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午海战123周年,123年前,有一位正在北京担任大清朝刑部主事的富顺人,有感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愤怒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耻辱,向光绪皇帝写了一篇《甲午条陈》的奏疏。现在读来,这篇奏疏依然给人以振聋发聩、铁骨铮铮的感觉。这位胸怀国事、秉笔直书的富顺人,名叫刘光第。
刘光第
“国家十年,吏治不修,军政大坏。枢府而下,嗜利成风。丧廉耻者超升,守公方者屏退。谄谀日进,欺弊日深。国用太奢,民生方蹙。”“请皇上下诏罪己,团结人心也。”他建议皇上“乾坤独断,以一事权”。“严明赏罚,以操胜券”。“隆重武备,以振积弱”。这样一封慷慨激昂直言改革的奏疏,未能送到光绪皇帝手中。刘光第的上司,刑部堂官们读完之后,吓得魂不附体,不敢代为上奏。同时申斥刘光第“狂妄已极”,“轻则标新希进,发往军台;重则离间两宫,就地正法”。
堂官们说的也是大实话。倘若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当时读到这封奏疏,不借题发挥、大加杀伐是不会罢休的;懦弱无能的光绪皇帝,手中并无半点儿权柄,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戊戌变法,昙花一现。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锐、杨深秀六君子一道,未经审讯就匆匆处决。实际上反映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集团,心虚胆怯,害怕一些正义的士大夫和民众起来反对,达不到他们杀人解恨,扼杀变法维新的目的。
刘光第被捕后,四川同僚联名具保。荣县的赵熙当时正在老家荣县为母亲守丧。刘光第的遗体运回富顺赵华镇安葬后,赵熙往返路过,都要去刘家探望。刘光第夫人不但将刘光第的遗稿《衷圣斋诗文》交付赵熙保存定稿,还将九岁的儿子鹏年,八岁的儿子凤年,托付赵熙培养教育。后来,赵熙在担任泸州经纬学堂监督(校长)时,一直和自己的学生周善培一道,负责鹏年、凤年的生活学习。
二
赵熙诗文中,对刘光第的怀念、赞扬之情也溢于言表。例如他在过瞿塘峡时,曾作《滟预石怀裴村先生》:“片石苍茫太古前,每怀神禹泣当年。长江不尽风波恶,谁柱西南半壁天。”诗人用大禹治水的功绩,比喻刘光第等人的不朽,把刘光第看作是撑起西南半壁天的英雄豪杰。过秭归时,又作《宋玉宅感怀富顺》:“楚国苍山外,风流望我师。憭栗翻在远,憔悴竟同时。积雨冥冥晦,招魂湛湛悲。薆然琼佩蔽,西海定为期。”题目中的富顺,即指刘光第。古人常以官职、籍贯代指其人。如称康有为为康南海;柳宗元为柳柳州等。读这首诗,自然想到杜甫的“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其实,杜甫和赵熙站在宋玉宅前的心情是一样的。杜甫把宋玉当作老师,赵熙把宋玉、杜甫、刘光第等人也当作老师。“憭栗翻在远,憔悴竟同时。”杜甫当年和自己相隔已是一千多年了,但飘零憔悴的遭遇却是一样的。“积雨冥冥晦,招魂湛湛悲。”既是实写当时的天气,也是写自己的心情像天上的乌云一样地晦暗。“招魂”,既指宋玉为屈原写的《招魂》词赋,也指自己为刘光第招魂,心里是多么的悲愤。
再看《澂南前辈述梦裴村先生,自言生平用志过深过远,反忘身家切近之事。于临难事若泰然者,颜色洒然,道士装也。》中“苍苍碧海剩扬尘,老去黄桑气不春。满地交期泉路隔,几人清梦泣斯人。万古文章付太虚,上清沦谪定何如?人间亦叹高生老,黄叶空山早著书。”时代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阴阳阻隔,还有几人会梦到想到为国牺牲的裴村先生?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在朋友梦中,光第先生也说他自己“生平用志过深过远,反忘身家切近之事”。一心只考虑国家大事,自己的生活前程却丝毫也未虑及。
刘光第的事迹,在赵熙写的《刘大夫传》中更有详细的描绘:“君讳光第字裴村,富顺刘氏。光绪壬午举人,癸未进士。分刑部主事。到官贫无车,徒步趋署,雨中泥淖为常。退则振襟读书,群书环拥如城;大署无亵容。客至,肃客坐,己惟据小几。霭然和易而不苟訾笑,栗如也。洒扫饔飧之事内外躬亲。无资佣保。自奉匪人所堪。而值礼扶义,倾所有如不给。六七年间,交游简而官事办治,文章志节,渐有声公卿矣。……”从这段文字中,一个勤奋学习、不苟言笑、廉洁奉公、慷慨仗义的刘光第赫然如在眼前。他没有车马,酷暑严寒,风雷雨雪,匆匆奔走在从北京街头到刑部的上班路上。有时风狂雨骤,泥水满身,十分狼狈。这和那些高头大马,华丽车盖,前蜂后拥的王公大人比起来,实在是太寒酸了。每天下班之后,他抓紧时间读书,身前身后身左身右,全被书城包围着。即使是炎天酷暑,也是穿戴整齐,绝不会出现袒胸露背衣冠不整的猥琐之态。当有客来访,立即请客人上坐,自己坐在一张小板凳上。这也说明他家,居所之狭小,家具之简陋,多余的坐具也没有。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家中没有钱请佣人,洒扫除庭,买米买菜,烧锅煮饭,洗衣浆裳,都要亲历亲为。生活简单得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而当有人需要帮助或社会上有什么义举时,他又倾其所有,尽力而为。平时交游不多,自己担负的职责办得井井有条。六七年间,他的文章,他的高风亮节,在京城士大夫中已是有口皆碑的了。
这就是当过刑部主事,并和谭嗣同、杨锐、林旭一道,当过光绪皇帝四品卿衔军机章京的刘光第!按照梁启超的说法,“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
刘光第当年的读书处(赵化古镇)
三
刘光第的清正廉洁是十分罕见的。他多次拒收下属和地方官员的礼金,连那些送银两的官员都感到诧异。我送给其他官员的银两他们都收了,为何只有你一个人独善其身呢?近年被打的那些“老虎”与“苍蝇”和刘光第比起来,真正是该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123年前,刘光第先生就大声疾呼,要“隆重武备,以振极弱”。我们现在的国力军力,已远非他那时所能想象的了。但看看目前国内国际的形势,依然感到十分紧迫。从清政府及北洋海军高层的腐败,导致一败涂地,全军覆没的教训,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富国强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丝毫也不能放缓自己发展的步伐。当今的国际局势,依然是纷繁复杂:中东战火,半岛风云;东海南海,波诡云谲。到处都有虎视眈眈的眼睛在盯着我们。我们必须加强国家的建设,军队的建设,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得以实现。当此甲午战争123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家乡先贤刘光第先生的《甲午条陈》,重温赵熙先生对刘光第的评价,实在是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慨。我们为家乡先贤们的光辉业绩感到骄傲。
可以告慰先生的是:睡狮已醒,雄踞东方。沧桑巨变,举世无双。社会和谐,国泰民安。全民奋进,共步小康。先生墓冢,西湖迁葬。高楼耸峙,满溢荷香;四时凭吊,络绎八方;钟秀苍苍,沱水汤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德,万古流芳。忠魂归来,哀哉尚飨!
来源:自贡网
作者:胡宗杰
编辑:周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