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法律评论
一个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法律专业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法客帝国  ·  云亭招聘|商事争议解决实习生2人(2025留用) ·  2 天前  
中国法律评论  ·  【议程】第九届中国法律实证研究年会 ·  4 天前  
律媒智库  ·  语言+法律+生态 | ... ·  5 天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2025年美国科技行业PERM申请即将回暖, ... ·  5 天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文新:股权转让中董事对债权人的法律责任|前沿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法律评论

1993-2017,万圣光阴的故事

中国法律评论  · 公众号  · 法律  · 2017-10-30 12:22

正文


从1993到2017,时代巨变。

从北京三环边上的三义庙店,到北大门外的成府街胡同店;

从成府路123号店,到198步之外的59-1号店;

北大东门外的一家学术书店——“万圣书园”,见证了24年中国出版与知识界的兴衰荣辱。它送走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也接待过海内外数以万计的著名学者。它的掌门人,就是刘苏里。

季羡林大师曾经说过:“万圣书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丰富的学术养分滋养了一批批孜孜不倦的知识分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万圣书园是个地标,影响过他们,也是留在他们记忆里的精神家园。

今天,是万圣书园诞生24周年。我们一起看一段光阴的故事,也是很多爱书人的故事。


1. 三义庙的书店

△ 三义庙时的万圣

八九十年代,文化开始繁荣起来。北京老城里一夜之间多了很多书店。1993年,有个北大毕业的青年想下海,于是在北京三环边儿上的三义庙,开了个小书店。

这个青年,叫刘苏里;这家书店,叫万圣书园。


2. 一个在首届华人设计大赛上得过奖的LOGO

△ 万圣的标志

万圣标志的设计者叫王全杰,1993年他刚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每天从光华路骑到三义庙的书店去干活,往返四十公里。

骑了三个月,画了三百多张草图。画出这个图案时,刘苏里的眼睛放光了。他觉得这个标志不媚俗、不迎合,更像是一个图腾,让人心生敬畏。

王全杰没和他说,画不出来的时候,他画过刘苏里的脸。

△ 万圣标志的设计者——王全杰


3. 有种时髦叫做流动的图书馆

1994年,北大、清华的校门外经常会遇到这样一辆面包车。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一辆车、一车书、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在文化空前繁荣的时候,缩短了人和新知的空间。


4. 一条仙气十足的成府街

△ 当年的成府街

1995年3月的冬天很冷,万圣书园搬到北大后面的成府街。那一条窄窄的巷子里有织毛衣的、弹棉花的、供销合作社。外面车水马龙,巷子里安安静静。

后来,这条巷子来了雕刻时光、蓝羊音像店……仙气十足。

再后来,这条街拆了,一切灰飞烟灭,只有关于书的记忆。


5. 成府路的第一个门排号

搬去成府路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棚户区。要编门牌号了,刚毕业的片儿警第一个跑来问万圣:“你们要什么门牌号?”

后来万圣挑了123号,意思是重新起步。果然,在这条街上,万圣开始大展鸿图,成为了这条街上最有名的一处。


6. 煤厂的老员工、诗人、摇滚歌手

△ 万圣里唱歌的摇滚歌手赵老大

万圣书园吸纳了十个煤厂的老员工。他们生于四五十年代,一辈子也没读过什么书,打了一辈子煤的手开始拿书。

每天上班前,扫地的李师傅都会先照照镜子整理头发,然后在门口站得笔挺,给学子们指点书架的位置。

在书店旁边的咖啡厅里,诗人来过,食指在这里读过诗;摇滚歌手来过,赵老大来唱过歌;还有杨振宁也来过……

这是一个无论是谁,对书都有敬畏的好时代。


7. 书店搬家,198步

书店搬家,是个极其浩大的工程。从成府路123号到59-1号,刘苏里数过,总共198步。

这198步,来了很多的志愿者,不分学生、爱书人、学者,几万本书就是这么一捆一捆地传递过去的。


8. 有一只猫,叫“平安”

2005年的时候,有一只两个月大的猫在平安夜来到万圣。于是,它有了个名字“平安”。 

十几年了,它在万圣看过太多的人,经历了很多的事,有自己的世界,却也与人感知相通。

书堆里呆久了,它就像是一个守护者,给一家书店、很多读者,带来温暖和平静。


9. 万圣的秘密

△ 万圣图书独特的排列方式

90年代,学术书店、独立书店如一夜春风开遍中国;2010年之后,又一间一间地倒掉。

万圣书园作为中国仅剩的一家能够盈利的学术书店,有两个秘密:

它的排架,这是读书人的艺术;

它的排行榜,这是刘苏里挑书的功夫。


10. 万圣的江湖传说

有人说,刘苏里是全中国读书最多的人;

有人说,如果有什么书找不到就去万圣吧;

有人说,在万圣旁边的醒客咖啡厅里,你永远不知道会遇见哪位大咖……

它是公共辩论的空间、各路学人谈天的“客厅”、读书人发呆的角落……


11.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在无数个黄昏,无数个夜里,这里都挂着一盏灯,等你。 

这就是24年,一座城,一个人,一家书店的一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