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聊聊架构
在这里煮酒聊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可用架构  ·  百度视频搜索架构演进 ·  2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MQ如何实现,消息幂等(MQ真的不能再背锅了 ... ·  4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MQ如何实现,消息必达到?(第32讲)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聊聊架构

创业公司如何打造高效的研发体系?

聊聊架构  · 公众号  · 架构  · 2017-05-11 20:25

正文

作者|黄辉权
编辑|Gary

创业公司,业务为王,速度制胜。但是很多创业公司却面临着研发流程混乱,效率低下,研发迟迟跟不上业务的节奏。前方,业务在市场上攻城掠地。后方,研发迟迟跟不上节奏,让人干着急。本文从创业公司实践中出发,详细介绍如何打造高效的研发体系,支撑业务快速发展。

不管是敏捷模型还是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研发的源头都是需求。需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面开发、测试团队的工作是否有价值。

在需求阶段,产品、开发、测试相关同学来进行需求评审,需求评审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WHY?为什么做这个需求?

  • WHAT?需求的价值是什么?

  • WHEN? 需求期望什么时候上线?deadline?

  • HOW?需求是否完整?正常场景是什么?异常场景是什么?

高效研发团队的一大特征就是不要把技术团队简单当资源使用,而且让技术团队觉得是在一起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所以首先就要讨论清楚为什么做这个需求?不仅仅是次简单的任务派发。

讨论清楚需求的价值是什么?是为了让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一般需求的价值可以归类于 提升收益降低成本。很多团队中存在业务、产品和技术同学沟通不清楚需求的原因就在这里。大家的观点不在一个维度上,业务的观点在业务拓展、收益上,产品的观点在需求、产品功能上,技术的观点又在产品特性,功能实现上。如果大家的焦点都在"钱"上,提升收益,或者降低成本,那么沟通上可能更加容易达成一致。

在需求评审会上,产品、技术详细评审需求是否完整,产品功能的正常场景是什么?是否形成闭环;异常场景是什么?是否考虑周全?

需求评审后,开发和测试负责人,分别编写技术方案和测试用例。技术方案评审,开发负责人拉上涉及到其他系统的负责人一起讨论,技术方案中必须要有 业务流程图时序图,业务流程图是为了梳理开发对业务的理解,是否和需求一致。时序图是了梳理本次需求涉及的系统交互。技术方案评审通过后,确认工作量和交付时间,反馈给产品。

测试用例评审,测试负责人拉上产品、开发一起评审。测试用例是对业务逻辑的一次梳理,从测试角度来理解这次需求,看看是否有场景遗漏,补充业务场景的完整性。测试用例评审通过后,用例会分成两块 核心用例一般用例

在高效的研发体系中,开发是需要完成 核心用例 自测才能提交测试。关于开发是否需要自测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认为开发自测是个非常良好的习惯。一方面,开发自己完成需求的部分测试工作,也清楚自己完成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避免到了测试手里,连核心场景都跑不通,再打回给开发修复 bug,其中反复沟通,着实降低了整体研发效率。

测试阶段,开发主要工作是修复 bug 或者做其他需求。测试主要工作是执行测试用例,提 bug 和验证 bug。很多场景下,开发修复一个 bug,就会通知测试进行验证。测试一整天就在忙于部署测试环境,验证 bug,效率非常低下。在高效的研发体系中,测试和回归是有时间约定的。比如:早上 9 点半约定提测,测试进行第一轮测试,然后集中提 bug 到 bug 管理系统,开发收到指派 bug 后,开始进行修复。下午 3 点,约定第二轮回归测试,测试对已经修复的 bug 集中进行验证,有问题,测试再次提交 bug,指派给开发。下午 7 点,约定第三轮回归测试。在这样的体系下,开发专注于修复 bug,到了约定的时间,测试集中测试,减少了不断提测、部署环境浪费的时间。在测试阶段,测试和开发不断沟通、反复部署环境,等待环境重启,是最浪费时间。

测试通过后,产品和视觉会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开始进入真正的发布阶段。良好的发布策略是分批分布,先发布一台,并观察日志,看看是否有问题,避免发布引起故障。确认没问题后,再批次发布剩余的机器。发布完成后,开发和测试会在线上进行功能的验证,并持续观察线上访问日志 5 分钟左右,确保上线后功能完成没问题。如果有问题,可以迅速回滚到上一版本,避免造成线上故障。

高效的研发体系,关键在于各个团队的沟通协作的高效。在需求阶段,深入讨论为什么做这个需求,这个需求的价值是什么?产出一份需求评审文档。在开发阶段,讨论技术方案和测试用例,并产出核心用例交给开发自测。开发完成自测,再提测,避免普通体系中,开发写完代码就提测,再被测试打回,反复多次。在测试阶段,约定时间提测和回归,避免了不断提 bug、部署环境、验证 bug 带来的时间浪费。在发布阶段,分批发布、和持续关注线上日志,避免发布引起的故障。

作者介绍

黄辉权(武彻),技术 VP@杭州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架构、基础运维、质量团队。前阿里巴巴技术专家,阿里钉钉 smartwork 项目 & 技术负责人。对互联网技术架构、性能优化、团队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今日荐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企业的应用架构到底该怎么演变才能合了 CEO 的愿?


今年,架构师关注的技术点有何不同?从云计算、大数据、微服务、容器,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架构师应该怎么做?这里推荐一场会议,为你总结了 100+ 国内外技术专家现阶段的架构实践,点击“阅读原文”,看看对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