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乙巳月 壬辰日
立夏的习俗很多,各有特色。比如安徽等地有立夏日毋坐门槛的习俗,道光十年的《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槛,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宁国县志》记载:“俗传立夏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清嘉录·卷四》曰:“是日虽寒必着纱衣一袭,并戒坐门槛,俱令人夏中壮健。”立夏日这一天,人们将刚挖出来的新鲜竹笋与苋菜一起熬汤,做成新鲜美味的羹喝,这是在顺应时令以食进补、以应夏气。同时,彼此相互警示当日不要坐在门槛上,整个白天也不能睡觉,否则容易导致神昏而不利于一年的健康,人在整个夏天里都会感到疲倦而多病。民俗相传,如果立夏这一天坐门槛,整个夏天就会脚骨酸痛。如果不小心坐了一条,就需要连着再坐六条,合成七数,这样才可以解魇。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糃面煎作各式果叠,往来馈遗。”在浙江东部的农村,立夏日当天有吃“七家粥”的习俗。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汇集起来,加上各种颜色的豆类及红糖,烹煮成一大锅营养丰富的粥,然后大家一起分食。吃了七家粥,就会邻里和睦,大家团结一心进行夏耕夏种。类似的,七家茶,就是邻里乡亲带上自家烘焙好的新茶,混合后进行烹煮。或者泡成一大壶茶,大家欢聚一堂共饮1。“七家粥”与“七家茶”都是立夏尝新的形式,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同吃七家粥,共饮七家茶,还具有和睦乡里、维系乡情的重要人文内涵。
注释:1 海上:《中国人的岁时文化》,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88页。
在浙江嵊州,有立夏日吃蛋拄心、笋拄腿、豌豆拄眼的习俗。而在浙江宁波,立夏日有吃“脚骨笋”的习俗,“立夏吃脚骨笋,一年脚骨健健过”。烧煮乌笋、箭笋等野山笋,不剖开,每根三四寸长,吃时拣两根粗细相同的笋一口吃下,吃了之后能使脚骨健壮。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吃软菜(即君踏菜)的习俗,认为吃了之后,皮肤在整个夏天就会像软菜一样光滑,而不会生痱子。
众多的饮食习俗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比如,吃煮鸡蛋或者咸鸭蛋,是因为民间相传心臟的形状和蛋相近,吃了蛋能使人心气精神而不受亏损;吃竹笋拄腿,寓意人的双腿也会像春笋那样充满生机、健壮有力,能行远路;吃豌豆拄眼,因为带壳的豌豆形如眼睛,为了消除眼疾,需要吃些煮豌豆,寓意眼睛在一年中都像新鲜豌豆那样,心明眼亮。
上海郊县的农民,会在立夏日当天用收浆期的麦粒制作的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为“麦蚕”,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吃了可以免受“疰夏”之苦。
湖南长沙,人们在立夏日当天会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称之为“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长沙团字发音坨),一脚跨过河”,意思是吃了以后会力大无比,身心轻快。鼠曲草在南方比较普遍,北方则比较难找,需要跑到较远的地方去采集。平时可以在药店里买到,新鲜的只能去山间、田间采摘。
以上各地立夏的饮食习俗,都是人们利用食物中的形、名、色等外求法,诞生出的夏天祈福安康吉祥的种种饮食方式。人们赋予饮食中这些寓意,其目的都是于立夏日祈求身、心、眼、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免除时气相侵,以顺利度过炎夏。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营养价值,但远不如在立夏这天顺时法天法地地进行修身实践,服食天德地炁(气)进行养生更为神效。
摘自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阅读原文
来购买此书!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简述
立夏,此时地下的蚯蚓开始工作——立夏物候
夏炁(气)与心炁(气)相通最容易出汗!——立夏的正善治养生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文人雅聚 曲水流觞——古谷雨和上巳节的民俗篇
过了“古谷雨”就不宜再“春捂”了——古谷雨的身识与口识养生
通过玄善韵诵与玄善韵动塑造自身——古谷雨的正善治养生
麦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古谷雨物候
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谷雨清明时序考
谷雨成溪濯地新 天地清明万物生——古谷雨简述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
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