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长沙的女人好白啊😍 -20240924161832 ·  2 天前  
群学书院  ·  “近千年来最美的女人”,九十岁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叶锦添:我没有分别心,只有单纯地精进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9-20 08:15

正文

2001年叶锦添因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奖


近期,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获得者叶锦添的首部传记作品《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艺术大师叶锦添的童年、漫长的自觉探索经历以及人生的各种创造轨迹被真确地记录,他一直在人生的不确定性中,追寻人在时间中最大的可能性。

“你好,我是叶锦添”中,叶锦添写下自己的童年时代,是一个人最初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建立自我的生动记录。
-叶锦添与母亲-
-叶锦添与妹妹-
“我是一个倾听者”“眼界、初心与试炼”中,他分享一份穿越东西方的珍贵地域观察手记,一边探索内在宇宙,一边从《英雄本色》到《卧虎藏龙》走向世界的动人岁月。
-1987 年叶锦添在欧洲-
-


“向前迈进的日子”中,叶锦添在与李安、吴宇森、乌尔善、等国内国际一流影视、舞台剧和服装设计代表人物的合作中打磨技艺,还原他多元复杂的全观艺术体系的成熟轨迹。
-1986 电影《英雄本色》叶锦添与张国荣-
-2023《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叶锦添与乌尔善工作照-
“创造同行者”中,他思考人生必然遇到的各种困境,畅想怎么进而对自己的世界全面开发,释放自己的能量。



家的记忆

文 | 叶锦添

来源 | 《叶锦添自传:向前迈进的日子》




童年在模糊的记忆中度过,我没有发表意见的习惯,只是微倚着一把偌大的雕花木椅,因为裤子过大,掉在脚踝上。我的眼神看似呆滞,心灵则躲藏在某个角落,观看家人的行踪。


房子总是黑而大,世界总在我的范围以外,不可轻碰、嘲笑与戏弄,我习惯躲在自我的空间内陶醉,建构一个模糊的世界。


在中国香港,有一种居住模式是七八户人家在一个大房间之中,没有隔墙,只用帷帐划清住户之间的界限。我、两位姐姐和一位妹妹,还有父母,就这样挤在夹层木板间上下而居。


因为成长在非常穷苦的家庭中,我的童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贫穷的日子里也保留着有趣的回忆。有一回睡梦中听到门铃响了,睡眼惺忪的我起来开门后又倒头回去睡。等到大梦醒来时,我看到全家人都围在旁边,父亲问我怎么不起来开门?我明明记得开了,结果他说:“你开的是冰箱的门!” 


-叶锦添童年记忆中的香港街景-


我记忆中的打架,都是很小时候的事。


受李小龙的影响,我很业余地练过空手道,但都是随便练练,没法参加比赛,我哥哥练的是蔡李佛拳,他是大开大合的路子。这些功夫,正经打起来很厉害。厉害的人出招很突然,几招就把人打倒在地,不像武侠片那样“哼哼哈嘿”要过很多招,都是很快分胜负。


我跟哥哥也会打架,但打得不像电影里那么激烈、精彩,一开始动手就是我输,因为他很有劲儿,一下打到我胸口我就呼吸不畅了。哥哥跟我打架不会手下留情,因为我跟他抢电视看,他绝不留手。

-叶锦添的哥哥-

我家在五楼,窗户是铁框窗,我小时候经常坐在窗框上俯看整个大街,常常把家人吓一跳。家人担心我坐在外面很危险,会一不小心掉下去。


虽然我有点儿畏高,但是我喜欢坐在窗外,享受高空的恐怖感,这种情绪会让我一直想冒险。我做梦也经常在飞,我还可以控制自己飞多高,飞的时候还能看到我的腿踩在云上,忽上忽下,注意力一分散了就会掉下去,所以也会有恐惧,但恐惧带给我很多乐趣。



读书与思考


我读书的动力起源于对世界有一种无限的好奇,感觉自己在人世间很难看清楚所有发生的事情,针对世界的本质是非常强烈的,因此从自我的角度开启了一种观察与整理,即对世界的掌握,以及自己对时间脉络的重新认识。我们必须经过长时间阅读不同领域的优秀作品,才可以慢慢地产生一个全观自我的修为。


我阅读的习惯,早期是过门不入,求知源于心念,我喜欢在主题上,自由地穿梭,阅读不同的书,去找寻多维的答案,但这种答案又会引申出更多的问题,引发大量的延伸阅读,去丰富我的思维与鉴赏能力。在这种阅读习惯下,我不断把很多东西融会在一起,不把整个世界的历史独立来看,而是关于思想与文化多维并进,希望能达到全观一体的视觉。



我很喜欢读书,尤其是古代的神话故事。阅读《山海经》会引来一种超越时间的阅读感受,在大部分的口述文学的史书之中,《山海经》所呈现的,更像是对空间的描述,《山海经》是把很多个源头的东西收集了再编在一起,然后安上“山海经”开始了一个原始时代的地理探索,经过漫长的口传历史与后代的不断增加,而慢慢地形成地理上的标志集成。


阅读是一个描述的想象空间,而身体力行,去当地感受现场的真实性才是相辅相成的真实领会,因此我对原始神话的阅读产生了无限的兴趣,那是一切的源头。


-1987年叶锦添在欧洲-


随着不断买书,我的“藏书”从一本没有到一本一本累积得越来越多。我有时候饭都不吃,也要跑到附近的咖啡店,坐上三四个小时,仔细翻阅那些精美的图书。当时我连一间个人的房间都没有,却把书堆得满满的,连睡觉的位置都得腾出来。说不出为什么,对书的爱好像与生俱来,我就是它的奴隶。


当我进入别人的世界时,我也开始进入各种人物、历史与文化的内涵里。我发现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人都似曾相识,都带着从自身努力所培养出来的文化根基,虽然已经不断被大众文化遮掩,但他们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也深入西方思维世界的殿堂里,成为人类学的一份参考。




让欧洲人开眼界


在奥地利格拉茨歌剧院《罗生门》的工作经历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东方题材的服装与西方题材的服装在剪裁设计上的不一样。一直以来,歌剧还是处理着西方人的身材,西方的传统服饰讲究的是立裁,而东方却仍然在平裁上继续发展。因此,他们都对立裁特别熟悉,但对东方的平裁产生的细节并不熟悉。



我采用了能剧剪裁的轮廓,让高大的歌剧演员的形体隐藏在日本古典的形质里。借由形体精神与现实的融合,呈现出一个单纯而流畅的整体意象。我运用了这些原理,把每个造型弄得明朗而自然。一方面削弱了西方人高大体形的障碍,另一方面把日本服装的细节简化,以符合各个角色个性的色彩,赋予纯粹的意念。结果他们以为我是黑泽明,认为日本的东西都是我做的,导致每个人对我很尊敬,回想起来这还有点儿好笑。



李安


1999 年,我在台湾经历了七年的造型创作实践。在忙碌的演出工作之后,休息的第一天,接到了《卧虎藏龙》的邀请。李安亲自打电话给我,问我会不会做美术,他希望我两天后就到北京。


李安喜欢中国文化里的玄虚,“玄牝剑法”就是研究性与剑法的关系,他对这些玄妙的东西总是会深入研究,所以他的电影总有点儿深不见底的神秘感。对此我也很有兴趣,所以我跟他做《卧虎藏龙》的时候感觉非常合拍。


-卧虎藏龙-



和李安的合作对我很有启发,他有些东西是我以前很少想过的,他像是给我示范怎么掌握那些难拍的东西,包括怎么跟工作人员打交道,怎么指挥动作演员,怎么指挥摄影师,以及杨紫琼怎么演,章子怡怎么演,周润发怎么演……那些在镜头里让你感到惊艳的人,他会一个个地指导,他会将人的潜力逼出来。


举个例子,有一场玉娇龙夜盗青冥剑的戏,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布置“盗剑”的场景,武师们发现搭建的王府书房的窗户,不仅是合上的,而且是内外两层,里面还有一层活页纱窗,这让他们犯了难。因为一般的古装功夫片中,大侠由窗进屋总是一跃而入,或者反身踢开窗户,如果大侠手忙脚乱地开两层窗户,便与毛贼无异。于是他们便打算将下面的窗户踢开,按传统套路一镜完成。我到片场一见此景,立即制止,要求所有窗户都要关上,因为清代大户人家的窗户,分成上下两层,下层必须关闭以挡风沙,上层可以往外打开以通空气。


“能不能一脚踢开窗户呢?”“当然不行,窗户向外开的,怎么踢得开而不惊动王府?”此言一出武师们一片哗然:“里面有个纱窗,你让玉娇龙爬进房间?”在两方相持“不拍了!”的喧嚷声中,剧组各部门集体退场,留下空荡荡一个院子,只剩下李安和我两个人。我们坐在台阶上良久无语,最后李安缓缓开口:“真的不能打开吗?”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


第二天我过去继续工作,发觉他已经拍完了这场戏。他用了三个镜头完成:跳到梁上,用脚挑起窗户,纵身而入再关纱窗,很巧妙。这个镜头的处理,不但增加了王府的森严感,也增加了玉蛟龙夜探王府的游戏性质,应该是李安说服了武师和摄影师。


我想这是我和李安合作很好的原因,我们都是那种对真实感非常认真的人。换一个人可能就不会站在我这一方。


-卧虎藏龙-幕后照-

-2001奥斯卡颁奖典礼晚宴相互祝贺

叶锦添与鲍德熹(左)和李安(右)合影-

#


无我自在的未来世界


我研究中国的古法,是因为它里面十分单纯,却包罗万象,是形而上的智慧,也是形而下的道德。它包含学习虚实并置的共同营造法则,它互相反照,互相作为原动力,生生不息。所谓未来世界,在于千变万化之间,但是它的大前提是未知的,因此无法触摸,无法预期,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一个大转变,一切的既有意识都经过大量冲击,而我们的故事仍然在不断延续。人类处于一个不断被赋予信息的时代,一时间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性。



精神与物质世界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我想人类的原始能量世界的属性是来自数据,而原始的存在体却是情绪、感情,又是理性与科学所无法控制的。人因为恐惧而产生了对世界征服的欲望,在一个不熟悉的世界里,找寻一种安全感,他们以自己的形象制造了神祇,慢慢地为自己制造出各种盒子中的世界。那是人类原始的精神模式,总是有一种几何的概念在它的周围,不管它是在混乱的自然界,还是在空无一物的沙滩,都有图案形式的出现。


从“精神 DNA”的发现说起,如果所有物质都来自精神世界,我们必定是某种真实生命的模型,仿照的某种真实发生事情的映射。时间在人生来讲是一个深刻的理念,每个人同时活在无限时间与有限时间之中,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需要超越时间。



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只需要看清楚我们每个时代被驱动的方向,那个内在精神世界的脉动。但这个存有的世界在现实的 层面里面存活,并不为我们所知,是一个带着荒谬的同时存在, 一个作为人类永不可知的世界,我叫它“陌路”。它连接到广阔无边的宇宙,冥冥中一瞬间的共鸣,就可以在每分每秒中超越时空。


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暗夜里赶路。荒野间鬼魅横行,世间 遍布黑暗自然的丛林法则,只有有光的人才能指点明路。不断寻找世界的明灯,可以为自己开路,也可以照亮别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无数的火花,激励自己去发展。走在富有趣味的人生道路上,世界总是在一种相对的力量中存在。我们必须找到那个力量的脉络,以及人格中的平衡。在不断击破的平衡点上,我们总会看到终极的烈日的灿烂,人生的灵魂总是带着某种生命,迈步前进。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宇宙,于有形无形之间连接在一起,我没有分别心,只有单纯地精进。


“自传”也是人生,每一程都有不同的用心跟努力。




“向前迈进的日子”,我们依然后会有期。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 | 《湖中之云》 | 《社会变革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