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岳西网
岳西网是由岳西县融媒体中心主办的新媒体,是岳西县融媒矩阵媒体平台之一,是岳西县的新闻宣传阵地、信息发布平台、民生服务窗口、形象展示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09。
51好读  ›  专栏  ›  岳西网

收入飙升300%,这个岗位缺人!

岳西网  · 公众号  ·  · 2025-02-13 09:29

主要观点总结

随着中国的入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游客数量增加,外语导游需求也随之上涨。特别是小语种导游供不应求,成为旅游业的'稀缺人才'。本文介绍了外语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的紧缺现状以及外籍游客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提到了旅游业的复苏和收入的增长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入境免签政策放宽,外国游客数量增加

中国放宽入境免签政策,导致外国游客数量激增,为外语导游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这也使得小语种导游的需求急剧上升,成为旅游业内的热门职业。

关键观点2: 外语导游收入飙升,需求上涨

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增加,外语导游的收入也呈现出飙升的态势。然而,目前市场上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的数量仍然不足,供不应求。

关键观点3: 小语种导游供不应求,成为'稀缺人才'

由于免签国家的范围扩大,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导游开始供不应求。尽管待遇有所提高,但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

关键观点4: 外籍游客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来到中国,不仅是为了游览名胜古迹和品尝美食,还对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外语导游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关键观点5: 旅游市场复苏,文旅产业前景广阔

随着文旅产业的复苏,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这也为外语导游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文

图片


随着中国不断放宽入境免签政策,

各地多了不少外国游客

新奇而兴奋的身影。


在火爆的“中国游”热潮中,

外语导游也越来越多。

他们用专业与热情,

为外国游客生动讲述中国文化。

↓↓↓


有一位广州的外语导游

在社交平台分享近期工作记录,

直呼“忙到飞起”。




入境游火热

外语导游带外国游客感受中国文化



47岁的老姚是北京人,2001年,20出头的他从新闻上了解到外语导游岗位短缺且未来收入可观后,日常坚持自学英语,一年后老姚顺利拿到导游证,开始专注北京地区入境外国游客的导游讲解工作。


“精讲故宫”是老姚的拿手好戏,大到王朝迭代、建筑风格,小到一砖一瓦颜色搭配、背后的特殊寓意,他总能精准拿捏外国游客的好奇心,用方便外国游客理解的方式,将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向游客娓娓道来。


从2018年开始,他以文旅博主的身份,将日常导游工作拍成短视频,吸引了海内外70多万粉丝关注。

与往年春节不同,今年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外国旅客不仅想要打卡中国的著名景点、品尝地道美食,还迷上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春节期间,老姚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直播,并向外国粉丝介绍中国农历新年。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 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8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5%。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过春节。相关平台数据显示,蛇年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


老姚说, 最近一年他接触的外国游客中大概80%是第一次来到中国, 他们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老姚为此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书籍,积累了8万多字的讲解内容,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想要认识了解中国的外国游客推开一扇窗。



收入飙升300%

外语导游需求上涨




随着不断放宽入境免签政策, 我国入境游持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多过境中国的游客会利用转机的几小时“解锁”最想去的景点,成为“旅游特种兵”。


外国游客增多, 为老姚带来比过去更丰厚的收入,几乎是之前收入的三倍。

但旅游市场上,外语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仍然十分短缺,属于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约有66万持证导游, 外语导游仅占比约8.4%。

老姚从2002年当导游后,中途也曾做过其他工作,随着2023年以来文旅产业复苏需要大量持证导游,老姚的副业导游工作变成了全职。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老姚又接上新一批的游客,继续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


“韩风”吹到杭州

小语种导游不够用了?





今年1月份,行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会发现多了很多韩国游客,特别是慧因高丽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西湖、灵隐寺等地“含韩量”颇高。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有时一大早就能接待好几批游客。


据了解,去年11月8日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韩国游客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便超150%。在杭州, 仅去年11月和12月,累计接待韩国入境过夜游客便达到1.45万人次,同比增长70.54%。


在杭州湖滨步行街,记者遇到了韩国游客恩智。五天四夜的杭州之旅给她和三位同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来过中国好几个城市,最喜欢杭州,特别喜欢吃绿茶餐厅。”恩智说,此次来杭她看了不少美景,也吃了不少美食, 唯一的遗憾,就是有很多文化还没有深层次了解。


恩智打卡小笼包和“咸豆浆” 受访者供图


“杭州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十分精美的丝绸和茶叶,我特别感兴趣, 但因为是临时来杭,没有约到韩语导游,英语又不够流利,所以听英语导游讲解时,很多内容都一知半解。” 恩智说。


恩智的“烦恼”引起了同行游客的共鸣。其实, 不仅是杭州,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后,外籍游客纷至沓来,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导游都开始供不应求,成为旅游业内的“稀缺人才”。


“目前小语种团队游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团队人数小型化、更倾向于散客;另一个是更趋于个性化、定制化。”浙江省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国际中心奖励和入境旅游总经理贾亮告诉记者, 现在几十人规模的团越来越少,更多团只有几个人,游客倾向于随来随约,对导游数量需求更大。


据贾亮介绍,与2019年相比,如今小语种导游的津贴成翻倍趋势, 一次3天左右的带队,收入在2000元到3000元不等。


尽管待遇有所提高,但小语种导游依然供不应求。据悉,目前全国约66万持证导游中,中文导游占比约91.6%,外语导游占比约8.4%,存在外语类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

图片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来 源 | 央视财经

编 辑 | 刘倩 责 编 | 吴传攀 监 审 | 林智勇

主办单位 |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