行备课,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先考虑教材、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然后再拟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更关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活动的方式以及如何使整个课堂得以有效地运作。


吴菊谈到目标的制定时,说:“我一般情况下,备课是首先看一下教材各个知识点,和它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要达到哪些目标。确定目标以后,再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和课前所做的调研情况进行备课。”周瑶认为“教学目标,其实就是整个课堂的‘魂’,灵魂……”,但是,“也有教师在备课时把方案设计完整,然后再把目标摘出来,我觉得挺可怕的”。


专家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水平有较好的了解,能够清楚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能够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吴菊认为促使自己不断思考和教研的动力在于:“这是孩子的一辈子,千万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你,对数学一点儿都不喜欢。”在提到周瑶的语文教学时,她称赞道:“……像她那个日记,一年级学生入学以后,稍微会一点儿拼音,就开始记,这增加了好多工作量。但是呢,到了后续以后,三年级上来以后,200字的作文题出来以后,她教的那个学生就体现出来了”。


教学反思方面,专家教师能够进行合理归因,把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归结为自己对教学的设计不到位,善于审视自己的教学,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刻。周瑶认为自己平时的反思主要是:“特别好的地方,成功的地儿,处理得好的地儿,反思一下成功;还有就是孩子们的课上的生成;还有比较失败、不顺畅的,可能反思得更多一些。”吴菊则认为教学反思有两种,“一个是自己的反思,一个是孩子帮助你反思。如果这节课气氛比较沉闷,这肯定有你设计的问题,肯定有你上课的问题,这是百分之百的!”同时,她们也善于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


3.教案编制的表现特征:经验丰富而理论不足


专家教师教案编制的表现特征有两个方面:重视问题解决的整体考虑和缺少理论提升。


(1)重视问题解决的整体考虑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具有“想象和独创性、全面性和苛求性”[22]的特征。教师作为一名教学设计者,最基本的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我们考察专家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从教师面对一个复杂的教学任务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来进行。


吴菊在提到数学教案编制应该考虑的要素时,再三强调:“所有的课里面都有一个旧有知识的迁移。”在备课方面,专家教师教学计划比新教师的更复杂,内部关联性也更好;书面教案很简单,头脑中的课时计划却很丰富。提到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吴菊说:“我们比较重视的是平时讲这一块知识相关联的知识,这个花费的时间比较大。”周瑶认为:“其实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后面需要想好了,它要跟哪一块知识衔接。”在内容的组织方面,专家教师会将与教学相关的很多知识都一并考虑进来,而不仅仅是考虑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能从学科本质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吴菊在进行《问题解决》的复习课设计时,谈到了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不是单纯地解数学题,而是要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最后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2)缺少理论提升


文中所定义的专家教师只是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在学校中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骨干教师,在伯利纳(Berliner)和连榕等人的分类中,更多的是属于“精干型”或“创新型”专家教师。专家教师的经验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但很多教师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造成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尚待完善,正如周瑶在提到专家评课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时所说:“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在理论上是弱项,看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自然教学上有硬伤。”“……觉得现在的教育研究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法,要从学科知识(注:即学科本质)的高度去考虑问题。”


四、影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设计专长水平提高的因素

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教案编制的实际情况进行质性研究,我们同时也发现了影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设计专长水平提高的因素,这些因素将是后续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进行教案编制基本框架的构建,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的现实依据。


(一)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均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


无论是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基本遵循了现有教材的安排,只是在程度上稍有差异。新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完全遵循了现有教材和教参的既有安排,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把教材中的现有内容传递给学生。熟手教师明白教材和教参仅仅是教学之材料,但是他们对教材和教参的矛盾态度,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则是尽力去理解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作用,是一种精确取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观。专家教师在内容的选择方面,一般会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力理解教材;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微调,但很少进行增删或创新。尽管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教材的运用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看,他们均不同程度地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


(二)不同学科的教师需要具体的与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支持


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采用的基本环节并无太大的区别(如目标确定、学生特征分析、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设计、教学反思等),实质性的不同体现在学科性质的不同。周瑶在提到包班教师的公开课教学时,说:“有些包班的老师,做课都是上数学,不愿意上语文,语文太麻烦了,人家都嫌语文麻烦。”“数学有一个抓手,语文弹性的东西比较多,语文对教师个人素质要求更高。”因此,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对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设计研究,为不同学科的教师提供教案编制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三)缺乏知识与经验是制约新手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新手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新手教师在知识与经验方面存在不足造成的,直接影响了新手教师后续的教学实施效果,使得新手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新手教师对撰写教案持积极态度,认为通过编制教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新手教师弥补知识与经验的缺乏,一方面需要新手教师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在教案的编制中,帮助新手教师突破“教材中心”的思维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设计知识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支持,引导他们更加合理地思考和设计自己的教学。


(四)囿于经验和方法层面是熟手教师教学设计的瓶颈


熟手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按照固定的程式和方法能够较好地设计教学,教学过程按照教师的预设也能够顺利实施。但是,熟手教师面对变化的课堂时,尚不能够意识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背后的真实原因,并进行有效处理。他们自我成长的学习方式以模仿学习为主。模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只看到行为,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这也是制约熟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熟手教师的教案编制要引导教师突破经验和方法层面,从学科本质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同时也尽可能地对熟手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提高职业幸福感。


(五)缺少学科教学理论指导是影响专家教师设计专长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周瑶和吴菊的研究发现,她们积极上进,善于主动思考和钻研问题,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微小错误时,就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试图找出学生理解错误背后的真实原因,并从理论上来解释这种现象。她们对自己的教学比较自信,把教学当成一种有趣的事情来做,能够感知到自己的需求,并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适现象:“我觉得现在的教育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法,要从学科知识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吴菊语)。但是,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缺乏,她们对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大多局限于经验方面,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小学生的这个思维跟咱成人还不是一样的,我觉得这种专业知识技能,需要厚,才能往下教。反正越教越害怕,我自己就是越教越害怕。”因此,对专家教师的教案编制要更多地引领他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设计的理性化和创造性水平。

五、结束语

教案的编制蕴含了教师丰富的设计思想和实践智慧,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对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质性范式,深入一线学教学实践,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教案编制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新手、熟手和专家)教师教案编制的关键特征(包括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编制教案的思维方式、教案编制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发现了影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设计专长水平提高的因素。本文对如何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支持他们编写出规范的教案,从而促进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参考文献:

  • [1]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3,96.

  • [2]保罗·R.伯顿,戴维·M.伯德.有效的教学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65-69.

  • [3]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24,109-115,129-137.

  • [4]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1-92.

  • [5]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34,130-140.

  • [6]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29,470-473.

  • [7]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6.

  • [8]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6-172.

  • [9]魏顺平.面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学设计专家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90-102.

  • [10]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0-130.

  • [11]D.C.,Berliner.The Nature of Expertise in Teaching[A].F.k.Oser and A.Dick.Effective and Responsible Teaching:The New Synthesis[C].San Francisco:Jossey-Pass Publishers,1995:227.

  • [12]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8-121.

  • [13]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53/info13153.htm,2013-07-11.

  • [14]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

  • [15]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67-268.

  • [16]Tsui.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17]蒋攀.小学初任教师角色意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16-34.

  • [18]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 [19]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3.

  • [20]江丕权.关于教与学——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与“探究式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35-38.

  • [21]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