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周报”定期发布,专注从资本角度,解读一周数据,提供最新行业观察。
医疗与生命科技是华兴资本多年来关注并深耕的领域,目前已为超过100个融资及并购项目担任财务顾问。
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创新不断涌现,已经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华兴资本始终支持、陪伴这一领域创业企业成长,致力为行业带来理性专业的声音。
关注华兴资本微信公众号(ID:iChinaRenaissance),后台点击“兴观点”-“行业观察”-“生命科技”,获取更多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相关信息。
11
月
26
日,北京华昊中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
8.9
亿元人民币
E
轮(
Pre-IPO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倚锋资本和经纬中国共同领投,建银国际、国药中金、天创资本、成都生物城跟投。
华昊中天依托先进的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平台在其专注的天然微生物小分子抗肿瘤新药领域进行深度布局,并不断丰富研发平台和产品管线,拥有多个处于临床及临床前开发阶段的项目。华昊中天原创的国家1类新药优替德隆具有抗癌谱广、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成本较低等竞争优势。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其对乳腺癌、肺癌、肝癌、肠癌和前列腺癌等常发肿瘤的抗肿瘤活性优于紫杉醇,对紫杉醇和其他多种化疗药的多耐药的肿瘤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11月25日,美年大健康宣布,拟将所持有的美因基因20.1%股权分别转让给关联方青岛灵泽医疗健康科技合伙企业和非关联方厦门泛鼎佳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青岛汇创启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刘伊、司亚丽,转让价款合计为人民币5.4亿元,美因基因估值27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美年大健康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约11亿元。
美因基因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北京市卫健委官方指定的新冠核酸检测单位。美因基因主营业务为系为大众健康管理、医疗临床、科研机构等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目前,已形成了辐射全国200余城市、800余医疗机构的业务规模,月均检测量达30万人次,已累计为中国人群提供了近千万人次的基因检测服务。
11
月
27
日,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
和
⾼
榕资本领投,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君联资本、熠美资本和雅亿资本跟投,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未知君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肠道微生态的AI制药公司,致力于以肠道微生态为基础,以AI技术为依托,精准化、个性化地管理13亿人的肠道健康。不同于传统的“细胞–动物模型–人体”的医药研发路径,未知君利用一种创新的科研模式,和独特的药物研发平台,将“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分析技术”,与肠道微生态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新药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1
1
月
2
3
日,
默沙东宣布,将以
4.25
亿美元现金收购
OncoImmune
、获得其主打产品
SACCOVID
治疗新冠肺炎,另外默沙东将投资
5,000
万美元支持
OncoImmune
其它产品的开发。
昂科免疫是一家私有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研究和开发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生物药。OncoImmune主导产品CD24Fc是一种可调节宿主对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的新型疗法,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综合征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CD24Fc已完成IIa期临床试验。
1.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达到主要功效终点
2.
阿斯利康调查“错误”使用半剂量的基础疫苗似乎会使其新冠肺炎方案更有效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达到主要功效终点
11月23日,阿斯利康宣布,于英国和巴西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的积极结果显示,其新冠疫苗AZD1222在预防COVID-19方面高度有效,并且在接受疫苗的受试者中未报告住院或重症病例。一种给药方案(n=2,741)显示,当AZD1222以半剂量(约2.5×10^10病毒颗粒)给药,随后至少间隔一个月再给予全剂量(约5×10^10病毒颗粒),疫苗有效性为90%;另一种给药方案(n=8,895)显示,当以全剂量给药,随后至少间隔一个月再给予全剂量,疫苗有效性为62%。汇总分析包括来自英国的2/3期临床试验COV002和来自巴西的3期临床试验COV003的数据,中期分析中共有131例COVID-19病例,两种给药方案(n=11,636)的合并分析显示平均疗效为70%(p < 0.0001)。一个独立的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确定,该分析达到了其主要终点,显示了在接种两剂疫苗后14天或更长时间发生的对COVID-19的保护。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
阿斯利康调查“错误”使用半剂量的基础疫苗似乎会使其新冠肺炎方案更有效
11月24日,在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宣布其新冠疫苗有效实验数据后,双方又宣布在其疫苗有效性为90%的试验组里,有的志愿者被错误注射是原计划一半剂量的疫苗。目前,阿斯利康疫苗有效性遭到质疑。比起辉瑞和Moderna三期试验的3万多人志愿者,阿斯利康试验只有2,741名受试者接受了半剂量的引爆剂,90%的数字是否真实反映了半剂量初级方案的保护作用。阿斯利康表示,这些研究是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将继续积累更多数据,并将进行额外分析以完善疗效,确定保护时效。
信息来源:fiercebiotech.com,蒲公英 PharmLink资讯组
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
11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充分发挥5G技术的特点优势,着眼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征集并遴选一批骨干单位协同攻关、揭榜挂帅,重点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5G+医疗健康标志性应用,为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培育我国5G智慧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通知还明确了试点内容,申报要求和组织与管理相关要求。
信息来源:
HC3i中数新医
1.
全球第三款RNAi疗法获批,系首款PH1治疗药物
2.
君实生物提交TIGIT单抗JS006临床试验申请
全球第三款RNAi疗法获批,系首款PH1治疗药物
11月24日,Alnylam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 批准了Oxlumo用于治疗原发性1型高草酸尿症,以降低儿童和成人尿中的草酸水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批准的PH1治疗方案。Oxlumo是一种靶向羟基酸氧化酶1的皮下注射RNAi药物,开发用于PH1的治疗。羟基酸氧化酶1编码乙醇酸氧化酶,抑制羟基酸氧化酶1是慢性代谢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Oxlumo可通过沉默羟基酸氧化酶1和消耗乙醇酸氧化酶,减少草酸盐的产生,从而阻止PH1疾病进展。
信息来源:佰傲谷BioValley
君实生物提交TIGIT单抗JS006临床试验申请
近日,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JS006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JS006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异性抗人TIGIT的重组人源化IgG4κ单克隆抗体。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JS006可特异性阻断TIGIT-PVR抑制通路,同时TIGIT竞争性配体CD226与PVR结合,刺激杀伤性免疫细胞活化,分泌肿瘤杀伤性因子。TIGIT是新兴的NK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抑制性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PVR受体相互结合,介导免疫反应的抑制信号,从而直接抑制NK细胞和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效果类似于PD-1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信息来源:医药合作投融资联盟
TCR疗法喜迎首个积极3期结果,显著提高总生存率
11月24日,Immunocore公司宣布其创新TCR疗法tebentafusp在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中期分析结果,显著提升所治疗癌症患者的总生存率。在一项中期分析中,tebentafusp在总生存率上取得了显著提升,这也是事先设定的主要临床终点。尽管目前数据尚未完全成熟,但tebentafusp组目前的一年生存率为73%,优于其他疗法组的58%。该疗效数据与其2期临床具有一致性。这是TCR疗法取得的首个积极3期临床结果,也是双特异性蛋白在实体瘤中取得的首个积极3期临床结果。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
1
.
宏汉霖授权靶向EGFR和4-1BB的双特异性抗体海外权益
2
.
BioNTech和InstaDeep宣布战略合作并成立AI创新实验室开发新型免疫疗法
3.
Schrödinger宣布与BMS达成近28亿美元多款新药开发合作
复宏汉霖授权靶向EGFR和4-1BB的双特异性抗体海外权益
11月25日,复宏汉霖宣布,已与Binacea Pharma签订许可和共同开发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一款可同时靶向EGFR和4-1BB的双特异性抗体HLX35的海外权益授权给Binacea Pharma。复宏汉霖保留该在研药物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权益。Binacea将向复宏汉霖支付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未来不超过9,300万美元的监管里程碑付款、不超过6.7亿美元的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以净销售额8%~10%的特许权使用费。此外,复宏汉霖将负责许可产品的临床前研究,双方将各自按50%的比例承担因复宏汉霖进行临床前研究而产生的成本及开支。HLX35由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一款双特异性抗体,针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4-1BB两个靶点。拟广泛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及其他实体肿瘤治疗领域。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BioNTech和InstaDeep宣布战略合作并成立AI创新实验室开发新型免疫疗法
11月25日,BioNTech 与InstaDeep 宣布了一项多年战略合作,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最新进展开发新型免疫疗法针对多种癌症的和传染病。BioNTech和InstaDeep将在英国伦敦和德国美因茨成立联合AI创新实验室,以推进一系列涉及药物发现和设计,蛋白质工程,制造和供应链优化的计划。AI创新实验室将结合InstaDeep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字化领域的先进功能,以及BioNTech在精准免疫疗法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以及对各种内部和外部数据集的访问权限。BioNTech-InstaDeep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将是开发下一代疫苗和生物药,用于治疗癌症以及预防和治疗包括Covid-19在内的传染病。
信息来源:医药合作投融资联盟
Schrödinger宣布与BMS达成近28亿美元多款新药开发合作
11月23日,Schrödinger宣布与BMS达成合作进行发现、开发和多种疾病领域的治疗药物商业化。Schrödinger领先的基于物理的计算平台和药物发现功能与BMS在开发和商业化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开发针对肿瘤,免疫学和神经系统疾病靶点的小分子疗法。此次合作包括Schrödinger的两个早期SDGR4和SDGR5项目,分别针对肾细胞癌和KRAS驱动的癌症的HIF-2a和SOS1/KRAS。Schrödinger将负责合作中每个靶标的开发候选产品的发现。然后,BMS将负责候选产品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信息来源:医药合作投融资联盟
1.
字节跳动也要开诊所了
2.
新型手术机器人
字节跳动也要开诊所了
近日,字节跳动开始布局线下实体,目前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e世界财富大厦1层了一个名为“松果门诊”的线下诊疗机构即将开业。北京松果门诊部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6月,疑似实际控制人为吴海锋,现为字节跳动互联网医疗业务负责人。字节跳动密集布局医疗可谓是互联网巨头进军医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内多家互联网巨头相继发力医疗,以期抢滩登陆,拔得头筹。以阿里巴巴为例,早在几年前就成立阿里健康,长期聚焦医药领域,而在今年,阿里健康更名医鹿,宣称要让用户可以一站式使用到便捷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而从京东拆分出来的京东健康,在8月获得高瓴资本8.3亿美元B轮融资,还即将登陆港交所实现IPO,成为新晋独角兽。
信息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新型手术机器人
近日,Xact Robotics获得了一笔3,600万美元的D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开发和商业化FDA批准的XACT机器人系统。XACT机器人的特点是,整个手术过程完全由机器人自主完成,只需将XACT机器人放在病人身上,它就可以从CT扫描仪和计划软件中获取实时数据,以不断调整并根据需要移动外科器械,如果针头偏离预定路径,机器人就会立即发现,并进行校正,而且无需调整患者的位置或重新插入针头,全程无需人工操作。XACT手术机器人只需要医生付出智力技能,而技术技能由机器完成,在医生选择好目标和插入轨迹后,只需要在机器人工作时监控手术进程即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甚至无需接触过仪器本身,从而消除了技术技能的人为不确定因素。
由Virtual Incision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便携式腹腔镜手术机器人——MIRA已经通过了FDA的器械豁免研究,允许在注册证正式下发前在几家美国医院进行临床研究。便携设备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应用场景更加广泛,MIRA体型小巧,仅重2磅,便于运输,值得注意的是,该设备无需准备专用手术室,甚至可直接在患者床旁使用。MIRA比一般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造成的术后创伤更小,常规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进行结肠切除术时通常需要在患者腹部开4-6个切口,其中还有一个大的切口负责提取切除的组织,而MIRA简化了这个过程,令切口数量减少50%以上,因此可以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疼痛,加快康复,并减少手术后麻醉剂的使用。
信息来源:器械之家
○
医疗与生命科技资本市场本周动态一览:
近期交易概况(2020年11月23日-11月27日)
* 数据来源:华兴资本内部整理
上市公司市值及估值倍数一览
(2020年11月27日)市值单位:百万美元
< <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完整表格 > >
< <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完整表格 > >
< <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完整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