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FC农产品研究
CFC农产品只是一群好奇大脑堆积的思维网络,只是碰巧遇到了农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范畴,希望能长期站在少数人的立场,还你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真相,并顺带时不时牵扯出合乎逻辑的交易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DA食安云  ·  干货 | 超全!农产品检验检测项目 ·  2 天前  
FDA食安云  ·  干货 | 超全!农产品检验检测项目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特朗普交易未熄;关注天胶与合成胶的趋势分离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FC农产品研究

【建投碳学】排放因子出炉,CCER进展不断

CFC农产品研究  · 公众号  · 农业  · 2025-01-08 21:35

正文

分析师 | 张少达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研究助理 | 杨陈渝虎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5年1月7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理解与配合!


摘要

清缴完成,碳价百元附近企稳。根据全国碳交易统计,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9亿吨,年成交额181.1亿元,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106元/吨之间。另外,2023年度配额应清缴总量52.44亿吨,配额清缴完成率约99.98%。

最新排放因子出炉,助力企业核算碳排放。2022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同比下降3.6%。分区域来看,除西南和华中外,其余地区2022年排放因子均有下降,其中南方和华东排放因子下降最多,从绝对值来看,仍然是西南地区排放因子最低,主要由于其优越的可再生资源发电占比较高,华北地区排放因子最高。

近期CCER相关进展不断。一是,CCER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确定,暂不允许自然人交易。二是,CCER收费标准确定,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收取开户费2000元/户,年费1000元/年。三是,两种方法学正式敲定。展望后市,2025年CCER相关方法学、机制等方面有望继续取得进展。


正文

一、碳价百元附近企稳,年成交额创新高

2024年履约周期结束,碳价100元/吨附近企稳。根据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全国碳交易统计,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9亿吨,年成交额181.1亿元,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106元/吨之间。成交量来看,碳配额23成交量最大,全年实现1.0亿吨,占成交量的54.4%,第二是碳配额22,全年实现6937.8万吨,占成交量的36.8%。成交类型来看,仍以大宗协议为主,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5亿吨,占比约80%,而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为3702.7万吨。成交额来看,2024年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额36.3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额144.8亿元。交易时间来看,仍具备“潮汐效应”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临近履约截止的月份,一至四季度成交量分别占全年总成交量的5%、7%、9%、79%,其中12月成交量实现7536.5万吨,为全年最高。

清缴工作完成,履约率高达99.98%。根据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清缴时限截止,配额清缴完成情况较高,2023年度配额应清缴总量52.44亿吨,配额清缴完成率约99.98%。



二、最新排放因子出炉,助力企业核算排放

2022年电力排放因子出炉,同比下降3.6%。12月2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根据公告,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组织计算了2022年全国、区域和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以及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三种口径,供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根据生态环境部,第一种口径因子是单位发电量(包括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所有电力类型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和数据时效性均具有国际可比性;第二种口径因子是单位发电量(包括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所有电力类型发电量,但扣除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三种口径因子是单位化石能源电力发电量(从火电中扣除生物质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2022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0.5366 kgCO2/kWh,同比下降3.6%;2022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0.5856 kgCO2/kWh,同比下降1.5%;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0.8325 kgCO2/kWh,同比下降1.2%。
分区域来看,除西南和华中外,其余地区2022年排放因子均有下降,其中南方和华东排放因子下降最多,分别同比下降10.56%、6.26%,从绝对值来看,仍然是西南地区排放因子最低,主要由于其优越的可再生资源发电占比较高,2022年排放因子为0.2268 CO2/kWh,华北地区排放因子最高,为0.6776 CO2/kWh,因其工业较发达,长期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分省市来看,大半地区实现了排放因子的下降,其中广西、黑龙江、吉林等地区降幅较大,河北、山西、天津等地区排放因子较高,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区排放因子较低。


最新排放因子出炉,对于行业、企业的意义重大。第一,根据生态环境部,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其次,随着本次排放因子的更新,企业能够更精确的评估自身电力使用产生的碳排放,从而制定后续排控规划,对于电力行业来讲,本次排放因子的更新,也能够体现行业低碳转型的进度。对于碳价来讲,预计影响不大。


三、2025新年伊始,CCER相关进展不断

近期CCER相关进展不断。一是,CCER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确定。2024年12月2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有关事项的公告。交易主体来看,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审定与核查机构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限制交易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参与交易。后续将根据市场运行情况,逐步开放自然人交易。交易方式来看,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为挂牌协议,后续将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登记情况与市场运行情况,适时开放大宗协议交易和单向竞价交易。

二是,CCER收费标准确定。1月2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方面,参考国内外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相关产品交易的收费情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收费项目包括开户费、年费和交易手续费。收费标准方面,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收取开户费2000元/户,年费1000元/年,市场初期对纳入全国和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暂免收取。挂牌协议交易手续费按照成交金额的6‰双向收费。

三是,近期两种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发布。包括:《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CCER—07—001—V01)》、《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甲烷体积浓度低于8%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CCER—10—001—V01)》。


分析师:张少达

期货投资咨询资格号:Z007566

研究助理:杨陈渝虎

期货从业信息:F0335237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免责声明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