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教育企业如果能独立上市的确能带来一些优势和利好。教育行业资深人士Y先生对鲸媒体表示,
“首先,公开发行股票之后(企业)就能获得一大笔钱;其次,未来有很多定增的机会;第三,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质押出去、换出现金。”
而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上市,就无法评估其股票的价格。
他告诉鲸媒体,新三板的公司也能质押股票,但一般质押率最多是30%;而主板的上市公司因为流动性较好,质押率达70%,这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教育企业上市之后,“无论是做体外基金,还是自己做投资并购,通过定向增发再去并购其他的企业等等,都能带来很多好处。”
对于借壳上市或者重组,“被收购的企业本质上相当于被卖了。”Y先生补充说,
投资人、创始人团队应该都能拿到钱,未来(双方)在业务上也可能会有些互补,
“但并不会像独立上市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相当于从一个核心变成一个劳动要素了。”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国内资本市场对教育题材的资产始终还没有完全放开。2014年昂立借壳新南洋成功上市的案例经常被业内人士提起,但在鲸媒体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仅仅是个个案,并无借鉴意义。
“因为上海有自己独特的政策,而且双方都是上海交大的资产,‘左手倒右手’有很多便利。”Y先生对鲸媒体如是说。
我们不禁回想到2016年1月初,勤上光电拟以20亿元收购龙文教育一事。这一并购案于去年下半年完成,之后勤上股份的主营业务由半导体照明扩展到半导体照明和教育双主营布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几个月前勤上股份发布公告称,龙文教育未完成2016年的收益预测——
龙文教育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1亿元,但实际上龙文教育去年度扣非后净利润的实际数为6642.46万元,完成率为66.19%。
对此,上市公司解释说一方面是由于课外辅导市场的激烈竞争造成,另一方面是
龙文并入上市公司后仍存在一定磨合过程,未能在行业的旺季充分发挥其管理人员、销售团队应有的潜力,
业务开拓和网点布局均存在滞后的情况等等。
与龙文教育未完成业绩预测不同的是,跨界重组的另一个玩家立思辰旗下四个教育标的均完成了去年的业绩对赌。2016年,立思辰加大对教育业务的投入力度,制定了“智慧教育+教育服务”双轮驱动的教育生态战略。上半年完成了对智慧教育领域企业康邦科技的并购,下半年陆续收购了留学360、百年英才和跨学网等教育服务类公司。
对于主营高考升学咨询服务的百年英才来说,
被立思辰收购后,可以与立思辰智慧教育覆盖的院校资源和学生资源形成协同;另一方面,对立思辰旗下的留学360而言,也能将其和百年英才打通资源,获取拥有留学意向的高考生源,
为立思辰拓宽“国内升学+国外升学”两个服务通道。
2016年立思辰实现营收18.84亿元,同比增长8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同比增长115.38%;其中教育业务实现营收9.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4.54%。
收购的四家教育类公司均完成去年的业绩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