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图书馆
“外事问百度,内事问小布”。小布会在这儿向大家及时推送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回复“帮助”或者"help"可以自助查询热门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第3451期】前端 TypeError ... ·  11 小时前  
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  宿迁司法行政人、江苏监狱戒毒民警,给您拜年啦! ·  2 天前  
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  宿迁司法行政人、江苏监狱戒毒民警,给您拜年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音乐剧社丨永不散场的声光歌影

武汉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19-10-26 15:32

正文

微天堂真人图书馆 | 真图书单精选第51期



“5!4!3!2!1!”

倒数5秒后,全场霎时漆黑一片,

导读杨茜惠带领大家打开手机电筒,

一盏盏灯自黑夜升起,

珞珈咖啡已然变成了星星的海洋。



歌词在屏幕点亮,

鼓点与弦乐骤响。

段骞轶、肖一与万洋洋,

自观众席走向台前,

以这首结合流行说唱与古典美声的歌曲,

唱响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传奇人生。

表演完毕,另外两本“真人图书”徐欢、刘亚珽也随着热烈的掌声步入台前。

本次“声入人心在珞珈”真人图书馆活动,

就在歌声与喝彩之中拉开了序幕。



 真图故事 



五位嘉宾别出心裁地穿着了不同剧目的戏服——《悲惨世界》《歌剧魅影》《西贡小姐》《伊丽莎白》《汉密尔顿》。从2018年5月20日人文馆上演的建社大戏《悲惨世界》2.0,到2018年12月23日的年度音乐会,再到2019年5月12日的年度大戏《西贡小姐》,武汉大学音乐剧社在短短一年多的光阴里收获了无数鲜花与掌声,也让许多人认识了这个年轻的社团。欣赏着舞台上的精彩纷呈,也想象着幕布后的困苦辛酸,所有的一切源自热爱,他们的故事逐一展开。


第一幕
《悲惨世界》



徐欢是音乐剧社的元老级人物。说起为音乐剧动心而一往情深,还要回到2016年那个暑假…….

那年暑假,徐欢偶然看到了《悲惨世界》25周年演出的视频版,隔着荧屏,舞台上的人间百态、大悲大喜使他深深共鸣。他说:“第一次看‘大悲我花了四个小时,因为不得不时时暂停播放,抹去眼泪或止住大笑后再继续。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大悲’给我的震撼,但直觉告诉我,有一扇新的大门开启了。”很久以后,2018年5月20日,音乐剧社创社大戏《悲惨世界》2.0在人文馆报告厅成功演出,作为剧社成员之一,徐欢又想起了2016年那个一“坠”倾心的暑假,百感交集,演出后他恍惚了很久,“清醒后感觉时间被偷走了好几天”,但“那是我大学最开心的时刻”。



暑假后开学,徐欢得知莎剧社《悲惨世界》剧组招人,因繁忙只能遗憾错过,但作为观众始终关注着。“我记得很清楚,2016年12月24日、31日,圣诞节前一天和元旦前一天,在外院报告厅的两场《悲惨世界》,我很幸运,都去看了”。当时条件有限,演出比较简陋。比如“芳汀之死”这一幕本该有张床,但最后只有几张椅子撑场。不过,简陋归简陋,这部在武汉大学演出的第一部音乐剧还是感动到了徐欢,于是2018年3月音乐剧社创立之初他就加入了剧社。“通常大家都有刻板印象,剧社的同学肯定又能唱又能跳,说不定还会RAP。而我是个例外,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所以一直在剧务工作。”三年后的真图夜晚,徐欢这样调侃自己。

然而加入剧组工作后,徐欢才开始真正感受到一场演出背后的诸多艰辛,首要的挑战,便是寻找合适的男女主角。


第二幕
《歌剧魅影》



2017年莎剧社推出了《歌剧魅影》,男主“魅影”的扮演者肖一与音乐剧的结缘是个巧合。他虽说是小提琴特长生,但是对音乐剧并不感冒,甚至觉得这种“说着说着开始唱,唱着唱着开始跳”的表演方式不太正常。2017年春天,因角色形象、音色和音域要求特殊,《歌剧魅影》剧务组对魅影选角一筹莫展。当时和肖一同院的徐伟也在剧务工作,曾听过他的歌声,便极力推荐他去试镜。迫于“人情压力”,他打开了《歌剧魅影》的视频,没想到从此打开了音乐剧的大门。此后每一部作品的演出,肖一都全情投入,他坦言自己是“演一部,爱一部”。



台下的肖一带着点东北口音,穿着随心肆意,而表演时的他则是脱胎换骨,光芒四射,低声沉郁,高音旷达。无论是《歌剧魅影》中的魅影,还是之后《悲惨世界》的冉·阿让、《西贡小姐》的克里斯,肖一的表演不拘一格,畅意自由,被称为“天生的大男主”。


2017年5月21日《歌剧魅影》上演,原本定下的外院报告厅被紧急征用,演出临时换到了珞珈山露天小剧场。道具失踪,找了树枝代替拐杖;山上没电,去山下现拉电源;还有“上吊乌龙”——“绳子从高台甩下,结果甩偏了,演子爵的演员只能伸手一捞给自己套上”。虽然状况频出,但慕名前来的观众仍然热情高涨,现场几乎座无虚席。

这两部音乐剧都是在莎士比亚戏剧社的支持下完成的,但主创团队一直梦想能拥有武汉大学自己的音乐剧社。2018年音乐剧社正式成立,并于3月开始筹备建社大戏《悲惨世界》2.0。演出条件好了不少,道具、灯光、音响的质量都提高了,剧社刚创立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个重要的节点也迎来了一位至关重要的佳人——剧社“大女主”万洋洋。


第三幕
《西贡小姐》



万洋洋穿着一身越南奥黛来到真图现场,这是她在《西贡小姐》里所饰演角色Kim的婚服。万洋洋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声乐表演系,曾参演过60多部歌剧片段,以及四大音乐剧。真图中场表演,前一秒还在与大家有说有笑的她,下一秒就瞬间入戏。唱到HIGH C,观众在音浪冲击之下,不禁惊叹于音乐剧现场的魅力。而她与剧社的故事,是从《悲惨世界》2.0开始的。



毕业后转行会计专业,万洋洋依旧对音乐剧恋恋不忘。那次她无意中看到了《悲惨世界》2.0的招募消息,“这个剧在艺术院系最少也要花一两年才能排完,两个月他们怎么能做到呢”,怀揣这样的怀疑和好奇,万洋洋加入了剧组。和这群非专业学生在一起,她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澎湃与灵动,因为他们更在意的是戏剧的内涵与精髓,而不仅仅局限于固定模式。肖一开口就惊艳了万洋洋:“他没有学过声乐……但他唱得非常自由,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关于《西贡小姐》,徐欢用PPT展示了一系列的幕后花絮。这部音乐剧社2018-2019年的年度大戏,对于学生班底来说绝对是一次大制作。演出的水平提高了很多,但过程的艰辛一点也不少——照片里,有人排练间隙写着物理作业;有人隔天考试,演出前蹲在化妆间复习,哈欠连连……演员累,剧务也累。“咱们剧社没钱租仓库、租卡车,只能靠演员和剧务一起出苦力。”2019年5月21日,《西贡小姐》信部大活如期上演,一票难求,所有的辛苦,他们甘之如饴。


第四幕
《伊丽莎白》



刘亚珽是剧组唯一的服装师,设计制作了《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的全部戏服,同时担任剧社舞美总监,肩承重责。她对音乐剧的追求可以用“美”概括——音乐要好听,服化道要美,不美的音乐剧很难有让人进一步欣赏的空间——而她在剧社所做的工作,也体现了匠心求美的创造力。



而对于小语种音乐剧的喜好,也使她在众人之中尤显不同,“音乐剧可以说始于英语,百老汇将它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整体的音乐和制作风格,但有时难免体现出套路”。而相比已经有成熟表演、经营模式的百老汇主流作品,刘亚珽偏爱风格独特的小语种音乐剧。德语桂冠当属《伊丽莎白》,法语优秀者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俄语可推《基督山伯爵》——她对各色独特的小语种音乐剧如数家珍。

中场表演,刘亚珽身着伊丽莎白的服装,优雅走到台前,用德语演绎了感动人心的主题曲《我只属于我自己》。


第五幕
《汉密尔顿》



2018年招新中,音乐剧社迎来了一位新人——新锐导演段骞轶。他高中便“入坑”音乐剧,步入大学就一直寻找志同道合者。凭着一腔热爱加入音乐剧社,短短一年时间,他参加了年度音乐会和年度大戏《西贡小姐》的筹备,并且担任后者的副导演及演员,所以他的空闲时间都是在剧组度过的。



提到音乐剧的问题,他侃侃而谈:不同类型的音乐剧特色也不同,如德语音乐剧多探讨生与死的哲学问题;百老汇则因为模式成熟,每部音乐剧质量得以了保证;此外每年也有许多先锋剧作人的创新作品,比如这几年大火的嘻哈音乐剧《汉密尔顿》。“音乐剧分为sing-through和not-sing-through,就是‘从头唱到尾’,和‘不是从头唱到尾’的剧。即使是从头唱到尾,也很难像《汉密尔顿》这么流畅——如果我不把曲子分开来,你甚至听不出来每个曲子从哪里结束从哪里开始。”《汉密尔顿》是段骞轶出任导演的音乐剧社2019-2020年度大戏。这是一部占据百老汇三年票房榜首的音乐剧,对美国当代流行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段骞轶说,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没有独特的优越性,真正能让我们爱上的其实是一部部作品。音乐剧社的发展也正是由一次次作品的演出积累起来的。



 互动阅读节选 



Q:对社团音乐剧文化的传播有怎样的看法?

A:(段骞轶)如果想在学校里很有效率地推广音乐剧,我觉得首要还是要专注于音乐大戏,让社团更有影响力;此外我们还在做音乐剧的导赏活动。这也是我们剧社所有人的目标之一:将我们自己所感受到的、所怀抱的、所震撼的,传递给大家,feel what I feel。音乐剧在中国之前的知名度不高,但是近几年,陆续有一些音乐剧推广的节目,如《声入人心》,使得音乐剧演员得到了更多关注,音乐剧行业慢慢也有了一些龙头公司。我对观众审美的提高、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普及还是很有信心的。


Q:因为风格独特、语言不同,小语种音乐剧在观看上如何克服困难去欣赏?

A:(刘亚珽)把一种美传递出来让观众去感受,比起一开始琢磨如何懂得前因后果,接收到美的信号更为重要,因此对于音乐剧的欣赏不需要太过追求共通的答案。音乐剧的重点在于音乐,而音乐如交友,深浅各自知。如果歌声动人心弦,人们自然会反复倾听,而在多听之后,就能克服语言障碍去欣赏音乐、舞美与剧本本身了。

Q:音乐剧社走过了很长的历程,但演出剧目大多都是舶来品;在你们尝试过《汉密尔顿》这样的一个当代流行音乐剧巅峰之后,有没有想法做原创音乐剧?

A:(徐欢&万洋洋)有社员有这样想法,但是难度很大。今年有专门设立原创部,但原创首先要求会编曲,编曲需要通过编曲软件或乐器将它呈现出来,而一部音乐剧要求的编曲体量很大,其中还包括作曲的技巧、筹备整体计划等因素。所以应该从小做起,先尝试简单的表演和声乐的结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