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为什么你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有书  · 公众号  ·  · 2017-08-04 06: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 有书



这 是 有 书 君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86 本 书 」

文 | 林 小白 · 主播 | 阿成 · 编辑 | 千万加



▲点击打开视频,即可观看

《有书快看》之 5分钟带你读 完《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更多快看视频,可在应用商店搜索 “有书共读”APP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


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亲爱的各位书友好,今天起,我们将一同共读《跃迁》。这本书一共分为5章,可以根据我所拆的10个主题点,每天阅读半章到一章。建议今天阅读完第四章的后半部分,第215页至第260页。


在共读之前,你不妨思考思考下以下问题:


1、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却鲜有所成?


2、在工作生活中,你会根据目标来选择方法和投入精力吗?





19世纪大文豪巴尔扎克曾抱怨,“我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须得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要工作……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如今,巴克扎克的困境不少人都遇到过。旅行、钱、工作看似无关,却串联在时间之上,像是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贪吃蛇。


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就会短期内什么都想要,可这就像你抓着一条蛇的头,同时又想拽住它的尾巴,其实是自己在和自己较劲。


这其实也是一个系统,一个以时间为关系的系统——回路(loop)。比如“忙—乱”就是一个回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


回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我强化的正循环和负循环。正循环会增加你的效能,负循环会消耗你的能力,把你弄得精疲力竭。


前面提到了,在系统里,结构决定结果。一旦回路形成,这个回路就会自我强化,一直到系统的上限受不了为止。


这种循环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搞好了,是人生的增长引擎,搞不好则是人生的死亡螺旋。


在人生的道路上,分别有4种常见的增长引擎和死亡螺旋。


这4种增长引擎分别是“好习惯”,比如坚持锻炼就会形成“锻炼—精力充沛—锻炼”的循环,持续学习就会形成“学习—成长—增值—学习”的循环;


“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因为感兴趣所以投入练习,继而提升能力、兑现价值;还有“知识IPO”、“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而4种死亡螺旋则是“穷者越穷”,例如穷者会陷入“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的负循环。


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


“投入不足”:例如有的人做着自己不满意的底薪工作,却没有一定的资本换工作,那最好的方式是找到脱困的机会,借钱重新学习一门技能,或者换一个高价值的工作。


“工作狂循环”:这是很多职场人存在的问题,因为工作忙,家人有怨言,所以更不愿意回家。这时需要双方一起努力改善这种循环。


“做自己”循环:很多人总偏好向外界要认同,结果就迷失了自己。停止这种循环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回路,其实就是从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


理解了回路,也就理解了规律,你看问题的眼光会变得长远,不再浮躁。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进入回路的正循环,中止掉入负循环中,尽量让自己“看得远”。







之前首富王健林一天的日程表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有人感叹道,我也要这么努力。但努力就能拉近你们的差距吗?


王健林的忙碌,我想平时有不少人也能比得上,例如快递员、外卖小哥,他们的工作强度并不比王健林小多少,但为何收益值却如此悬殊呢?


本质区别在于自我管理体系。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从下到上依次是资源层、方法论层、目标层。



资源层指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等资源;方法论层即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目标层则是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通过这个“高效能塔”的层次,我们就能很好地划分“勤奋境界”——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显然,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第一层,还有一部分人着迷于第二层,其实很多的力道,应该是在第三层。


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上层决定下层。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的目标就决定了你的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而方法论又决定了努力方式。


二是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好比当你觉得很努力了却收益不高,那就向上一层,寻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


在多层系统里,我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低水平勤奋”,其实就是“低层级努力”。


因为低层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一层,你需要往上一层找寻答案。


层级是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如果有人总在提醒你“要有大局观”、“看事情要跳出来、要全面”,那么你最好意识到,这就是多层系统的问题。


谨记,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跃迁一层就有答案。


世界就是一个大系统,你越理解它,它就对你越友好。



#有书君说#

本周五20:00——21:00《跃迁》作者古典,首发直播

长按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 限时免费


林小白,简书签约作者/齐鲁壹点专栏作者/多平台认证讲师。微信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微博@Nicole林小白。如果您也想带领千万有书书友一起共读,不妨准备好您的文字作品,添加微信: youshulingdu ,成为有书的拆书达人吧!

阿成,有书签约主播 长岛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微信公众号:生活第八件事儿。新浪微博@阿成Alan。

欢迎你把有书推荐给你的家人朋友

有书君负责每周带ta读完一本书



点击“ 阅读原文 ”,完成 日早读签到 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