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真说
谈谈天,说说地,中间聊聊空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吴真说

中国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都40%了?!

吴真说  · 公众号  ·  · 2024-12-16 07: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由于伟大革命的成功,革命成功的福利,被当作了指责革命后果的工具。。


照片| 叙利亚男孩


这几天好多人推荐我看一篇文章,几乎每一个微信群也都有人转。 首先,这种现象本身,就很怪异。 不可能是自发。


其次,我看了下作者。 呵呵。 著名键政人。 我看了他几年,如果要描述他的类型,大致属于“大聪明、谜语人、换我来”式的小布尔乔亚。 记得去年我就讲过,这种类型的,哪怕他现在看似是左,但极其容易反。


第三,虽然我一贯反对在舆论战中( 是的,现在很多的网络文章并不是言论自由,而是舆论战 )顺着对方的逻辑讨论问题、沿着人家挖的陷阱争论概念,但既然大家都问,我就不因人废言了,讲几句我的想法:

文章链接在这: 沉默震耳欲聋


我再截几张图大家看看:





这篇文章问题就大了,一是对问题的描述,起点有问题。 二是对问题的归因,过程有问题。 三是对问题的建议,目标有问题。


位大V,拿【检出率】替换【发生率】: 假定一个学校有一千学生,有一百个觉得自己抑郁了,送检之后查出来40个有,这是检出率40%,发生率只有4%,但在他看来,这就是40%的孩子有病了。 就算“检出率”的数据是真的,这也是妥妥的造谣。


这位大V,把问题归因到经济不好、结构调整、民怨沸腾、敢怒不敢言? 还用脚投票?咱也不扣 反动帽子了,就问你关联性在哪?一切问题,是不是都可以这么归因?贸易战也是、房地产也是、药品集采也是。


这位大V,作为具有相当大影响的公共舆论制造者(对,这种自媒体已经量变到质变了,不是个人言论了,而且是社会舆论),你不能只提出问题,你要提出方案,可是,你提出了什么方案?


你的方案,仔细一看,就差没喊上街了。 救救孩子? 你喊这个口号? 这口号是谁喊的、针对什么喊的、什么时代喊的? 这已经不是反动了,这都可以入刑了。


而且,什么叫指挥棒? 就算具象化到高考和高中。 高中阶段实施义务教育,早就写在报告里了,教育、医疗,本来就是人应该享受的待遇,而不是必须争取的机会。 这是共产主义的目标。 但是,要量力而行、一步步来。 你现在这么喊,是准备有一天实施了,你再喊,看,太阳是我叫出来的。 至于高考,你什么意思? 取消? 大学自招? 招工不看学历? 这会从根本上彻底好了什么群体你想过没?


至于散在整个文章中的戾气成珠,随处可见。 我们高考时才十分之一的录取率,没见多少抑郁的,现在录取率高了这么多,反而成了抑郁面扩大的原因了? 因为啥? 哦哦,因为经济不行了、竞争激烈了、阶层固化了、你国药丸了。 如同老龄化“问题”。 什么原因? 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 因为营养和医疗,让人类第一次有如此多的70岁以上的人口。 怎么解决? 让人不要长寿?


显然,这位以炒股为职业的大V,最近恐怕亏了多少钱?所以 这么大仇恨。


我来说说对这个问题应当如何认识:


对待任何问题,我们都要问三句: 是什么、为什么、会怎么。 这种分析法就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不要看到现象就当原因,不要看到事情就给结论。 停一停,想一想,查一查,问一问,急什么急。


先说是什么。


抑郁症特别是中国儿童、少年、青年的抑郁症患病率是不是高达40%了? 这个数据从哪来的? 什么机构通过什么方式统计的? 在什么媒体和资料中发布的? 与我们日常的感受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你说现在每年、每个班都有,这个现在相对哪个“以前”? 从哪一年开始的? 1994年的高中是完全没有、还是似乎也有症状但没有被遴选和识别? 一个50人的班级有3、4个,也低于10%,跟40%相去甚远。


那么,是不是在此基础上,要进行一次话题更换: 就算没有40%,也很严重了。 而且是比以前严重、比美国严重、比完美严重。 而且是中国特有的原因导致的严重? (归因我们下一步再说)


这就进入了一种我前面讲的“顺着讲”的困境了。 最终一定会变成: 就算没有10%,只有5%、2%,难道就不是问题嘛? 难道就不值得重视嘛? 难道你国就只能喊好不能讲不好嘛?


你看,这种极端推论法有没有意思? 先说一个天无比黑的状态,比如贪官转走了10万亿。 然后你证明没有。 然后他就会说,哪怕转走1个亿,也是贪官转的对不对? 以前就没有这种现象嘛。


咱们先不争吵,第一步,是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 把问题的定义、内涵、外延想清楚。 把自己想义愤的点想清楚。 再来进入下一轮。


我们可不可以先这样总结一下问题: 以往没有或者很轻,现在多了而且很广。 具体数据由于宏观和微观双重原因,可能无法获得,但一定有这个趋势——中国年轻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


再说为什么。


假定我先同意这么一个判断。 那我们来归归因。


抑郁症的成因,弗洛伊德和黑格尔都研究过,其实吧,这种病人类一直有。 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疾病”,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不同意这个知识点的,可能需要补补课。


第二个原因是, 这种病一直都有,但由于现代医学越来越精细,它被更加精确的定义和治疗了。 至于说压力、内卷。 我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压力。 就像每一代人都会认为下一代人要垮掉,每一代人都会觉得上一代人比自己这一代要舒服。 就像古代一个瘟疫死几千万人,我们忘记了。 现在虽然技术提高了,但鉴别出的病却越来多了。 还有老年化出现后,一些以前不可能有的病也出现了。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以前活不到那么久,连病都没机会得就死了。 还有也是技术提高后鉴别更细、分类更多。


第三,可能来自于“激烈”的内卷。假如年轻人的平均承受力是10,以前的教育负担最多是8,现在已经达到了30。这种巨大的、不应该加于年轻人的压力,导致了抑郁症明显比以前高了。但这个原因的另一面却是现在高考的录取率显然比以前高了太多,现在的就业岗位也显然比以前多了很多。对于后一点,一定会有人说,胡扯八道,现在哪有工作。就这个反驳,我们就又需要单开几个大篇。我以前也写过多次。不是岗位少了,而是“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好工作在“你的想象”中少了。似乎以前万物霜天竞自由,现在是万马齐喑无处走。那作为一个历经三十多年职场的人,我告诉你,现在才是万物霜天竞自由。难道你真以为二十年前大学一毕业就进官场、进大厂,然后现在要么是P10、要么是正厅?荒唐。且不论这种想法充满了对众多职业的歧视( 就像月薪3000的小职员歧视月收入上万的大货车司机、工地工人、车间工人 ),这种岁月史书般的想象其实完全是被塑造出来的。而这种想象又由于社会保障的整体提升,有了依附的载体罢了。换三十年前,连展开这种想象的机会都没有。


第四,来自外部的压力。 这种外部,既包括刚才讲的学习过程和最终职业,也包括家长、学校和社会、政府。 那恰恰证明,这种抑郁症的生成,主要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对孩子的“要求”。 只不过,很多人包括这位大V将这个原因作为一个结果,这个原因的原因是: 如果不是高考指挥棒,如果不是全社会畸形的追逐,怎么可能高中根本没有休息日、愣是把孩子们都逼成了抑郁症? 是的,以前的家长们,似乎并没有如此普遍的鸡娃现象。 我算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我的父辈兄弟姐妹六、七个都正常。 父亲曾说他小时吃饭的时候少了一个奶奶都发现不了。 而我的学习和工作,父母管得也不多,也管不了。 但现在的孩子们能够被家庭如此逼迫,不也是条件上升了才有可能么? 我们的父辈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哪来的钱给我们补课。 现在就算打击,也有偷偷补。 而每一个补的人都说,不是我想补,隔壁老王家也补,我不补不行。 那为什么人人都补? 嗨,还不是时代和国家逼的嘛。 不补以后就会被淘汰哦。


也就是说,就算这些问题和原因真存在,它们的原因之原因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以前都吃不饱,哪有机会抑郁。现在吃饱了,但焦虑于怎么才能更好,感觉到身边人都在努力,于是逼着自己和孩子继续拼,而更多的物质基础和更多的个人时间,又让这种状态更加 扩散。由于现在由于生产关系变化了,让本来不显性的东西显性了?比如我在直播时曾经讲过,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来自组织性和纪律性,而这又来自于大机器的紧密协作和分工。但现在的无产阶级可以原子化就业了。单独完成一项事情,感觉不到自己是体系的一员。这会使“人在集体”的感觉变淡,而增加“我很孤独”的感觉。这需要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更需要每一个人更加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修身养性、树立适应时代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显然,我们每一个人,没有树立起来相应的意识形态。


到这里,有一个规律就再一次显出了正确: 由于伟大革命的成功,革命成功的福利,被当作了指责革命后果的工具。


最后讲一个更大可能的原因:这个病,很大可能,是被造出来的。虽然一直都有,但现在如此显化,其实是商业和资本推动的。你没病,咋卖药?抑郁产业,已经是一个跟医美一样庞大的产业了。多少跳大神和算命的已经改行当心理咨询师了你们知道不?这养活的可不止百万漕工。


(叙利亚的孩子)


最后讲讲能怎么。


经过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归因,我们就会发现,“是什么”已经从单一的一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体系性的情况。 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由于历史、社会、技术、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 它很有可能,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而不是不该出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不是病,而是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 我们能够怎么办呢?“ 我们”,既包括每一个自然人,也包括无数的法人,也包括整体上的国家和集体。


难道我们应该降低内卷程度? 显然不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知识和进入就业赛道。


难道我们应该让人民不再“逼迫”? 也显然不可能。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怎么办? 只能顺势而为。 应该树立更多更健康更阳光的榜样。 应该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矫正体系。 应该改善和优化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 应该,算了,不应该了,都写在报告里了。 就像根据报告,高中也会很快进入义务教育范畴。 但是不是会卷大学、卷研究生、卷特长? 会的。 这很正常。 也很必然。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人民都接受高等教育。 所有的人,都生而有受教育的权利。 工作最终也会成为人的需要而不是负担。


对以往的看待,虽然有“想象”的成分,但有一点是对的。 以往的供给少、需求也少。 现在两者都增加了,但由于能够参与竞争的人总量在增加,呈现出的激烈程度当然高了。 又想物质丰富、又想田园牧歌,这只有意识上传到万神殿的那一年才有可能。 因此,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树立和当前时代同轨、同频、同行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世界观。


应该治的、应该救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


成年人对于当前的形势、历史的大势、社会的趋势,有那么多模糊和错误的判断,身处在一个整体上升、整体和平、能无限感知自我和世界的时代,却有那么多的焦虑,所以才导致了孩子的问题,才导致错误的看待了孩子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


这几天我一直在讲“人民的选择”的问题。 人民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段,它不代表正确。


社会永远有问题,但不要 认为“只要跟我不一致,都是脱离实践”。更 不要“一进入自己熟悉的领域就暴露了”。 我自己的工厂倒闭了,经济就下行了。 我自己的学生生病了,社会就一定有病。 这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不是孩子病了,是认为孩子病了、社会病了的人病了。


用冯骥的那句话 结束吧:怀着自信与雄心,保持勇敢、诚实与善良,踏实做好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坦然接受不确定的结果,一直走在取经的路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扫下面图中的二维码

加入吴真说知识社区

随便提问、深入畅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