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镇拥有三亚市最高的森林覆盖率(93%)和规模最大的水库(大隆水库),是三亚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三亚市政府将生态保育作为育才镇的首要任务。
育才镇是三亚唯一的没有海岸线的内陆镇。
在全市六个镇中,育才镇经济总量最小,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育才镇还是三亚唯一的纯农业镇,农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93%。
三亚滨海的土地资源即将消耗殆尽,育才广阔的山区腹地已成为开发商觊觎的对象。
滨海模式向山区渗透复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确定镇域空间管制要素和管制要求,确保生态本底不被破坏、优质资源不被低效利用。
遵循三亚总体规划全域统筹发展思路,采取“两业推进、以旅促农”的产业发展策略。
深入挖掘镇域自然、旅游、人文、农业等现状资源要素,以三亚“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空间结构为背景,采取“聚散结合、点式低冲击”的空间发展模式,确定适应山区腹地保护与发展需要的特色镇域空间结构。
统筹镇域及周边地区资源的旅游业发展架构:
根据资源特色不同,分为五大主题片区:文化风情度假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产业农庄创新区、健康运动体验区和热带森林休闲区。
根据空间管制要求,结合资源分布合理安排生态农业、民俗文化、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
构建车行、自行车、步行、漂流等多种方式的游线系统,提供多元体验。
配套游客中心、酒店、汽车营地、服务站等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系统。
培育壮大镇区,带动全镇和周边地区发展
集中有限的资源(土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招商项目等),优先发展镇区,发挥规模效应,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人口,形成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育才镇区的整体形象应为黎苗特色浓郁的山地风情旅游小镇。
镇区两侧山体环绕,一条小河从镇区蜿蜒穿过,山水格局非常优美,具备塑造山地风情小镇的自然条件。
场地重要设计要素:
道路:S314省道,横向联系道路;
周边山体制高点,视线视廊;
穿过镇区的水系,滨水生态景观;
周边田园景观;
空间布局原则
显山、亲水、传文、宜人
将镇区周边山地景观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大山为景、小山为园;
改善自然水系、沟塘等的可达性,打造滨水空间,构建亲水的人居环境;
通过建筑风貌、开敞空间、环境景观等手段,传承育才镇的黎苗文化和农垦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空间结构:一带一心三片
一带:沿原314省道镇区段构成的综合服务带;
一心:由镇政府、医院、公园等构成的城镇服务核心;
三片:由水系、公园等绿色廊道划分出的三个城镇片区。
“谋出路、塑特色”是下一步农村发展的重点
寻找出路-产业引导:
依托村庄资源特色,通过旅游进一步带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确立途径-社区营造:
明确外力推动和内力生长相结合的社区营造途径,通过政府引导、教育培训,市场参与、招商引资,发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发、自主建设村庄。
制定标准-村庄整治:
制定村庄建设整治标准、为乡村建设提供管控依据
从村庄整体风貌、公共空间、道路、市政、建筑等方面提出指引要求,并为村民提供住房自建导则,指导屋顶、门窗、墙体、庭院绿化等方面的地域特色营造。
育才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不能简单照搬三亚滨海地区的建设经验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有效引导和管控旅游开发项目,以解决民生和塑造特色为重点,探索三亚山区腹地小城镇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