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
RCT研究之所以难,关键就在于其方法的严谨,一开始就给出了试验设计。这是一项多中心(12家医院)、中央随机、单盲、假电针对照的临床研究。并且所有参与者都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这个很重要啊,外国期刊非常看重伦理学。
受试者
在这部分,主要说明的是纳入和排除标准。常用的选择标准可能与年龄(40岁到75岁),性别(女),临床诊断(有非自愿性尿液渗漏)和合并症有关;而排除标准是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性,并充分讨论已知的误诊(排除冲动,混合或其他类型的尿失禁)。
随机方式和盲法
既然是随机对照实验,当然要解释怎么随机,在理想状况下,受试者被分配到各组的概率是相等的。本研究中,受试者通过中央随机化系统被随机分配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以1:1的比例进行临床研究。受试者、结局评估者和最后的统计学人员处于盲态(单盲)。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分组对受试者的影响,作者使用了一种安慰剂电针。这种电针和普通电针外观相似,但不会刺破皮肤,而且假电针也有外部连接线,只是内部断线,没有实际的电流输出。盲法和随机法都是避免偏倚的重要方式。
干预
干预,就要说明要对受试者干什么,对于针灸来说就是要写清楚针刺的穴位和通电时间等。比如,电针组针刺中髎(BL33)、会阳(BL35),在得气后通电刺激持续30分钟,频率为50Hz,电流强度为1~5mA。受试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理想情况下是隔天)连续6周,共18次。
而假电针组的受试者在“假”穴位上使用安慰剂针接受假电针。真假穴位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假电针组中施针手法,电极位置与电针组相同,但没有刺破皮肤和通电。
结局
研究的主要结局为治疗6周后相比基线的漏尿量变化,通过1小时尿垫试验来进行测量。试验开始前,根据尿量渗漏量基线对SUI严重程度进行亚组分析(轻度,1.1-9.9g;中度 ,10-49.9g;严重≥50g)。
受试者带上衬垫后在15分钟内喝下500ml水,然后进行1小时上下楼梯、跑步等剧烈运动,最后将衬垫重新称重以测量尿漏。1小时垫测试的特异性为65%至89%,其结果与尿液渗漏症状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问卷分值显着相关。次要结局为72小时平均尿失禁次数,通过72小时排尿日记来测量尿失禁发作次数。
整个试验中都记录了不良事件,根据与针灸关系,针灸师和相关专家在发生后24小时内将不良事件分为治疗相关或非治疗相关。
统计方法和样本量
关于样本量的确定多是通过之前的文献,根据以前的电针研究的结果,估计每组144名参与者的样本量提供90%的功率,以检测1小时垫测试测量的1 g尿漏之间的组间差异,假设标准偏差为2.61,双侧显着性水平为5%(P=0.05)。并且为了补偿亚组分析和后期随访的20%损失,每组样本量增加为250名。
到了统计方法部分,不同的资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有必要说明每种分析的统计过程。几乎所有的分析方法都会得出一个组间结局指标比较疗效估计值,每一个疗效估值也都有可信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