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投稿,作者自称是一个从业十年的编剧,对最近大热的《摔跤吧爸爸》,他有话说。
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国内电影编剧,看了《摔跤吧爸爸》,心里很受触动,有很多话想讲。
先让我们来看看《摔跤吧爸爸》有多好吧:
竟然和经典神作《泰坦尼克号》是同样的分数,可见《摔跤吧爸爸》有多优秀。可以说,《摔跤吧爸爸》在质量上完全碾压了这些年最好的华语片,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这非常值得我们华语电影人反思。
《摔跤吧爸爸》既然这么好,能征服这么多人,那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些年中国电影圈有个声音,说中国最缺好剧本。既然大家都意识到剧本重要,那我今天就从剧作方面来说说《摔跤吧爸爸》,还想再发散发散说说华语电影。
影片讲述了前摔跤好手马哈维亚(阿米尔·汗饰)把两个女儿训练成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爸爸的名字太长了,为了叙述方便,下面统称为米叔。
第一幕
电影是从一个少年调试电视天线开场的,我们的主角米叔正在电视机前指挥屋顶的少年,一番调试之后,电视终于有了画面,是
1988
年奥运会摔跤项目决赛,一伙儿围着观看,中间米叔和一个新来的男同事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于是两人在电视机前比试摔跤,在电视的解说声里,米叔把对手摔倒三次从而获胜,然后通过侄子的旁白交代米叔的身份:前摔跤全国冠军,虽已退役,却并未放弃摔跤。
在摔跤场看年轻选手比赛时,米叔想起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但父亲告诉他,摔跤不能当饭吃,你得找份工作。
回到现实中,米叔的家非常寒酸,他盯着挂满墙的荣誉,心有不甘,此时怀孕的妻子出现,让他面对现实,他却满怀希望:自己没能为国家赢得奖牌,即将出生的孩子将来一定会。
满怀期待中孩子出生了,却是个女孩。在全村的指点和米叔的坚持不懈下,妻子又接连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女孩。米叔终于绝望了,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沮丧。一次意外的打架事件,让米叔喜出望外,因为他在两个女儿
geeta
和
babita
身上看到了摔跤天赋。米叔说服妻子,以一年为期,要训练女儿摔跤。
妻子接受了,那两个女儿呢?她们接受爸爸的决定,也需要有个过程。一方面,女儿们把练摔跤当作爸爸对自己打架的惩罚,训练太过辛苦于是向妈妈诉苦,还有,这个社会会接受吗?同行白眼,村子议论,家里没钱买鸡肉去给女儿补充营养,米叔获得鸡肉摊主的赞助,妻子依然有所疑惑,女儿们向爸爸摊牌,头发里长了虱子于是被米叔剪了头发,同时,米叔找了侄子作为女儿的陪练,米叔的弟弟也对米叔的做法表示不理解。
短发的姐妹俩遭到嘲笑,为了反抗,调晚闹钟捉弄了米叔一番,更弄坏灯泡导致晨练泡汤。姐妹俩去参加同学婚礼,米叔发了火还动手打了人,最终新娘的一席话,才让姐妹俩理解米叔的一番良苦用心。米叔对女儿的训练终于走上轨道。
第二幕
米叔带着女儿开始比赛了,第一站比赛,因为是女生所以裁判不许报名,经历一点波折后,峰回路转,在满场的观众注目下,
geeta
奋战三回合依然输了比赛,却赢得了尊重。
通过不断的比赛,
geeta
连战连捷,之前说风凉话的村民都成了支持者,
geeta
还成了地区的模范,父女获得初步成功。
米叔为方便训练请求休假领导不批于是辞职,申请补助被教育局无视,自力更生用旧垫子在天台做训练场,
geeta
从初级组升到中级组再到高级组,
geeta
和
babita
长大,米叔进入老年,
geeta
成了全国冠军。
Geeta
进入国家体育学院,教练对米叔的一套训练方法不屑一顾,
geeta
开始迷信教练权威,放松训练开始娱乐逛街并爱美留起了头发,米叔打来电话经常找不到人,打通了往往也是一两句话就匆匆挂断,父女关系出现裂痕,终于在
geeta
回家探亲时双方矛盾激化,
geeta
在摔跤中击败了米叔。
Geeta
不再相信米叔的方法,
Babita
站在米叔一边,姐妹俩形同陌路。
Babita
在米叔的训练下进步神速成为冠军,
geeta
则接连输掉比赛,姐妹俩在体育学院相聚。
Geeta
不断输掉比赛,在妹妹的劝说下,
geeta
终于不再迷信教练权威,重新认同米叔。
对印度而言最为盛大的体育赛事英联邦运动会即将举办,这是为国争取荣誉的大舞台,也是米叔的梦想。备战开始,教练却要让
geeta
从
55
公斤级降为
51
公斤级,米叔不同意,带侄子在体育学院旁边租了房子介入进来,教练知道原委后要将
geeta
踢出国家体育学院,米叔一番动情陈述,
geeta
终于保住
55
公斤比赛资格,米叔却被禁止踏入训练场馆。
三个月的时间里,爱女心切的米叔包下录像厅研究比赛录像,并通过电话指导,
geeta
在内部选拔中一路获胜。
第三幕
英联邦运动会开始了,
geeta
的首场比赛事无巨细的描述整个过程,
geeta
输了第一回合赢了第二回合,第三回合教练让她采取守势,
geeta
相信米叔的判断,用进攻赢得了比赛。
半决赛,教练让
geeta
采取攻势,米叔却让
geeta
坚守等候时机,输了第一回合,绝地反击赢得第二回合,第三回合平手,通过加时赛才惊险胜出,击败了头号种子,决赛对手却是曾两次击败自己的苦主。
决赛入场时,米叔被早已不满的教练骗到小黑屋关了起来。第一回合,
geeta
轻松拿下,第二回合,
geeta
在优势领先的情况下输掉,第三回合,
geeta
面临绝境,在几乎不可能获胜的情况下,在最后时刻,在脑海中米叔不断的鼓励中,
geeta
用技惊四座的绝技赢得了冠军。
获救的米叔动情的告诉
geeta
:“我为你骄傲。”
故事总结:请把过程让观众看见
故事讲完了,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朴素非常扎实的电影,没玩什么花招和技巧,甚至是用很笨的方法去稳扎稳打,非常的实在。在这里,我想着重提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过程。
电影是用视觉语言来讲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人物的成长转变,故事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让观众看到。要让观众相信你的故事,就要把这些过程展示给观众。
先来看看《摔跤吧爸爸》的
过程
:
米叔通过三次摔倒击败了新同事;
米叔从满怀期待到绝望,经历的是接连四个女儿的降生;
米叔说服妻子同意训练女儿摔跤,用了六场戏;
姐妹俩从心底接受摔跤,用了大量戏份;
Geeta
从普通摔跤手到成为全国冠军,是通过一场场比赛逐步完成的;
Geeta
从迷信权威教练到和米叔矛盾激化,是通过大量戏份完成的;
Geeta
重新接受米叔,是通过多场比赛接连的失败;
Geeta
备战英联邦运动会,是通过大量的录像分析、训练和一场场队内选拔赛体现的;
Geeta
在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冠军,是通过三场比赛十个回合来实现的;
……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简单粗暴的一蹴而就,都有个过程,都有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不是轻而易举,这个扎扎实实的过程,《摔跤吧爸爸》都让观众看在眼里,所以观众接受了这个故事,所以观众爱上了这部电影,一切都来的那么实在。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这些“过程”,也许在剧本中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惊艳,甚至看起来很“无用”,很“废话”,很“多余”,很“俗套”,但都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等到“过程”渐多,这一股股细流慢慢汇聚,形成巨大的力量,冲击并感染着观众的内心。
而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华语电影,你都看不到这个过程,或者是有过程,但是一点都不扎实,一切都太容易了,导演和编剧们都拥有上帝之手,都是神来之笔,都特别的简单粗暴,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人物想怎么转变就怎么转变,剧情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你的过程呢?你的铺垫呢?你没让观众看到,那你凭什么让观众接受?难道全凭脑补?
《老炮儿》里李易峰饰演的儿子闯了祸被扣押,冯小刚饰演的老爸尽全力去筹钱赎人,可儿子却突然轻易的就回家了,这么重要的情节点就这么“突然”的交代了?
《夏洛特烦恼》夏洛终于娶到梦寐以求的女神秋雅,却没去珍惜疼爱,怎么就突然要回到马冬梅身边?就因为知道马冬梅当年为了不让大傻找夏洛麻烦而闯了大祸?还是因为一碗茴香面?
也许你会说这两部电影特别好是我在吹毛求疵,不妨对比一下:
看出差距了吧?三星和五星评分的差距最能说明问题。
电影最重要的是代入感,让观众共情,试问你连剧情都做不扎实,怎么让观众信服?又怎样让观众投入其中?这就好比一场辩论,没有详实的论据,没有逻辑严密的论证,你的论点能立得住吗?
《摔跤吧爸爸》不是热门
ip
,不是续集,不是巨额投资没有大场面,还是小语种,要说《摔跤吧爸爸》的逆袭证明了什么,那就是证明了“
过程的力量
”。
扎实的过程,在剧作里面,是最最基础的,观众需要一个有铺垫有过程的故事,这个要求过分吗?难吗?
不难吧?但有多少华语电影做到这点了?
寄语华语电影:咱实在点,行吗?
上面通过《摔跤吧爸爸》说了“
过程的力量
”,扎实的过程,是剧作乃至电影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东西。那华语电影怎么就做不到呢?
我想,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太聪明了,我们太懂得投机取巧,我们根本就不想去下笨功夫提升实力,我们想的是怎么速成,怎么能迅速收割票房,怎么能让观众更愿意掏钱,怎么能四两拨千斤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获得最高的受益,所以一切都变成了什么
IP
火就拍什么,谁火就请谁拍,剧本赶紧写,电影赶紧拍,拍完赶紧上,大干快上。
什么?电影太烂了?没关系,宣发赶紧制造热点炒话题炒
CP
,能炒的都赶紧炒起来,即使是一堆垃圾也要宣传的高大上,炒热了?赶紧卖保底啊,把风险转嫁给别人,收了钱赶紧开启下一轮。
竭泽而渔?跟我有毛关系?电影是咋回事电影好不好看,这些事情跟我更没半毛钱关系啊。就是这样的逻辑吧,这叫混账逻辑,这叫耍流氓!可这就是我们中国电影现在的逻辑!
做一部电影,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观众看到这部电影时是不是会真心觉得好看吗?我们倒好,首先考虑的都是怎么营销,首先考虑的都是卖点,这叫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如果都这样拍电影,《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电影能拍的出来吗?
幸亏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最大的媒体是朋友圈,一部电影真实的口碑传播的比什么都快,即使手眼通天,也挡不住烂片的烂口碑。
观众能否真心喜欢一部电影,首要因素就在于这是否是一个扎实的故事,这才应该是一个好电影最最根本的基础,难道不是吗?
而不是关心小鲜肉大
IP
卖点这些东西,小鲜肉大
IP
本应该为好电影形成助力,如今却成为灾难,因为喧宾夺主了。就好比盖了一栋表面看起来无比漂亮的房子,地基却不牢,大风一吹,马上就倒!
《血战钢锯岭》低开高走长线大卖,《疯狂动物城》低开高走走出惊天曲线超级大卖,如今《摔跤吧爸爸》已经开始逆袭,这些不都是证明吗?难道这不意味着什么吗?
别再玩虚的了,来点实在的,把剧本做好,把过程做扎实,行吗?因为,因为这才是电影的根本。
大家都好好问问自己,都好好反思反思吧。华语电影的不行,是各个环节都不行是全方位的差距,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自己不行,反倒觉得自己挺厉害的,这太可怕了。
编剧和导演都问问自己,把《摔跤吧爸爸》故事交给你,你会写出怎样的剧本,你会拍出怎样的电影?即使把同样的剧本大纲交给你,照着这个大纲,你能写出这样扎实的剧本,你能拍出这么扎实的电影吗?
电影公司也都问问自己,把《摔跤吧爸爸》这个剧本交给你,你能通过吗?你是不是会先问谁他妈的会想看老爸训练女儿摔跤的故事啊?你能通过这部剧本看出这会是一部好电影吗?还是说你评估剧本时觉得太过平庸看电影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好看啊?
最后,我想表述一个观点:中国电影要健康,最大的基本盘必须起来,那就是必须要有大量面向普罗大众的好看的通俗电影不断被生产出来。这是现阶段的中国电影最缺的,也是做的最不好的。
我希望创作者视野能更广阔些,先把基本盘做好,先把大众通俗电影做好,然后市场才能健康成长,水涨船高,各种类型电影也才能都受益。
这样的电影,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扎实的过程,通俗的故事,普世价值观
。《美人鱼》和《捉妖记》符合后两个条件,不过在过程这点没做好,再接再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