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新闻频道  ·  南宁市市长侯刚谈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计划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柏祥︱生命的天性:向往未来、憧憬美好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5-06 10:00

正文

任何生命个体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追求,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动力。虽然人类无法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直接沟通,但通过各种生命的生长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生物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春笋破土而出,竹子在夹缝中求生,天鹅从丑小鸭开始成长 ⋯⋯ 自然界无处不体现着生命体对未来充满信心。生命体虽是宇宙中一种特殊的存在,但毕竟是宇宙的产物,所以无论是生命个体的生长发育还是各种不同物种的产生与进化,自然也符合熵增定律。组成生命的细胞每天都在经历着生老病死的过程,生命的新陈代谢就是细胞生命过程的综合表现。

任何生命都向往未来,这里的未来不仅指时间上的未来,也包括空间上的未来,如树不断长高,那枝干的高大和粗壮就是这棵树的未来;小象的成长,直观地表现为身体的增长,那小象的未来就是指身体的变化。除此之外,未来也包括水平的延伸。 未来是指事物没有到达过的境界,没有经历过的东西。 向往未来是所有生命的共性。

冬天虽然寒冷,然而动、植物都从秋天开始以准备冬天需要的物资的形式来迎接冬天的到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它们知道冬天一过,春天就会来到。 因为有希望,所以才会有等待;因为有未来,所以才会有准备。 植物的四季更替,春华秋实;动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成长、发育、生育等都是对生命的希望。 生命都是向往未来的,而向往未来也是生命所特有的现象。 机器、座椅、板凳,甚至是岩石,这些非生命的物质不存在对未来的期盼,它们只能随着人类的使用而失去光泽,消耗殆尽;亦或是在自然界被风化、被分解。

生命不仅仅向往未来,生命也憧憬美好。 存在并不是为了活着,碌碌无为地活着,茫无目的地活着就只是活着,并不是生命的天性。

蚂蚁和蜜蜂从很小的个体逐渐扩展成为庞大的军团,从把凌乱分散的物资搭建成牢固稳定的家园,就在于它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春笋顶破头顶厚重的泥土,从坚硬的石缝中探出脑袋来,既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更是为了长成茁壮的竹子,有一天能够成为竹林的一员,担负起整个家园的建设。

狗作为家庭忠诚的朋友,为家庭和家人尽心尽责,就在于主人对它的爱护,主人给它的粮食是它的未来,而对它的抚摸和关切正是它所期盼的。

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案例,主人若是生病或者去世,宠物会一直陪伴在主人身旁,宠物也会绝世,甚至在一旁默默流泪,这是因为主人是它活下去的希望,倘若失去了主人给予的温暖,宠物失去了希望,也会选择离开。 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感情的,一花一木都不例外。 国外,尤其是印度、尼泊尔这些佛教圣地,人与自然相处非常和谐。因为宗教关系,印度人对动物都非常尊敬,尤其是牛。印度的猴子满街跑,对人并不产生畏惧,就是因为印度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给了动物们美好的未来,才可以在印度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

作为高级的感情动物的人更是如此。 人选择留下,必定是因为有美好的希望,有诗和远方。 就人而言,戍边的战士在边关尽心尽责,战场的战士奋勇杀敌都是为了有一天能稳定城邦,与家人团聚。如果生命没有感受到未来,没有感受到未来比当下更美好,那么生命就不会存在,这也是宗教一直能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宗教都是以别人为中心,无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是佛教,无不如此,其根本思想都是“爱”。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从生命的本真、人类的制高点取胜。生命原理喻示着,人类的行为应当“给生命美好、给生命未来”为出发点,因为未来与美好才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因此,一切绝后、丑恶的行为必然逆天。逆天的行为也许能在一时满足一些人贪婪的欲望,然而一旦因缘成熟,人必定自食恶果。

因而,智者,天道第一,大爱无疆;具有智慧的人,以与自然一体为生命观,遵循天道而为,以“爱”而非“欲”作为行为准则,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爱人类,爱大自然。“爱”是什么?“欲”又是什么? “爱”是无私地奉献,“欲”是贪婪地索取;“爱”最基本地表现为“戒定慧”,“欲”则表现为“贪嗔痴”。唯有“爱”,才能真正跨越时空、年龄、性别、信仰 ⋯⋯ 当扎克伯格及其夫人在女儿出生时宣布将他们持有的脸谱( Facebook 99% 股份(约 450 亿美元)捐用于慈善时,我们在思考些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