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帝都小五妈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生了娃。从衡水中学到北京大学,从文学硕士到西城妈妈,分享学习经验和养娃日常,让自己和下一代越来越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易说钱  ·  黄金错过了!千万别错过软黄金! ·  7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6.6包邮!亚冬会邮票发行!超火! ·  昨天  
小易说钱  ·  评级币,为什么值钱?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2025蛇年纪念钞券发行!超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帝都小五妈

我把孩子的数学思维启蒙书都藏起来了

帝都小五妈  · 公众号  ·  · 2020-11-15 21:00

正文


小五还有一个月就两岁半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种启蒙都开始缓慢渗透。

我在好几个月以前,就买了某思的学前七大能力课堂,她陆陆续续地把前两本都看熟了,并且急于要看第三本。

然而我知道,她只是对里面的图画和贴纸感兴趣,有很多题目她看似是做对了,其实只是机械记忆。

比如这一道,哪些物品放错房间了?


她能立刻说出,牙刷不能放在卧室,锅不能放在客厅,枕头不能放在洗手间,玩具车不能放在厨房。

然而,这不是她自己思考的结果,是我直接告诉她的。如果我把牙膏放在卧室,把布娃娃放在洗手间,她根本就不能说出哪里放得不对。

前几天的一件事,让我终于决定,暂时把第三本以后的书都收起来。

因为,对于孩子的思维启蒙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从现实生活的具象思维开始。

如果没有对真实生活的体验,那么任何思维训练都是空中楼阁。



这件事,是因为表姐给我发来的一道自行车齿轮问题。


她在教她家神兽时,觉得这道题特别简单,可是讲了半天,孩子怎么都不理解。

是啊,我也觉得这道题很简单。在链条带动下,前轮走的齿数等于后轮走的齿数。每蹬一圈前轮,前轮齿数是后轮齿数的几倍,后轮就转几圈。

这样的问题,在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会大量地遇到。



只要搞懂原理,不管题目怎么变,都很容易答。

可是,表姐家的孩子每天上下学都是父母车接车送,根本没接触过自行车呀!——呃,这么说有点太绝对了,大街上共享单车多得是,然而共享单车的齿轮是藏起来的,没机会观察呀。

我们这一代觉得这个题目简单,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我们小时候每天都要骑车上学,三天两头掉链子。 每个给自行车上过链子的孩子都知道,只要把链条挂一半在前轮上,再往前推半圈,整条链子就上好了。

当我想清楚这个问题以后,我立刻联想到了给小五看的思维启蒙书。五六年级的学生尚且需要用肉眼观察生活以后才能有抽象思维,何况是两三岁的孩子呢?




当我带着这种眼光,重新翻开孩子的思维启蒙书,我终于想明白了, 书是好书,但真正该看的是妈妈,而不是孩子。

妈妈为什么要看呢?因为书里把孩子需要培养的各种思维能力都提到了,我们可以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在孩子的数学启蒙里,数和运算只是一小部分,而孩子需要学习的,还有 空间和图形、分类和排序、逻辑推理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可能以为教会了孩子从1数到100,就觉得挺了不起了。

为什么不给孩子看呢?

因为孩子根本看不懂啊!

比如这道题。


跷跷板向哪边低,哪边的动物就重。孩子得真正玩过跷跷板,知道了轻重的概念,才能做出上边的题来。

而下边的题是反过来,给出两个动物,让孩子猜哪边的跷跷板低。那前提是孩子见过这两个动物,知道哪个轻哪个重。

对于没有见过的动物,她需要根据一定的生活经验来推断。

她需要真正用手掂量过很多东西,才会建立一个概念: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

当然,等她年纪更大一些,我们又得帮她把这个概念推翻,让她发现,物体的体积和重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开始尽量把书上的题目都迁移到生活中来。

比如,比较长短的题。



拿两根线,一根摆成弯的,一根摆成直的,再把弯的线拉直,看看哪个长哪个短。



比如,比较多少的题。



摆两排硬币,一排摆得密,一排摆得稀。动手数一数,是不是哪一排长,哪一排的硬币就多?



还有这种走迷宫的题。



一开始遇到这种题,我不管怎么解释,孩子都直接跨过千山万水直奔终点而去。在她的头脑里,根本不能理解妈妈说的“这里有墙,不能走”“这里是树林,不能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