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压根就不信什么年轻人整顿职场。
因为我自己也年轻过。
简直是被职场痛揍,我都不是胖,是被职场打肿了。
富二代才是撂挑子,我们这些牛马最多是尥蹶子,他们歇三天接着元气满满,我们饿三天老老实实。
所以他们对职场中的钱,事,人能有多恶心,完全没感知。
钱就不用说了,越是初创的公司,老板越抠门,不然他为啥明知便宜没好货,还把我请进门。
事儿,那就更恶心了。
你会发现钱是没挣到,班倒是没白上,最起码累着了,那些少做少错的同事加的薪,就是多做多错的你扣的钱。
一想到我年会还要跟他一起跳肚皮舞,还要叫他家人,还要合唱感恩的心。
哎呀,好气啊。
诶,这就说到了职场中最恶心的部分,人。
CBD被叫做钢铁丛林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真不一定都是人,叫你同事的未必跟你办事,但一定会坏你事。
偏偏就是这群货,你还不能得罪他们,不然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老老实实被压在山下五百年。
还不一定是头朝外。
更残酷的一点是,几乎每位朋友刚从学校毕业,就要面对一群摸爬滚打的老油子,他们知道职场里哪里动动嘴,就不必跑断腿,但因为绩效工资和晋升的天然利益冲突,他们绝对不会告诉你。
每个人都需要个过来人,一句话给自己开开窍,但过来人就是不过来,一榔头就要给自己开开瓢。
钱少事多人还乱,有的时候你都疑惑是不是哪里错了,就我这个工资不应该这么极限挑战啊。
过去面对这种钱事人的困境,年轻人只能硬熬,送礼请客塞红包,才能得到一点内幕小道。
幸运的是,现在年轻人都很聪明,哪怕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都会提前上脉脉吃瓜排雷。
过去我们全靠摸索,现在我摸索脉脉。
讲真,如果说有什么能让你的职场生涯轻松一点,那就是充满了过来人的脉脉,因为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表达欲,平日里那些出于位置和屁股不敢说出来的话,现在都倾诉在了这里。
这就导致前几天脉脉出了个2024年职场生存洞察,非常有意思。
简单讲,作为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的职场氛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从佛系—996—内卷—躺平—毕业—就业降级—大厂平替等职场热词的转变,你会发现职场的社交节奏早就在无形中迭代了。
过去不拼不卷,加薪晋升就轮不到你;
后来不躺不佛,心理问题就总缠着你。
再拿着傻卷的心态去职场,一定受排挤;
职业目标定的太高,职场闹不好都跟你没关系。
那现在面对钢铁森林,职场青年怎么生存?
脉脉总结了四个策略。
啥意思?
离谱的活儿来了,或真或假的积极一下,反正有些活儿拖着拖着就没了,人生如戏,重在演技;
过去觉得职场中有猪队友一定要掰头,现在想了想,都已经这么点工资了,我犯不上再跟你生气。
那你说是彻底自暴自弃吗?
恰恰相反,背地里这些年轻人一个比一个听网友劝,听劝求助,总好过被PUA或内耗自己。
甚至再进阶一点,完全可以把所有人都当NPC,爷才不会因为跟你们的无用社交耽误我的冒险之旅。
总结下来,脉脉的生存洞察很有道理。
年轻人心态端得很正,我就是来上班的,给多少钱出多少态度,在生存面前,一切内耗我的事情都值得舍弃。
甚至说的更直接点,这个报告有三个字非常值得年轻人注意,性价比。
老板招聘我时,就在计算性价比;
我来上班,也会计算性价比。
一切PUA让你内疚的底层逻辑,就是老板在虚空画饼试图创造筹码,利用信息差迷惑你的性价比。
你说这四招对吗?
不好说,不一定对每个人都使用,但是这是无数个经历过职场痛苦的脉友的生存技巧,痛苦既然有共性,那技巧就有合理性。
更骚的一点是,别的平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开始上鸡汤,笼统的劝年轻人自强。
但脉脉上的职场人士们直接鼓捣出了一本黑皮书,手把手教你变强。
这个黑,是职场很黑,更要学会自黑;
皮,是要皮实点,更要套层皮。
不是要混职场吗?
那这本书算是各行各业的过来人们总结的职场经验,叫我一句过来人,现在这些实战的招数和开窍小技巧我都喂给你。
别说什么报答之恩,日后你若是给老油子上了强度。
那拜托你,一定要发到脉脉上来。
这本黑皮书,按照新人,资深,高手的阶段不同,分出了开黑,黑吃黑,黑带三个部分。
不同阶段,打法自然不一样,就像是刷不同的游戏副本,技能设置也不一样,很难通用。
这些套路,现在都由不同位置的脉友们都给你点出来。
比如初入职场最重要的是什么?
被记住,少说话,多观察。
黑皮书里提到几点很对,打工很苦,嘴甜就会少吃苦;
企业文化从不在格子间里,而在茶水间里;
与你无关的事儿别插手,不然别人看起来像是要插足等等。
学会这几点,不一定会不菜,但好歹不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菜。
出了新手村,成了职场精英,正式进入高端局,这时要点就三个。
威慑对方,保存自己,学会拉锯。
你发现黑话是一定要学的,加班是一定要卷的,脏活是一定要推的,鸟人是一定要怼的。
你会发现,加薪的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PPT做得最好的,更是拍马P嘴放P当老板嘴T最好的。
有的时候就是得学会主动对项目的宝贵细节发言,劝老板多留意,不然容易出问题,出什么问题?
同事抢我功的问题。
不把这些人都防住,这工仿佛是为他们打的;
不埋伏上一手,他们还真觉得我是个傻子。
终于成了高级打工人,那黑带的招数更高级了。
因势利导,借力打力,接招拆招。
简单讲,到了这个位置,汇报的PPT与实现的KPI乃至发的朋友圈都是武器,自己的下属隔壁的同事里屋的老板都是劳动力;
夸人不是简单的拍马屁,它像探案一般要摆细节讲道理;
怼人不是粗暴的掀桌子,而是砌墙一般的先客观再格局。
这个位置,一步错就是步步错,所以更要一碗水端平,并精准泼到对手脸上去。
黑皮书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它自己最后都说了,所有的意见都只是意见,路只能自己走,它并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指南。
毕竟你是新来的员工,不可能第一天就在业务里直接摸鱼;
你是初创团队的老板,也不可能远离一线,事事推给员工做。
这就是诀窍的微妙,人不同,行业不同,信息差就始终存在。
但这些指南以外,还有脉脉同事圈的存在,如果说黑皮书是指南,那这就是同事们的实操。
脉脉同事圈最大的乐趣是,你可以看到与你同位置的人遇到黑天鹅事件,是怎么吐槽,怎么随机应变的,他的答案不一定对,但也未必错,只要你没用过,在你这儿说不定就适合。
一个同事踩过的雷坑,就是最好的炸药威力教学。
看多了同事们同行们的言传身教,在某一天,你也就成了过来人。
老油子们,你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