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关注社会热点、追索事件真相、展现生活百态、发布流行情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淄博这些场馆关闭!公交线路最新调整→ ·  2 天前  
于小戈  ·  上嫁吞针,下嫁吃屎…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临时闭馆!淄博这里刚发公告 ·  3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注意!关于征集全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和典型应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弘扬传统手工艺——访“90后”布依蜡染传承人伍德华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 公众号  ·  · 2025-01-17 09:12

正文

贵州省安顺市的石头寨村,距离黄果树瀑布仅5公里的路程,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全寨石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石瓦、石墙、石巷、石井、石板路……仿佛是一座“石头王国”。这里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蜡染,在当地有着“布依蜡染之乡”的美誉。石头寨村的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她们制作的蜡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不仅花纹精细,而且染制精良,色泽经久不变。

然而,曾经辉煌了千年的布依蜡染,一度因为市场萎缩、产品功能单一、匠人老龄化、工艺失传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颓势,村里从事蜡染制作的工坊相继转型,蜡染一条街逐渐成为了烧烤美食街。为了保护布依蜡染这门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90后”布依蜡染传承人、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创始人伍德华,主动扛起了传统技艺复兴的重担。他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打破了布依蜡染技艺“传女不传男”的制约,成为了石头寨里第一位男性蜡染技艺传承人。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与匠心传承,伍德华让昔日“微如萤火”的布依蜡染技艺重现辉煌。他带领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在挽救传统布依蜡染技艺的同时,不断拓展非遗手工艺的全新应用场景,将现代时尚与传统技艺巧妙融合,创作出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艺术作品,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持续赋能。

图为伍德华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场景。


“一腔热血” 勇担传承重任


伍德华作为一名非遗蜡染传承人,始终将“传承”视作自己的唯一使命。从“想把技艺传承下去”到“要把技艺传承下去”,他清晰且坚定地趟出了一条让传统蜡染“飞”出大山的发展之路。

2013年,外出务工的伍德华揣着5000元积蓄返乡创业。然而,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得到了寨子里的乡亲和父亲的质疑:“好好的大男人做女人的蜡染”“做这个手艺还不如去做烧烤赚钱”“过时的东西还能拿出来卖钱”…… 面对一声声的质疑与“传女不传男”的旧观念制约,不仅没能让伍德华放弃心中的梦想与信念,反而激起了他的无穷斗志。

“我就要开蜡染坊,谁都拦不住我。如果再没有人站出来,石头寨的布依蜡染就真的要失传了。都什么时代了,还拿‘传女不传男’来嚼舌根,做蜡染的手艺人凭什么要有性别区分,只要是热爱布依蜡染这门老手艺的人都可以去做。”伍德华说道。

创业初期的伍德华可谓是“一穷二白”,筹资、装修、货源、生产、销售等一系列问题都等着他去一一解决。经过多方游说,他终于在几位好朋友的帮助下将蜡染作坊开了起来,店址就选在石头寨著名的“蜡染一条街”上,那里也是他家的老宅,为了突出布依族特色,他将自己小店的名字命名为“六月六布依蜡染坊”。

“没钱,什么都干不成。没人,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回想当初的创业艰难,伍德华对记者说:“店面虽然撑起来了,但我也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时候我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工作,而一个月最多也只能赚2000元。制作一件大尺幅的布依蜡染作品,要每天工作8小时,连续画一个星期,而就是这样的精品蜡染,也只能卖到3000元左右。父亲看着邻家店面红火的烧烤生意无奈地摇头,母亲看我十分辛苦,心疼得偷偷抹眼泪,而我只能一言不发,低着头忙着手里的活计。当时,身体的劳累和心中的压力就像两块大石头,压得我透不过气。”

2015年,安顺市举办的妇女手工艺技能大赛,为伍德华的事业发展带来了转机。为了给自己的蜡染事业寻找出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店里的两幅作品拿去参赛。在比赛现场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竟是全场唯一的一位男性选手。面对重重压力,他将自己的全部技能充分地展现,在比赛中荣获了“黔中名师”称号,参赛作品获得了“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奖”二等奖。

“拿作品参赛,用实力说话”,让伍德华获得了一条打开市场的道路,也为他注入了强大的创作动力。同年10月,伍德华的六月六布依蜡染坊,被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评为少数民族传承手工艺“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此后,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媒体的报道找到了他,源源不断的订单让伍德华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源。

自此,六月六布依蜡染坊终于“活”了过来。

图为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领略蜡染的魅力。


“一池活水” 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布依蜡染的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此时,伍德华敏锐地发现传统的蜡染图案和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与审美眼光,一成不变的传统布依蜡染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创新升级已成大势所趋。为此,伍德华决定将六月六布依蜡染坊的发展速度放缓,空出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多元化融合方式。

伍德华说:“早在创业初期,我就意识到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多年来始终都在关注着市场的流行趋势与消费者的实际诉求。蜡染既是传统的,更是时尚的,蜡染产品作为传统的民族手工技艺,不仅要注重传承,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为此,我走访了多家蜡染工坊,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与多位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学习。最终,我把创新的切入点定位为‘融合’,要让传统工艺跟市场的需求相融合,让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融合,让全新产品功能属性与现代化生活场景相融合。”

目前,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已成功开发了近百种创新蜡染产品,涵盖服装、箱包、扇子、床品、饰品、灯具、陈设等品类,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伍德华也成功注册了“伍德华”“LYLBYLRF”“六月六布依蜡染坊”3个品牌。2016年,伍德华的手作设计获得了9项国家级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伍德华积极为当地村民开展蜡染技艺培训,带动村民增收,同时积极推动蜡染文化走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他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吸纳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来到工坊就业,通过按件计算工资、定期进行培训等方式,解决了村里36人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有11户村民、30位手工艺师在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工作。

随着伍德华的蜡染事业越来越红火,寨子里的乡亲们也逐渐转变了观念,一座座蜡染工坊先后在石头寨的老街上重张开业,蜡染一条街在伍德华的带动下逐渐恢复生机,看黄果树瀑布、赏布依蜡染、品特色美食,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开展构建了多元化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者和传承者,我希望将更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引领村民致富增收,切实助力乡村振兴。我认为,六月六布依蜡染坊取得的成绩不能是‘一枝独秀’,而应成为助力家乡发展与非遗振兴的‘一池活水’。我将持续致力于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时尚应用的结合,积极推动石头寨的诸多布依蜡染工坊形成品牌合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蜡染作品”伍德华说道。

图为2024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

伍德华作品《蓝染布偶兔》荣获铜奖。


“一抹青蓝” 赋能文旅融合


2023年,伍德华对六月六布依蜡染坊进行了业态升级,工坊经过升级改造成为了集非遗体验及户外活动、休闲娱乐、音乐演出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体验点。

“游客在六月六布依蜡染坊不仅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蜡染艺术品,还能亲身体验蜡染制作的过程,感受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每一位走进体验馆的游客,都可以在我们的指导下,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使他们感到非常有意义和成就感。同时,我们拓展了一个休闲区域,不定时举办音乐会及非遗文化推广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随着‘亲子游’的火爆,我们推出了适合‘大人小孩’的文旅项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更为贴心的文旅服务,在孩子聆听蜡染知识讲解或参与体验环节时,家长可以去吃下午茶、欣赏室外演出,二者互不干扰。”伍德华介绍道。

2023年,六月六布依蜡染坊游客数量成功突破5万人次。2024年,六月六布依蜡染坊接待韩国、德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浙江大学、北京民族服装学院等知名院校100批次游学团的五万余师生,来到石头寨开展研学和调研。伍德华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克刚,北京民族服装博物馆馆长贺阳,北京民族服装学院教授王羿、王群山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经验座谈交流,不断提升布依蜡染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知名度,共同探讨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