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砍柴网(ikanchai.com)是国内十大新锐科技媒体之一,专注互联网行业分析的科技媒体,全方位解读互联网事件的幕后真相与动机,坚持以人文的视角解读科技,用专业的精神剖析时代,孜孜不倦探索科技与商业的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暴跌96%,黄光裕的零售帝国崩塌 ·  5 天前  
新浪科技  ·  【#马斯克被指控流放之路2代打#】Twitc ... ·  5 天前  
新浪科技  ·  【#印尼称将维持iPhone16销售禁令#】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小牛资本被曝多位高管离职 员工或涉嫌骗贷

砍柴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05 22:29

正文

针对外界的质疑,小牛资本“忍无可忍”,逐一进行回复,并欢迎实地调查采访。但这些质疑能消吗?小牛方面能如往日平静吗

“整治风暴”席卷整个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自然不能例外。行业目前仍处于整改期,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变动都能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小牛在线的母公司小牛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小牛资本”)正面临着“高管动荡”、“员工离职潮”、“小牛分期员工骗贷”等质疑。对此,小牛资本表示“深受其害,不胜其烦”、“忍无可忍”,“针对近期不实传闻,小牛已经第一时间向公众澄清。”

关于“一年内多位小牛高管离职”的消息,小牛资本认为,“自媒体将高管数量夸大了”,并表示,大部分都是因市场挖角而离开的。

对于“无理由辞退大量员工”,小牛方面坦承,2017年公司针对利润考核制度、人员队伍以及产品方向有所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小牛分期(小牛资本旗下的综合消费金融服务平台)补偿标准和离职补偿方案都有相对应的《劳动合同法》法律依据。同时,小牛资本认为,“离职员工联手做了大量的骗贷”的消息,是“对离职员工和小牛商誉的污蔑”。

然而到目前为止,小牛资本所面临的质疑仍存。质疑方与小牛方面各有各的道理,是质疑方自说自话,还是小牛方面难以澄清。对此,小牛资本在给《投资者报》记者的回复中表示欢迎采访,“直接来小牛,进行一手的观察和采访。”

离职高管有多少


公开资料显示,总部位于深圳的小牛资本集团,成立于2013年,旗下有小牛在线、小牛分期、小牛曾惠、小牛新财富等6板块。其中,小牛在线累计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服务400万用户,知名度最高。

说起小牛在线的成绩,小牛资本表示,在资产输出能力、技术研发水平、品牌认知方面都比较成熟,用户复投率达到83%,留存率则高达97%。

然而今年以来,小牛在线背后的小牛资本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消息称,近两年来,小牛资本离职的高管有16人,其中多数人的任职期限基本不超过两年。有自媒体将之称为“高管离职潮”,暗示小牛资本处于危险之中。

对于高管离职的真实情况,小牛资本如此向《投资者报》记者解释,“2016年至目前,两年多来小牛资本含副总经理以上的离职,管理者也不过14人。小牛高管(含在职和离职)平均任职期为20.5个月。”

同时,小牛资本告诉记者,小牛方面对高管的定义是经营班子的重要成员,因此,自媒体口中的部门中心总经理并非高管,数量上也有出入。同时强调称,小牛资本是一家中型企业,体量有限,没那么多高管,因此也谈不上严重流失。况且,大部分高管都是因市场挖角而离开的,不是像媒体渲染似乎是因为平台不善而离开。“部分高管离开并未影响我司的正常运营。”

员工骗贷是真假


在一些自媒体的报道中,当下有一个小牛分期受害者群,目前已有200多人加入。不少人曾与小牛分期业务员签过借贷合同,但合同均被业务员一方收走,最后却背负莫名其妙的债务。

对于这些报道,小牛资本方面表示,“确实我们听说在贴吧里面,有人呼吁成立类似的组织,我们也积极了解情况。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目前并未收到类似反馈,此信息并不存在真实的依据,我们也会安排团队调查证实是否存在类似事件,这也是我司日常的风控流程。”

据小牛方面介绍,小牛分期实行“全程无纸化流程”,除了个别业务外,分期办单过程并不存在纸质签字环节。小牛分期销售需在PAD上录入客户的贷款申请资料,需要现场拍摄客户本人照片、身份证照片、银行卡照片、销售和客户的合照,这些照片均不能从本地上传提交申请时,只能现场拍再上传、也无法存储到本地。客户现场会收到短信验证码,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才能完成申请。

审核结果出来后,需要客户签字确认,后台系统会现场给客户发送验证码短信,也会给商户后台发送验证码,只有将这几项验证码同步录到系统里,才会进入签字环节。客户在完成分期办理后,能在微信服务号端登陆查看电子合同。

整个申请过程(提交相关照片时、审核结果确认签字时和最终提货时),是需要分三次输入风控后台发送至申请客户手机的验证码,才可继续进行并完成整个申请流程。

小牛方面认为,小牛分期业务人员要在客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借款合同,致使他们背负不明债务,操作空间几乎没有。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小牛分期的风控果真没有漏洞吗?对于自媒体报道中的受害者案例,小牛资本表示,“希望能直接沟通,也会安排团队进行切实调查”,“如核实,必将严惩不怠,维护客户的利益。”

借壳上市成没成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5年,小牛资本就开始谋划上市,还传出欲借同洲电子之壳曲线上市的消息。随后,有“小牛浮亏超6亿”的消息流出。

针对上市的多番报道,小牛方面认为,“借壳同洲在国内上市”论调纯属无稽猜想。小牛资本方面表示,虽然小牛有上市计划,但获取同洲电子股权并非源于上市诉求。同洲电子的情况是:彼时袁明的股票质押给券商,恰遇黑色熊市面临爆仓危险,小牛方面借款给袁明以解其爆仓之忧。

关于交易进展,小牛方面称,正在与监管层密切沟通。对于“小牛浮亏超6亿”,对方表示不认同,“目前股权还未完成过户,小牛是同洲实际控制人的债权人,只拥有债权价值,怎么会产生浮亏呢?”

“小牛的上市计划,小牛金服CEO已经宣布赴美上市,不会通过A股借壳上市。而且国内监管非常严格,也不可能实现。”小牛方面称,赴美国上市,是小牛最重要的中短期目标,已经按照规划的时间表在稳步推进,目前已经选定审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详细情况日后再披露。

采访到最后,小牛方面表示非常欢迎媒体监督,“欢迎媒体朋友直接来小牛,进行一手的观察和采访”。

*《投资者报》记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