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团队在中熵合金领域通过原位
EBSD
研究变形机制方面取得了部分的成果,并以题为“
In-situ study of dislocation coordinated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as-cast Ni
33
Co
40
Mn
27
medium entropy alloy
”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期刊《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上。
本文以铸态中熵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
)技术,系统研究了合金在拉伸过程中的位错协调塑性变形机制及裂纹萌生行为。研究通过动态观测滑移系激活和几何相容性因子计算,揭示了晶界与位错滑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晶粒局部尺寸异质性对裂纹萌生的主导影响。得到了多滑移系同时激活与高密度位错形成协同增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机制,明确了晶粒旋转与滑移传递在协调塑性变形中的关键作用。为优化中熵合金的显微组织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工作由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乔及森教授团队,卢学峰教授、任军强副研究员团队和黄淮学院王启副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和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合作单位。博士研究生郜清为第一作者,乔及森教授和卢学峰教授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150932500036X?via%3Dihub
来源
:
本文来自材料学网微信公众号,欢迎友好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