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医生生活2》
身体健康是人们永恒的期盼。尤其对妇产科而言,新生与死亡并存,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悲欢。医疗资源不均衡、缺乏医疗常识等原因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平安生育。
范卫群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从医三十多年来,她见过太多女性生育故事。女性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情况,仔细考虑是否选择生育、如何生育,妇产科则像一个中转站,生命的奇迹与遗憾在这里同时出现,病人所面临的处境也不尽相同。
而范卫群需要做的,是看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女性需求,不论是对生产的焦虑,对妇科疾病的病耻感,还是求医的不便。从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全职医生,范卫群始终站在病人身边,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女性,你的需求,我看得到。
01.
成为妇产科医生
在范卫群居住的小区里,她经常会碰到被她接生过的家庭,曾经的婴儿已经长大成人,做了妈妈,她们的孩子会叫范卫群「姥姥」。这样的日常简单而温馨。
但范卫群不是一开始就想做一名妇产科医生的,成为妇产科医生,更像是一种命运的召唤。
高一的时候,范卫群的父亲生病了,先是心梗,后是脑梗,常年需要住院。在父亲生病之前,范卫群对医院没有概念,在父亲生病后的两年里,她和母亲陪父亲进进出出,体会到普通人看病的艰难。
对于那时的范卫群一家来说,医生是无比重要的角色,医生会告诉病人该怎么做,甚至治愈病人背后的家庭。高三,她把自己的志愿填成了临床医学,如愿成为一名医学生。
大学毕业后,范卫群想去乳腺外科工作。当时,不止乳腺外科,几乎整个外科都没有女医生,那时并不像现在一样实行「一医患一诊室」,女性病人在就医的时候容易尴尬,男医生在为女病人看病的时候,需要叫来女学生或女护士陪同。如果有女医生的话,一切不便之处都能得到解决。
《机智医生生活2》
然而,阴差阳错地,范卫群未能顺利进入外科,而是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起初,范卫群需要处理比想象中更加琐碎的事,这里不像外科都是「大事」,病人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明确的判断;妇产科里,患者带着各自或大或小的问题来看病,范卫群每天都很忙碌,有时更严重的不是病情,而是患者的焦虑情绪,范卫群很难在行医过程中找到曾经渴望的成就感。
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范卫群发现自己的生活在慢慢发生改变,这些改变都与她身为妇产科医生的身份有关。一次,她下了夜班,走过医院后门的一条小马路,来到农贸市场买菜。路过一个摊位的时候,摊主主动跟范卫群打招呼,范卫群不认识她,摊主却热情地为她挑菜。
打算付钱的时候,摊主拒绝了,她说,「范医生你不记得我了吗?当时我们家孩子是你接生的,你忘了是怎么抢救我们的了吗?」接着,摊主把在一旁的小孩拉过来跟她打招呼。
范卫群没想到过这种像是电视剧一样的情节会发生在她身上,她想起来这位摊主曾经难产,直接进了抢救室,她问摊主现在小孩的发育情况怎么样。摊主回答一切正常。
《疼痛难免》
范卫群当时想,很多小孩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后遗症,或者失去生命,但这个小孩身体健康,真的太好了。
类似的时刻变得越来越多,每出现一次,都会让范卫群的职业成就感加重一分,她感到自己能够为患者做些实事,帮助生命到来人间,也让一个个家庭得以完整。
妇产科医生,成为范卫群最喜欢的身份。
02.
从线下转到线上,想给更多病人看病
但是,做医生久了,范卫群逐渐产生一个疑问,自己作为全国顶尖医院之一的医生,是不是可以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四年前,她接触到了互联网医院,发现线上诊疗没有地域限制,她可以为所有向她求助的病人服务。她没想到,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她还有机会再次感受到刚做医生时的兴奋感。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线上诊疗医生已经不再属于临床一线,但实际上,线上诊疗医生每天都会与病人展开直接对话,接触病人问诊的各个环节,从采集病史到诊后随访,全部参与其中。
在范卫群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医疗形式的增多,「临床」的概念也会有所调整,线上医生虽然没有物理意义上的门诊诊室,但没有一天停止过给病人看病。
《浪漫医生金师傅3》
事实上,线上来问诊的人,除了病人自己,很多时候是病人的家属来询问,所涉及问题不仅涵盖了线下问诊的全部场景,还会出现在线下很少遇到的情况。
比如,有人会出于焦虑来问诊,不知道自己的状况是否正常,范卫群会耐心告诉对方,你没有生病;还有人已经在医院看过了,在治疗过程中不确定是否要调整方案,也会上线询问。
做线上医生的这几年,范卫群医生逐渐找到了新的工作节奏,她会根据病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问诊方式。范卫群想起她刚转为线上医生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线上病人会突然不回复消息的情况,她曾经因此非常着急,生怕病人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她适应了互联网诊疗的不同。通过网络接触到的病患,可能会手机没电,或者被别的事打扰,在屏幕另一端的她,要做好对每一条问询的认真回复。
范卫群的工作日常
对她来说,线上问诊与线下诊疗并不冲突,它们所做的是融合,最终目的是让病人方便看病,把看病成本降得更低。
偶尔,范卫群医生还会有在医院般的长期诊疗体验。这四年来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诊疗,来自一位男性和他的妻子。
2023年11月的一天,范卫群医生收到一位男性的问诊,他发来了妻子的产检单。这是夫妻二人第一次怀孕,并且,妻子曾经患有垂体瘤,丈夫非常紧张,担心妻子的安危。因为所在地离大医院比较远,丈夫想到,可以用京东互联网医院来跟进妻子的孕期。
他们陆陆续续沟通了九个月,前后诊疗次数高达19次,范卫群感受到这位丈夫对妻子无比细微的关心,大大小小的问题,他都会询问范卫群,二人去医院检查后,他也会向范卫群医生更新信息。
直到第37周,这位丈夫发来了又一条消息:妻子顺产,是6.7斤的女儿。范卫群医生感到久违喜悦,自己的专业知识陪伴远方的一对年轻夫妻安稳度过了忐忑的九个月。见证又一个小宝宝的诞生,永远是妇产科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产后的两个月,范卫群医生继续指导这对新手父母做产后调理,收到了丈夫送来的很多面锦旗。她好像离开了接生手术台,又像没有离开。
03.
我们与健康的距离
从医三十余年,支撑范卫群医生一直工作下去的动力,是被病人需要。在亲身经历过传统的医院诊疗和新兴的互联网诊疗后,范卫群医生对「看病」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感触。
过往扎根在医院的几十年间,范卫群医生每天接触无数病患,站在医疗的一线,解决一个又一个冲到眼前的问题。而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当全职医生的这几年,看似远离了医院,但她从未感觉自己退出了一线。
范卫群的工作日常
前来咨询的病人比范卫群医生想象中多,且带着各式各样的背景。有一回,她接到一位留学生的问诊,她很好奇这位病患该怎么吃药治疗。留学生告诉她,自己有朋友在国内,可以把范医生开的药捎过去。
实际上,很多留学生都经历着国外看病难的问题。由于外国医疗系统的不同,如果不是严重的急性病,不少留学生会等到回国期间再在国内医院就诊。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服务,给中国留学生提供了看病的新途径。
除了留学生,国内也有很多「看病困难户」。范卫群在线上接诊过西藏地区和大凉山地区的病患,这是以前在北京医院出诊时很少见到的病人。由于线下医疗资源可及性的不确定,偏远地区病人接受专家治疗的机会较少,互联网医疗扩大了医疗资源的触达范围。
《机智医生生活2》
还有一个群体是线上诊疗的主要用户之一。随着第一批90后即将步入35岁,这意味着他们的父母也同步进入中老年。范卫群医生接触过帮家里长辈问诊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在外地工作,无法第一时间回家照顾家人,线上问诊解决了一些燃眉之急。
而很多打工族本人,也是线上诊疗服务的使用者。有人出差期间突然过敏,或是在重点项目执行期间难以抽身请假,24小时在线的京东互联网诊疗服务为成为常态的这些状况,补上重要的就医缺口。
在线上帮助过不同病患治疗后,范卫群医生从医几十年来,再次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发挥和延展。
从前,病人就在眼前,她们痊愈后回归到各自的生活;如今,那些远在外地,甚至国外的病患也能在她的帮助下重获健康。远方与附近的力量滋养着她作为医生的价值感,这些治疗经历组成了她从医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浪漫医生金师傅3》
范卫群医生认为,传统的在医院就医和互联网诊疗不是绝对的取代关系,而是良好的互补。互联网治疗的便捷突破了地域限制,触达更多人,但同时不能代替完整的治病过程。京东健康希望做的,是降低看病的难度。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京东互联网医院汇集了全国顶尖的医生,24小时有医生在线,平均30秒响应问询。无论你身在何方,打开京东App搜索「问医生」,就能通过文字、电话、视频与医生沟通你的情况。普通人不用再为预约不到专家的号而忧虑。京东互联网医院,全国三甲专家,医生24H在线,平均30s接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与健康的距离,往往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而互联网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让我们在不确定中抓住一些确凿的解决方向。
2025年马上来临,无论今年过得如何,衷心希望大家会迎来健康平安的一年。先把身心安顿好,再往前大步迈进。
撰文:就酱、gpt
商务监制:荞木
策划:看理想新媒体部
封面图:《浪漫医生金师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