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到了公众号上,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文化丨贵州省杂技团伦敦贺岁 蛇年春节展现非遗之美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国际艺韵·魅力儋州”-2025儋州春季中外文 ...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福州日报  ·  国防部发布:当那一天来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蝈蝈创新随笔

改革才是解决创新问题的根本出路

蝈蝈创新随笔  · 公众号  ·  · 2024-03-29 20:08

正文

国际关系改变后,创新能力对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但是,如果没有制度上的、投资主体的改革,领导的喊声再高也不过是唱高调。

很多人认为:重视创新就要多投资。这种论调,就像“领导重视就要多开会一样”,很容易适得其反。创新(不包括科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创造价值。如果投入多而产出少,创新投入就等于浪费资源,并不是值得鼓励的。就像无脑的勇敢,不是值得鼓励的。如果科技人员在“容忍失败”的大旗下乱来,创新投资就会变成各路妖怪争抢的“唐僧肉”:学阀们的本事是抢肉而不是干活,学术风气就会越来越坏。

创新本质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只有投资效率足够高的前提下,创新才是值得做的。我在国企研究院做过。在我看来,从资金的角度看,企业的研发投资效率比高校高 10 倍。所以,如果企业不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国家创新投入越多、浪费越多、风气也会越坏。

最近我给一家民企做顾问。我的感觉是:民企创新的投资效率是国企的 10 倍。我意识到:只有民企的创新能力起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才能真的强大起来。这个方面其实已经得到了印证:华为、大疆、比亚迪等都是民企啊!但是,如果民企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创新就很难。现在很多创新的资源在国企、创新能力在民企。我觉得:就目前来看,混合所有制是个不错的办法,能把创新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

某大人物谈到颠覆性创新时说:颠覆性创新都是专家投票投没的。这句话非常正确:即便在国外,颠覆性创新的支持者也不会超过 10% 。如果 10 个专家投票,多数人通过的概率不超过万分之一。那怎么办呢?让专家手下留情?如果专家判断不清就给钱,很可能是乱来。其实,如果专家去决定如何分国家的钱,原本就容易乱来。所以,让专家“手下留情”会降低创新的投资效率。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创新者可以去找 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