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成功背后的不易,经历磨难和困难是成功的必经之路。通过几个名人的经历,阐述了面对挫折和困境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以及如何从经历中汲取经验、成长和变得更优秀。文章还提到了孤独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拥有成熟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成功背后的不易
文章中强调了成功需要经历磨难和困难,这些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关键观点2: 名人的经历
文章通过几个名人的经历,让读者明白如何面对挫折和困境,并从经历中汲取经验成长。
关键观点3: 孤独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文章中提到了林风眠如何在孤独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画风——“风眠体”,说明了孤独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成熟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文章鼓励读者拥有成熟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从经历中学会成长。
正文
*贴片包含广告
知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自己的成功之道归因于三点:
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他特别珍惜时间,总想着在短暂的生命中创出一番事业;
因为贫穷潦倒,他不得不十分努力,所以被迫成为一个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的人;
再加上完全没有学历可言,他只好持续学习、终生不辍,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后来他就明白了一个顶级思维:
凡事发生,其实皆有利于我。
人生所有的磨难,换个角度看,其实都是成功的垫脚石。
当你脚下的那块安全毯突然被抽走的时候,这是人生的关键时刻。你的反应,都一再地左右着你此后的人生格局和布局。
许多挫折的来临,看似是命运的低谷,但同时也是最佳的转运时期。
然而,众人往往只目睹了他闪耀的一面,却鲜少人知道,雷军也曾有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原本他以为,自己会在这家公司大展拳脚,可很快现实就给了他重重一击。
当时,雷军带领团队花费心血研发出一款新的办公软件——盘古。
新产品卖不动,老产品WPS也在此时遭受市场冲击,金山的收入瞬时锐减。
焦虑中,他只能绝望地看着对面楼的灯光一盏一盏熄灭,再看到天色一点点亮起。
为了解决困境,雷军思来想去,决定亲自到一线去卖货。
在北京中关村最大的一家软件店,雷军站了数百个小时,嗓子都讲到沙哑。
跟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他终于搞清楚了盘古卖不出去的原因:
用户需要的,不是盘古这种高大上的产品,而是真正实用的东西。
找到问题根源后,雷军迅速转化思路,后面的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都成了爆品。
雷军说,如果没有1996年的这次危机,就没有现在成功的自己。
这次经历,不仅帮金山活了下去,也成为雷军整个职业生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这一生,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挫折和磨难都是必然的经历。
换个思路看,所有的坎坷和不平,最后都会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直到受过伤、撞过南墙,才发现:真情也会惨遭背叛,感情往往敌不过现实。
它们是为了让你看清人性的复杂多面,也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加聪明。
导演贾樟柯年轻的时候,经常当“枪手”,为别人写电视剧本。
有一天,一个老朋友找到他,让他帮忙写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
当他兴高采烈地把最后一集剧本交给朋友时,对方却突然翻脸,还骂他是傻X,合同也不知道签。
话说完,朋友将两箱卖不出去的杯子堆到贾樟柯面前,并对他说:
贾樟柯后来回忆说:“这些杯子在我的阳台上,我常常看着这些瓷实的稿费发呆,它让我对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不再轻易对别人付出真心,也不再感情用事,而是有了成年人的思忖和考量。
后来,但凡有人跟他谈合作,他都会提前签署合同,再没有像年轻时那样轻易上当。
利益面前,就会明白感情经不起高估;跌落一次,就知道人情经不起检验。
那些受过的伤、吃过的苦,都是为了提升你的心智,让你的余生变得更加从容。
毕淑敏曾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在中国 20 世纪的画坛,林风眠被许多人誉为是神一般的存在。
1926年,26岁的林风眠受蔡元培邀请,成为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
当时林风眠大力推行艺术大众化,于是雇请人体模特请学生们描摹。
但这样的行为,却引起了教育总长刘哲的反感,他几次扬言要逮捕林风眠。
无奈之下,林风眠只好辞去校长的职位,毅然选择了归隐。
后来觉得上海吵闹,他索性独自跑到重庆的一间茅草屋里住下。
在这间屋里,仅有菜刀、砧板、油瓶列于画纸毛笔旁边。
每天太阳升起时,他就在桌前绘画;到了夜幕降临,就点燃油瓶欣赏艺术。
但正因这份孤独,他才能沉下心来,用画笔捕捉山野的静谧,最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画风——“风眠体”。
现实中,很多人害怕孤独,于是选择涌入人群来掩饰自己的懦弱。
但他们却不知道,拼死抵抗寂寞,其实也是丧失了沉淀自己的机会。
当你能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中,用力向下扎根,迟早会拥有更加圆满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