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拓展省委“三争”行动,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守正创新、奋勇争先,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我们推出“典型经验”专栏,陆续推送系列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今日推送——
创新推行“蒲公英”普法和弦“三联弹”
奏响新时代海岛法治“渔光曲”
近年来,东山县司法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牵引,创新推行“蒲公英+N”普法模式,精心弹奏“蒲公英+铁枝木偶+好厝边+助力振兴”普法“交响乐”,推动新时代法治“和谐之音”飞入海岛千家万户,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蒲公英+铁枝木偶”普法品牌入选全省“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
东山县司法局
把省非遗东山“铁枝木偶戏”嫁接到“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让生硬的法条以通俗易懂的“乡音”加以诠释,深受群众欢迎。
推行
木偶基地
“沉浸式”学法
。
成立“铁枝木偶”非遗普法体验馆,与“东山潮剧团”“东山岛职专戏曲表演班”开展共建,培养“蒲公英+铁枝木偶”普法公益演员,推动“蒲公英”法治“种子”撒播全海岛。
推行木偶戏剧
“情景式”绎法。
采取政法单位点题、“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解题、“铁枝木偶戏”演员定题的方式,邀请政法干警、律师及社会力量共同编导“铁枝木偶”普法剧,推出了《一碗面》《“铁枝龙”说〈社区矫正法〉》等16部普法剧和微视频,被“学习强国”等十多家媒体刊发转载。
推行木偶下乡
“互动式”说法。
把“蒲公英+铁枝木偶”普法融入“法律七进”常态开展,深入街头巷尾、渔村祠堂、渔港码头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在“走近”群众中“走进”群众。
东山县司法局
聚焦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创新开展“好厝边”普法志愿服务,被“福建日法治报”“福建司法”等宣传推广。
建强
“好厝边”普法队伍。
以乡村“法律明白人”“网格员”“法律顾问”为主体,培育“蒲公英+好厝边”普法志愿者965名、“法律明白人”708名,打造“好厝边”普法示范户,让群众在“家门口”惠享法律服务。
创优
“好厝边”普法载体。
每季度组织1次“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暨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讲座,每年评选1次一站式“好厝边”普法示范户,推动“蒲公英”普法走进家家户户。
做实
“好厝边”普法实践。
发挥“好厝边”普法志愿者“人缘好”的优势,结合发生在身边的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答疑解惑,打造“普法伴随调解”工作模式,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渔乡“三联”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
海上普法的士
”
东山县司法局
发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澳角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石埔村治理品牌引领作用,辐射提升全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着力推动法治兴村、法治强村。
夯实法治乡村根基。
推动村(社区)普遍设立“法治学校”“法治讲堂”“春晖学堂”等平台,打造“521多维立体样板阵地”“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乡村法治文化阵地,让学法用法处处可观可感。
推动乡村依法治理。
积极开展“蒲公英普法基层行”“村‘枫’进万家”“法律七进”等主题活动600余场,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打造1个国家级、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1个全国、13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助力做好
“海”的文章。
建设“鱼骨沙洲法律服务中心”,成立沿海乡村“船老大说法团”“海上蒲公英”普法分小队,开设“海上普法的士”“渔家普法阵地”,开展渔家特色文化、保护绿色生态、深化蓝色服务“三色”法治宣传,渔民船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下一步,东山县司法局将深化落实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精神,做强做优“蒲公英”普法品牌,高位推进“八五”普法收官和“九五”普法开局,奋力谱写新时代海岛法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