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硕士博士读书会
河流的哀伤,是文明的隐喻。一切改变,从阅读河殇文化开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人物志  ·  《古代女子的日常》② | ... ·  3 天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今夜落花成冢:琼瑶留下的六首金曲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硕士博士读书会

郭沫若傅斯年“交恶”始末:因一块乌龟壳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26 21:53

正文

傅斯年与郭沫若抗战前并不相识,二人结怨,确切地说是由于一块完整的乌龟壳。


1927年8月,郭沫若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在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流亡日本,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归国。


郭沫若


正是由于这种情形,当郭沫若准备编纂后来号称"在甲骨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卜辞通纂》时,在日本蜗住的小黑屋里看到朋友们寄来的材料中,有董作宾的《大龟四版考释》一文,神情大振。他意识到史语所中人的厉害,同时壮起胆子致信董作宾和李济,恳求一观大龟四版的全份拓片,以为自己著述作参考。


所谓的"大龟四版"就是一个完整的大乌龟壳,从表面上看分成四大块,每一块上都刻有文字,因而有"大龟四版"之俗称。


此时郭沫若的身份仍是国民政府正在通缉捉拿的一名政治罪犯,是蒋介石钦点的反革命分子,而史语所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后直接隶属总统府),其水火不容的政治关系可想而知。李济与董作宾接信后,觉得郭氏尽管在政治上与国民党有所冲突,但在如此艰难处境下,尚能坚持研究艰涩的古史与甲骨文字,颇值得同情。


于是,经得傅斯年同意,不避郭氏被通缉之嫌,甘冒通共连敌的政治风险,以最快速度将大龟四版和"新获卜辞拓片"寄去,信中特意说明此拓片尚未发表,仅供参考而已。董作宾头脑一热,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一世英名之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三校稿一并寄往日本。


想不到郭沫若材料到手,置李济的叮嘱于不顾,立即将大龟四版的拓片编入他的《卜辞通纂》一书,于1933年在日本用最先进的珂罗版精印出版发行。



与李济大不相同的是,董作宾由于深受郭沫若"凿破鸿蒙"、"拍案叫绝"、"高宜"与"卓识"等等拍马溜须的刺激,对郭沫若本人却一往情深。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关系趋于缓和,原来的"反革命分子"又变成了革命的一员,郭沫若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国,并出任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董作宾得知郭沫若在重庆任职的消息,主动去信与之联系,等待着亲赴重庆拜访的机会。1942年4月,傅斯年因身体不适,委托董作宾赴重庆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务会议,并一道办理史语所书刊印刷与合作社购物等事宜。借此东风,董作宾一到重庆,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郭沫若在郊外的住所,开始了甲骨学"二堂"的历史性会晤。


傅斯年


在李庄的傅斯年得知此情,大为光火,立即给重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叶企孙去信,满含怨气地说道:"彦堂此行,旨在可谓胡闹之至彼到后只是演说,访友、寻友(例如郭沫若处,彼能去三次),而公事置之不问也。"


这是傅斯年对董作宾不满之牢骚,也是对郭沫若的轻视之态,但事已至此,任傅斯年如何咆哮也无力阻止。而沉浸在言欢晕眩中的董作宾尚未意识到,几年之后,他将被"神交十年"的郭沫若指斥为"跑到台湾去准备殉葬"的"妄人"一个。尽管中国有文人相轻的恶习,但郭、董的交恶,实在不是一个"相轻"就可解释得了的。


作者:岳南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