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隆德县神林乡杨野河村聚焦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需求,建成杨野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创新“1345”工作法,开启空巢老人立体照护模式,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一颗真心为民”提升群众幸福感
。根据全村52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支持、文娱社交等需求,建成公益老饭桌、红色放映室、爱心洗衣房、爱心理发屋、健康义诊室、文化活动室、残疾人康复站,将志愿者与全村空巢老人按照2:1比例结对,52名空巢老人每月享受5次关怀沟通、2次衣物清洁、1次仪容打理、2次文娱活动和2次棋牌社交服务,居家养老的幸福感全面提升,促进乡村和谐美好。
“三类需求聚焦”搭建干群连心桥。
将空巢老人需求划分为情感关怀、生活照护和精神满足三大类,分类制定服务计划。针对情感关怀需求群体,组织志愿者通过走访入户、上门陪伴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等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困难群体,提供餐食、卫生清洁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针对精神生活匮乏群体,统筹各类资源,依托文化活动室,高频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精神世界。
“四项机制护航”确保服务见实效。
建立常态长效定制服务、志愿培训、服务监督、反馈循环四项工作机制,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和爱好,制定定向服务清单,提供定制化服务。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教授沟通技巧、健康知识、文化活动组织知识等内容,提升专业水平,确保服务质量。村班子成员不定期交叉走访服务对象,收集意见建议,商讨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监督,不断优化文明实践服务供给,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五种服务暖心”提振群众精气神。
开展暖心陪伴服务,组织志愿者每周不少于1次与老人交流生活状况,帮助他们缓解孤独,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开展环境整治服务,每月帮助老人清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等2~3次,确保老人居住环境清洁舒适。开展形象打理服务,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提供造型设计等服务,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展文化生活服务,遵循“百姓点单,按需下单”的原则,常态化组织开展秦腔展演、棋牌游戏等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社交互动服务,月均组织开展1场集体生日、“我们的节日”、“幸福光影”肖像拍摄等文明实践活动,帮助老人拓宽交流渠道。
截至2024年底,杨野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的做法在隆德县13个乡镇21个行政村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已然成为温暖群众心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家园,文明实践小驿站释放出社会服务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