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天下实验室
人生是一场独一无二的实验 |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媒体镜头下的中核坚守者 ·  昨天  
中核集团  ·  别再做“法外之徒”了! ·  2 天前  
GiantPandaCV  ·  DeepSeek-V3 FP8量化浅析 ·  4 天前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各系统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天下实验室

守护阿勒泰,这位“河狸公主”有点酷

看天下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07-25 20:30

正文


初雯雯和小羊“泡泡”。


从协会成立到2023年,仅存在于阿勒泰地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实现了20%的增长。


撰文 |  刘晚盈

编辑 |  曹颖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采集灌木条送回巢穴的河狸、飞越几千公里回到阿尔山的赤麻鸭夫妇、霸占洗手间的秃鹫……因为这些特别的朋友,一个女孩选择留在了新疆阿勒泰地区。


2024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作家李娟笔下的阿勒泰,被越来越多人了解,而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年轻人,来到阿勒泰,参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初雯雯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创始人。


1994年,初雯雯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因为父亲是一名动物保护学家,她的童年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样——2岁时,她第一次被带去野外;7岁时,她获得一台单反相机作为礼物,从此开始用镜头记录野生动物;11岁时,她开始跟随大人在野外救助动物。


201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读完硕士后,初雯雯回到新疆,成立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开启属于她的野生动物保护之路。

从一只河狸开始的冒险

在互联网上,初雯雯有个可爱的昵称:河狸公主。


阿勒泰地区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初雯雯和协会的救助工作选择从河狸开始,协会80%的项目跟河狸有关,协会标志也是一只河狸,连广大的协会支持者都被称作河狸军团。


解释起对河狸的“偏爱”时,初雯雯会说一些客观理由,例如蒙新河狸只存在于阿勒泰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数量只有600只左右,远比大熊猫稀少。真正的情感驱动,初雯雯鲜少提及,那是她不太愿意揭开的伤疤,一场与河狸有关的悲剧。


初雯雯第一次见到河狸,是12岁那年。


她从小住在阿勒泰,每次去乌鲁木齐时,会经过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乌伦古河从这个小镇流过。一天傍晚,初雯雯在小镇路边溜达,吓到了一只正在啃灌木柳的河狸。“它听见了我的动静,迅速蹿入水中,在进水的一瞬间,宽大的尾巴拍击水面,啪的一声巨响,水花溅了我一脸。”


接下来的15分钟,初雯雯蹲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直到确认没有威胁,河狸才跑回来,接着啃食那根美味的灌木柳。河狸的小手抓着树枝转圈,大板牙啃食着树皮,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节奏均匀,初雯雯觉得很新奇,形容说:“像高级厨师在切土豆丝。”


那次之后,初雯雯每次经过恰库尔图,都要去老地方听“切土豆丝的声音”。


很多年后,她想带从未见过河狸的协会同事去认识一下她的好朋友,来到恰库尔图水渠边时,却意外地见到了河狸一家三口的尸体。根据现场情况,初雯雯推断,河狸储存的食物被冻住了,河狸妈妈想把冰啃开,结果被卡在了河岸和冰之间,河狸爸爸来救她,结果也被卡住了,河狸宝宝出来找爸爸妈妈,没过多久被冻僵了。



河狸接受治疗,很遗憾,它最后没能活下来。


这场悲剧成为初雯雯系统调查阿勒泰地区河狸家族的起点。死去的一家三口被定义为“0号家族”,在后来的调查中,数字从1写到162,但“0号家族”永远存在。


完成调查后,初雯雯和协会成员相继上线河狸直播、河狸食堂等多个公益项目,用筹措到的资金,为河狸改善生存环境,提升栖息条件。不过,协会自身的生存状况一直不太理想。


协会早期成员包括初雯雯的小学同学东东和家奇,因为被初雯雯描述的美好图景打动,他们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加入协会,天天跟着初雯雯住在牧民的院子里,从零开始做河狸直播项目。协会成立没多久后,程序员荒原狼加入了,因为热爱野生动物,他放弃了大厂优渥的薪资。协会的“天使投资人”则是初雯雯的姥姥,协会没钱解决工作餐,姥姥每天拉着小推车出门买菜,给大家做午饭。午饭吃剩下的饭菜,大家会打包带走,作为当天的晚饭和第二天的早饭。


最穷的时候,协会成员两个月没收到工资,没钱买去野外考察要用的装备。他们一起去县里的工地打杂工,东边赚500块钱,西边挣500块钱,凑齐了买装备的钱。直到2023年,协会终于能稳定地发工资,成员也增加到15名,但初雯雯明白,每月3000多块钱的工资,和协会成员全年无休的付出不成正比。


如今,她依旧有困惑:“做公益要怎么样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呢?”

爱自然,也爱自然里的人

在自然界,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人存活于自然之中,是自然的一部分;但自然中的其他生物,大多又是人类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2019年,初雯雯对阿勒泰地区的河狸进行调查后发现,全长725公里的乌伦古河流域共有162个河狸家族,其中仅有38个家族住在保护区内,其余124个家族散布在保护区外。



河狸军团的小伙伴们。


保护区外有牧民居住,还有牛、羊、马、骆驼等牲畜。一方面,人类的生产会威胁到河狸的食物和栖息地,另一方面,河狸偶尔也会啃食人类种植的作物。过去,牧民看到初雯雯时,还会向她吐槽,“河狸又把我们的葵花啃了。”


散居的牧民,其实是守护河狸的最佳人选。大部分河狸家族本就住在牧民的草场里,牧民最适合就近观察、记录它们,但如果要求牧民做公益,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参与救助工作,显然是不合理的。2019年,初雯雯发起助养活动,给162个河狸家族寻找认养人,每个家族一年的认养费用是500元。她又在牧民中寻找合适的人选,邀请他们成为河狸巡护员,认养人支付的500元,则会换成牧民最需要的牧草。


被命名为河狸食堂的灌木柳种植项目,也采用类似的逻辑。


初雯雯勘查种植环境后,跟协会成员计算出每棵灌木柳的种植成本,最低需要5元,由喜欢河狸的网友捐助公益款项,再由协会成员带着当地参与守护河狸的牧民一起完成灌木柳栽种,牧草之外,牧民还能获得一笔种树的工资。


从协会成立到2023年,仅存在于阿勒泰地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实现了20%的增长。协会的救助对象从河狸拓展到更多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动物,例如那只霸占洗手间的秃鹫。


一年春天,牧民发现一只因为中毒而奄奄一息的秃鹫,初雯雯和协会成员把它运到初雯雯的洗手间——临时抢救室,号称WCU。经过持续一夜的生理盐水和阿托品注射后,秃鹫死里逃生,成为初雯雯救活的第一只中毒鸟类。


守护河狸和其他野生动物,也让初雯雯和阿勒泰地区的牧民产生了更深刻的连结。



被救助的赤狐。(中信出版社供图)


牧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每年春天,他们赶着羊群进入阿尔泰山逐水草而居,到秋天,再通过卖掉一部分羊维持全家生计,购买越冬的草料。有一年冬天,初雯雯和协会成员在返程路上遭遇风雪,就近躲到参与河狸巡护的牧民木沙大叔家,得知那年秋天,木沙的羊没能卖出去。牧场离卖羊的地方很远,自己雇车成本太高,往常都是几家牧民拼车,那年秋天,木沙去县里看病,刚好错过了拼车卖羊的时间点。


木沙的草场有两窝河狸,当巡护员的日子里,他把河狸照顾得很好,初雯雯当即决定要帮木沙卖羊。协会注册了网店,办理了手续,又委托有加工资质的食品厂把羊肉包装好。很快,原本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间围观河狸的网友,把木沙家的羊肉购买一空。后来,更多牧民巡护员通过协会的网店打开了羊肉销路。


初雯雯说,现在牧民看到河狸吃他们种的葵花,只会说:“吃吧。”


就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相通了。


在一次演讲中,初雯雯说:“我们想告诉全世界,中国的青年人对自然保护的态度是认真、严肃、投入的,我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大家在用微薄的力量积土成山,共同努力把我们的自然保护事业做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