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基石e洞察
这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微信自媒体,管理专家彭剑锋、包政、吴春波、陈春花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我们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我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老兵圈  ·  面包糕点为何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 ·  8 小时前  
中国药闻  ·  国家药监局关于26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 ·  13 小时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  3 天前  
中国药闻  ·  春节经济彰显中国发展活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基石e洞察

企业越成功,越是提早培养了接班人

华夏基石e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6-28 09:32

正文

  • 文 / 陈明 ,华夏基石副总裁、产业服务集团创始合伙人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永续经营、基业常青是绝大多数老板的梦想。但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企业“昙花一现”,真正的百年企业并不多见。企业的寿命很难超过正常人的寿命。一方面政治、社会、经济等环境的急剧变化超出人的适应范围,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另一方面企业接班人的挑选和培养异常困难,所谓“富不过三代”。
从某种角度来讲,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关键。选择正确的接班人是企业必须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 试想,一家优秀企业因不能选择合格的接班人而使企业发展遭受重大挫折,甚至倒闭,社会托付给企业的资源遭受破坏,丧失创造财富的能力,那将是对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

01

接班人从哪里来?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创业的企业,现在大多数开始面临“接班人”的问题。但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比较短,没有沉淀多少选择接班人的经验。目前接班人主要来自三个途径。
1.空降接班人。 创业阶段,创业者精力旺盛,能力很强,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能罩得住,企业的经营管理似乎比较顺利,创业者没有花精力培养接班人。但随着企业规模变大,业务增长迅速,经营管理变得复杂,创业者无法像原来一样继续驾驭企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此时创业者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才可用,创业元老们只知道执行老板的命令,独当一面的能力比较弱。企业必须发展,不能因为自己而耽误发展!于是选择空降接班人就顺理成章。但空降接班人的结局完美的似乎很少。正应了一句电影台词“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选择接班人的学费老板必须要交。
2.子女接班人。 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企业,很多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班,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板亲自培养自己的子女,把子女放在自己身边,耳提面命、倾囊相授、煞费苦心。有的老板甚至把子女送入一些培养富二代的培训班。但这种培养接班人的方式似乎也有问题,真正能顺利接班并带领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并不多见。
3.亲信接班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选择自己的亲信作为接班人,自己比较放心。否则,接班人不会“尊重”自己,自己也很难掌控企业。但是企业是一个功利组织,首先要解决生存和发展,否则,即使自己再信任,企业得不到发展也是没有用的。候选人的品德(当然这种品德不是抽象的道德要求)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况且所谓“单纯信任”也是靠不住的。
以上是企业选取接班人常见的三个途径,揭示了选择接班人常见的问题。其实,接班人挑选和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是创业者必须花精力但不一定能做好的一件事。
第一种方式选择接班人无疑是“赌博”心态,输多赢少;第二种选择接班人无可非议,但培养的方法有问题;第三种选择接班人,挑选和培养的方式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企业如何挑选和培养接班人是事关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从接班人的培养过程中,怎样挑选志同道合的接班人、怎样与接班人实现磨合和交接、接班人怎样继往开来带领企业走向更大的辉煌?

02

如何选择接班人?
1.认同企业文化
老板挑选和培养的接班人必须以认同企业文化为根本。如果接班人不认同企业文化,即使才高八斗,也不能被选做接班人。否则,这个人职位越高,对企业的破坏也越大。
何为志同道合?就是认同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带头实践核心价值观。 接班人的品德必须是自身具有的,不能指望他将来会被培养成诚信正直的人。一个人肯定有缺点和不足,但可以通过组织和团队弥补其不足,这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但如果这个人的品德出了问题,就会把员工队伍带“歪”,对企业造成的伤害将非常巨大,甚至致命。
品德和行为紧密相连,这就是所谓德行。平时你很难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尤其在老板面前的时候,他们一般表现得毕恭毕敬,很会迎合老板的心理。所以很多老板就通过让接班人处理棘手问题来暗暗考察他。
挑选志同道合的人,就是选择同路人。关键是这个人的德行与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契合度,必须挑选那些与企业文化匹配度高的接班人。 对于接班人的品德,本质上不是培养,而是验证。 必须通过他独立处理矛盾、带领队伍等在实践中验证其品德,除此别无他法。很多老板容易被“毕恭毕敬”和“巧言令色”迷感。态度过于谦卑或花言巧语往往不可靠。职业经理人的正直品德要表现在坚持原则上。适当的争执是可以容忍的,只要注意场合就可以。一且决策已定,企业必须统一思想,贯彻执行。
2.亲自观察与判别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类似接班人这种重要人选,老板必须近距离观察、判别一段时间,正如诗中所说,辨材须待七年期,榆树和樟树需要七年才能辨别出来。人更复杂,更需要相对长时间的磨合,放在一些真实场景下看其表现而非表演,从而真正的辨别出来。一个老板必须具备一手杰出的基本功夫——识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如美的集团何享健、阿里集团的马云,无不是识人的顶尖高手。
那么,老板近距离、相对长时间的观察、判别候选接班人如何操作呢?企业必须发育出强大的总裁办等机构让其发挥参谋部的作用,把一些可造之才放到这样的部门进行锻炼,以训练其系统思考能力,同时便于老板近距离观察和辨别。一些优秀企业通常把一些可造之才(候选接班人)放在这样的部门锻炼几年,既锻炼了能力,又和老板建立起“信任关系”。如果一个企业要想让一些人才快速成长,可以升格建制,比如,虽然是师级建制,但给它军级待遇(可以直接向司令汇报)。在企业里,虽然级别低一点,但可以直接向老板汇报,这个也是一个锻炼和识别人才的办法。
3.不以个人好恶来判断
在挑选接班人时不能完全以老板的好恶来判断接班人。要以企业发展为依据,选择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选,而非完全符合老板的好恶。老板的个人感觉很重要,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很多老板的亲信在老板面前忠诚度很高,在别人面前却飞扬跋扈,有些人能以企业利益为重,认同企业文化,但不一定与老板“气味相投”。如果既能认同文化,又能与老板相投,那是最好不过。但即使气味不那么相投,只要适合企业发展需要,也可以选择成为接班人。
4.具备“企业家精神”
很多老板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总是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或“风格差不多的”人。这个接班人是否和自己相似或风格差不多,实际上不重要,甚至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担任一把手,继续带领广大员工与干部一起奋斗,实现企业的愿景? 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这一代企业家是从创业开始把企业做大的,那么这个企业就可能留有这个企业家本人的“鲜明特点”,也会积累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选择什么人做接班人,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选择什么样的人。
笔者研究国外企业的继任计划,似乎有一种规律,前任和继任要有一种相互“拧”的感觉,继任者上台就要向另外的方向“扳一下”,这样的企业往往更有张力,更有活力,以防僵化。企业在动态调整中,在不断打破平衡中不断成长。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选择什么类型或风格的接班人,也无论上任和继任是否是“相互拧”,但有一点必须是共性的——具有企业家精神。他或她是“唯心主义”者,能“无中生有”。为了实现目标,不局限于手上资源或眼前利益,奋力拼搏。“没条件创造条件上”。与企业家精神相对的是职业经理人思维,职业经理人思维特点是“有多少米裹多少粽子”。
5.最好有年龄差
年龄问题好像没有引起老板的重视。观察很多企业,发现继任者和上一代领导人相差“一代”(至少10岁左右)的情况下,老板和接班人相处得“不错”。这和中国文化有关,从年龄上讲,相差一代,就好比一种“长晚辈关系”,长辈比较容易能形成一定“权威”,也能比较容易赢得尊重,继任者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年龄的关系,你可能从心底里把继任人看做晚辈,感情上“悉心爱护”,包容他。毕竟他的年纪还年轻,和自己的子女一样。继任者也容易把他看成长辈,比较尊敬他。
如果老板和继任者年纪相差无几,从心里来讲,他们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相互不服气”。如果继任者的年纪比前任还大的话,这就更“别扭了”。你很多话不好说,毕竟他比你年纪大啊!在继任者心里你就是一个小年轻,懂什么啊!因此,建议前任选择和培养继任者要考虑年龄因素。
6.选择团队接班
很多企业没有继任计划或有继任计划但做得不好,导致接班人问题比较突出,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动荡。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被忽视了,接班不是一个人接班,而是需要一个团队来接班。一个相对年轻的接班人被提到一个主要位置上,他或她发现自己没有团队,围绕他周围还是老板以前的旧臣,况且年纪都比他大,这个就更不好办了。东方文化中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年龄的长幼。当然这也不是代表比一把手年纪大的人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企业中需要倡导“贤人文化”,倡导举贤育贤文化。
“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接班人必须一路打上来,经历过无数胜战后剩下来的,在打胜仗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团队。这个团队在“革命过程”中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这个团队形成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但在实践中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空降或破格提拔,并没有明确的一路打出来的“兄弟伙”,此时组织干部必须和他一起挑选和组织好核心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否则就有可能出问题。
在实践中要警惕一种情况出现,有的人也有一批人围绕在其周围,但这些人并没有经历“攻山头”的洗礼,缺乏真正的磨合,他们之间所谓的友谊没有经过检验。友谊之船说翻就翻。像这种现象,在组建团队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03

如何培养接班人?
1.锻炼趁早,从低层就开始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强调“最佳的年龄、最佳的岗位、最佳的姿势”来锻炼人。接班人的锻炼一定趁早、从低层就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年纪轻的时候就锻炼他,他一般比较敢打敢冲。正因为他年轻,输得起,所以顾忌比较少。相反,如果他的岁数比较大了,他一般就会“瞻前顾后”,世故多一些,激情少一些,“看淡了江月秋风”,正因为他的年纪大了,有一点输不起了。为何在层级比较低时锻炼他呢?因为在层级比较低的时候锻炼他,他肯定会出错,但因为他的层级比较低,对组织的伤害相对比较小。

2.必要的压力测试
商场如战场。人在社会生活中其能力发挥其实和智商等关系不大,主要和人的抗压能力以及意志力有关。一把手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力。一把手经常面临着常人所不能真正体察到的巨大压力,但他又无法向下属诉说,更无法向下属释放。如果他的抗压能力不行,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他的动作就会变形,决策质量肯定不会高,甚至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中国传统文化中考察人有“苦之以验其志”之说,这里的苦就是磨炼人的意思。
要设计一些场景,来磨炼他。比如,时间紧,任务重;实现挑战性目标,但资源有限;在不利的局面下,看其如何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看其如何反应;面对“不公”甚至“委屈”的时候,看其如何应对……
在商业实践中,关键的时候就看谁能熬过来了。你要记住,你“难受”的时候,竞争对手也和你一样难受,甚至比你还难。这和打战一样,两军对垒僵持不下的时候,意志力就起决定性作用。喜欢体育的人可能也有这个体会,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别人也要崩溃了,你比别人多咬牙多坚持一会,你就赢了。
3.扶上马,送一程
老板选择好接班人,不是任命完了就甩手不管,自己做投资或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扶上马,送一程”非常关键,这是一个必需的磨合和交接的过程。企业是老板一手发展起来的,很多方面留下老板的印记,团队也已经相互适应。现在一个新人上任,整个班子需要重新组建,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磨合。这时候,老板必须帮助接班人组建班子,开拓事业。遇到问题,应该力挺接班人。老板不能突然放手,应该让接班人大胆去干,帮助接班人适当承担起压力,抵挡不必要的纷扰,让接班人集中精力面对市场,拓展业务。
接班人还需要通过努力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组织信任,在其能胜任的地方,老板必须及时放权,让他独立面对。这样等到接班人成熟了,组建起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团队,此时老板才真正可以放手。
4.既问成败,又问是非
“既问成败”就是选择经历过成功实践的人,也就是此人干成过事情。“又问是非”就是必须选择符合价值观的人,选择“气味”相投的人,怎么判断和检验继任者的价值观呢?主要考察他或她如何成功的。有时候企业一时的成功具有偶然性,属于运气好,靠天收,大势好,“水涨船高”,并没有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持续成功非常重要。
有价值观的人一般是有格局的。是非观就是价值观,平时的时候其实很难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仅要听其言,看其写,更要观其行,尤其在冲突的时候,矛盾的时候,进退两难的时候,看其如何选择。
没有成功的实践,没有打过胜仗的人才,可能是个“假把式”,更有可能是“伪人才”,这种人往往只会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千军万马交给他指挥,指望他带领大家攻城拔寨,肯定是不行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3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9-1
3 天前
中国药闻  ·  春节经济彰显中国发展活力
3 天前
中指的申论教室  ·  关于开设申论考前突击答疑课程的通知
7 年前
笑点研究所  ·  这可能是电视上最大尺度的字幕了
7 年前
腾讯道学  ·  老子所言的“道德”具体指什么?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