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很不喜欢这种标题,它看上去循循善诱,实际上是一种命令式的暗示。可是没有办法,写这种文章只有几种标题可以选择
(括号内斜体字为读者看过之后的大致反应)
:
-
我用Markdown写作,你也可以!
(那又怎样?你用什么写作跟我有什么关系?)
-
我为什么要用Markdown写作?
(谁在乎?)
-
为什么你应该用Markdown写作?
(嗯?居然有人命令我,我要看看到底为什么。)
以上就是用Markdown写成的。
Markdown是什么,且听我快快道来。
20年前,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当时还是用 28.8k的猫拨号。 我从一本《电脑报》附赠的光盘里,找到了 台湾版的“烘培机”(烘培机)制作指南。看得如痴如醉。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有一种神奇的“语言”叫 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我慢慢学会了这种语言,并做了第一个“个人主页”,放在网易上。
后来凭借这项技能,我成了北漂一族,那一段生活,改变了我的一生。
Markdown语言是HTML的远房亲戚。
有一个少年,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被称为互联网之子,他为网络而生,为网络精神而死。
斯沃茨参与了网摘格式 RSS、文档格式Markdown、创作共用等的开发、发展。其中恩泽我们的,除了他的精神之外,就是现在简书和Github都支持的Markdown格式。
这个语言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使用“易于阅读、易于撰写的纯文字格式,并选择性的转换成 有效的XHTML(或是 HTML)”。 其中最重要的设计是可读性,也就是说这个语言可以直接在字面上的被阅读,而不用被一些格式化指令标记。
Markdown胜出Html的地方就是其可读性。虽然都是标记语言,html不用浏览器解析, 是很难读的。而 Markdown即使不经过解析,也很好读。
可读性很重要,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曹雪芹活到现在,他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他可以选择用Word等软件写,边写边排版,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但是他发现,一边写内容,一边调格式,一心二用,非常分神。他只想专注第写内容,怎么办?此时,他又两种选择:
使用方法一,曹雪芹写的效果如下:
贾芸听声音像是熟人,仔细一看,原来是紧邻倪二。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饭,专爱喝酒打架。此时正从欠钱人家索债归来,已在醉乡,不料贾芸碰了他,就要动手。贾芸叫道:“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倪二一听他的语音,将醉眼睁开一看,见是贾芸,忙松了手,趔趄著笑道:“原来是贾二爷。这会子那里去?”贾芸道:“告诉不得你,平白的又讨了个没趣儿!”倪二道:“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若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贾芸道:“老二,你别生气,听我告诉你这缘故。”便把卜世仁一段事告诉了倪二。倪二听了,大怒道:“要不是二爷的亲戚,我就骂出来,真真把人气死!--也罢,你也不必愁,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要用只管拿去。我们好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一头说,一头从搭包内掏出一包银子来。
使用方法二,用Markdown简单处理一下的话,这段的排版就变了:
贾芸听声音像是熟人,仔细一看,原来是紧邻倪二。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饭,专爱喝酒打架。此时正从欠钱人家索债归来,已在醉乡,不料贾芸碰了他,就要动手。贾芸叫道:
“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
倪二一听他的语音,将醉眼睁开一看,见是贾芸,忙松了手,趔趄著笑道:
“原来是贾二爷。这会子那里去?”
贾芸道:
“告诉不得你,平白的又讨了个没趣儿!”
倪二道:
“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若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贾芸道:
“老二,你别生气,听我告诉你这缘故。”
便把卜世仁一段事告诉了倪二。倪二听了,大怒道:
“要不是二爷的亲戚,我就骂出来,真真把人气死!--也罢,你也不必愁,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要用只管拿去。我们好街坊,这银子是不要利钱的。”
一头说,一头从搭包内掏出一包银子来。
方法二显然更适合阅读,不仅对于读者,对作者本人来说,也便于头脑清醒地进行修改。
关键是,使用方法二与方法一相比,曹雪芹并没有付出更多的劳动,他只是在对话的段首加了一个引用符号:
>
例如第一句对话,他只需要写成:
> “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
显示出来,就变成:
“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
有人也许会不以为然。曹雪芹没有电脑,当然也不懂Markdown,照样写出了《红楼梦》。可见,工具和格式不重要,内容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