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声社区
跟随心声,自在沟通!欢迎下载心声移动app,http://xinsheng.huawei.com/cn/m/downloa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从农家穷小子到中国芯片首富,这个宁波人火了| ... ·  20 小时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2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声社区

华为“光猫”是怎么拿到2亿台销售量的?

心声社区  · 公众号  ·  · 2017-11-27 21:45

正文

不知从何时起,打CS再也不是打出一枪,对手两秒之后才能应声倒地;下载的电影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蓝光,不断刷新清晰度,就连动物世界中微风拂过的枝头都能清楚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而这一切,不得不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产品——ONT(光网络终端),这只用来抓住光纤的猫,被称为“光猫”。


2007年以前,连能提供最基础K级网速的“光猫”都由欧美厂家垄断,国内很难找到同样性价比的产品,直到华为“光猫”的出现:从K级到兆级,从10兆到50兆,每一次改变都给用户的体验带来极大的改进。


从一个国内没有什么知名度的“小猫”,做到发货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拿到近2亿台销售量的“大猫”,我们用十年的光阴创造了奇迹。

灯终于亮了!


2007年,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一年。


那一年,以FTTx为总称的光纤接入网,在全球出现了建设高潮,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宽带+光纤”网络为大势所趋,FTTx作为新一代宽带通信网络的代表,凭借其高速稳定的特点受到运营商的青睐。在光进铜退的背景下,华为开始在城市光网FTTH光纤入户上布局,但却没有相关光终端产品解决方案配套。为此,公司成立“ONT及光技术开发部”,第一批ONT人在机遇中孕育而生。


那一年,我们的春节比任何一次都更令人难忘。就在新团队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订单。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像点燃的鞭炮一样,激励着深圳南山7号楼最左边角落里不足30人的小团队,团队里的几个新员工兴奋得不行:“真是赶上了,开年就讨个好彩头!”


可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接踵而来的考验。首先,这个来自阿联酋的订单要货急,一线邮件反馈“客户的要求就是一个字,快!”啥都不缺就缺光猫设备。不过,客户还意外地提出“增加一个灯”的新需求。


这个灯就是现在大家常见的座机电话留言指示灯,但在当时它可不是一般的灯。由于相关标准没有定义完善,只有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上才有留言点灯功能,客户希望在网络电话上实现业界尚未实现的留言灯功能,这就像是让羽毛球选手去练体操,难度可不一般。


为了这来之不易的订单,我们只能对着电脑上搜来的资料一点点研究,在清晨的新年鞭炮声中拿着示波器去调试,在夜晚的灿烂烟花下反复修改代码逻辑和状态机,以期指示灯能在各种场景下亮起来。“软硬”兼施、夜以继日的奋战后,我们终于看到接在“光猫”下的电话留言灯逐渐增亮。这点小小的光亮,胜过喧天爆竹的热闹,更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灯。


华为的第一代“光猫”在阿联酋用了起来,终于实现了光纤上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脚步开始从中东、欧洲走向全球,赢得西班牙Telefornica、俄罗斯Rostelcom等更多大T的信任,实现规模发货。


与此同时,从深圳到西安,我们的团队辗转腾挪,最后挥师光谷,齐聚武汉研究所,成为最早把完整业务建制在武汉的研发团队。


2007年ONT扎根武研

以失败告终的现网升级


2010年,拥有自研芯片的“光猫”推出了一个可商用的产品,慢慢形成了竞争优势。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行。


不久,我们迎来A客户的首次大规模现网升级,这也是我们新产品首次大规模接受市场检验。经过充分准备和验证,我们派出了技术能力出色的工程师去现场保障,一心只待吹响胜利的号角。


然而,就在我们火力全开、迫不及待地开始规模批量升级时,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了。当天晚上10点,在现网批量升级过程中,10%左右的“光猫”突然掉线,导致部分客户不能上网,一线顿时暴跳如雷,我们也一下子懵了。


第一次被现网这么严重的问题打击到,就好像拳击手雄心勃勃马上要登场争取金腰带,却直接被绊倒在赛场边,我们憋屈却又倍感失落。一番排查发现,问题出在我们没有重点验证大量“光猫”升级场景下的服务器性能瓶颈,导致服务器崩溃,升级失败。我们自以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可是却在最关键的验证环节翻了船。


当天晚上,SPDT经理老黄组织大家梳理整个升级过程,逐一验证升级场景,讨论升级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把影响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我们从晚上6点开始梳理,经过10多个小时的验证修改,拿出了解决方案,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进行解决方案部署。第二天凌晨5点,网络重新恢复,一夜未睡的我们红着眼睛,嗓子里堵了个棉花球一样难受,怎么都睡不着……


为了彻底解决这类顽疾,产品线成立了解决方案TOPN改进工作组,从系统机制、流程上彻底根治,从此,这类问题再没有发生过。


似乎,商用以来的最大的坎就这么过去了。

最严苛客户教会我们的事


然而,挑战远没有结束。2011年,我们迎来了一次堪比高考的大考——自研芯片的“光猫”首次面向英国电信(BT)交付。


众所周知,BT客户一直是严谨和高要求的代名词,细致严格的技术规范、对于质量问题一丝不苟、不留任何疑问的态度,带给我们的既有挑战的渴望,又有紧张和担心:如果我们能交付搞定BT,还有什么运营商是我们所不能搞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交付BT失败,又会带给怎样的负面冲击?


为了能顺利赢得这次大考,资深测试专家张晓霖出差英国,我们则在武汉远程支撑。一切进展顺利,正当大家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时,客户突然发飙了!


某天夜里,我们变更了一个节点值,导致客户的工作界面有一些变更,但没有及时告知客户。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次变更让界面更方便操作,提升了客户体验,却忽略了最不该触碰的边界。在紧急沟通会上,客户经理恼怒地吼道:“为什么有变更不跟客户沟通?你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标准?”我们真的哑口无言,这两句话让我们瞬间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一直凉到了脚尖。


亡羊补牢,我们立即排查了所有变更点,一一列出来跟客户对齐需求,并再三向客户诚挚道歉。当所有问题闭环时,客户终于打开心结,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知错能改,你们又离职业化近了一步。”


这事给我们上了沉痛的一课,一次“因缺少沟通引发愤怒”的经历,教会了我们“以客户为中心”背后的真正含义,那就是无论什么何时何地,客户需求永远是首位,自以为是的“正确”往往是“错误”的开始。真正的正确一定是建立在理解客户需求之上,建立和客户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


在后续的客户验收中,我们每个人都期望,问题要像每天的月亮最多只有一个,但是现实中,问题却像天天上的星星,带给我们“惊喜”。不过,随着BT项目交付的深入,大家也都发现,和严格的客户打交道虽然艰难,却实实在在促使了我们进步,让我们从不懂规矩的稚嫩少年,成长为职业化的经理人。


经过漫长、压力巨大的半年后,我们交付了第一个客户认可的版本,赢得了最苛刻客户的信任。

“专家函授班,就是学得快”


当然,更多的打怪升级还在等待着我们。


2011年10月的一个下午,WAP(智慧接入平台)主管罗敏带着接入网架设部专家骆光瑞走进了实验室,与一群正在埋头调试“光猫”单板的研发兄弟,海侃软件平台的概念。几天后,“打造业界pon(无源光纤网络)领域最佳盒式软件平台”的口号就被挂在了武汉研究所某实验室的墙壁上。


原来,随着市场和定制越来越多,“光猫”领域需求逐步增强,提供性价比高产品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抢占发展机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决定按照“一个平台、三个PCB”的战略部署,支撑接近百款产品的快速发货,武研ONT软件平台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万事开头难。平台化架构整改启动之初,兄弟们迷失在ctp、vport、vbridge这些看不懂的生僻概念里,对业务逻辑抽象、芯片能力分层解耦也都不得要领。为了让大家尽快“上道”,骆光瑞带着一帮经验丰富的系统工程师,给我们几十个开发人员开起了“夜校”。我们白天实践,晚上理论学习、总结回顾,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很快就领会了架构设计的意图,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感叹“专家函授班,就是学得快”。


有了平台化思维的指引,我们脑子里装的不再是A、B、C、D单板的代码是否写完,1、2、3、4的芯片是否已经测完,而是架构、建模、模块化、封装等软件概念,不再纠结于硬件形态的差异,开发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进而还催生了一个叫VWAP的仿真利器——有了它,在PC上就可端到端仿真“光猫”绝大部分的软件功能,开发同学再也不用上蹿下跳地牵光纤,插拔单板,满桌子清理电源线、找“光猫”了。从此,“光猫”步入了全新的软件开发时代,新产品的推出到上市的周期被极大缩短。


与此同时,自研芯片、自研硬件平台也相应搭建成功,为后续华为“光猫”持续引领FTTH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新起点·新征程“ONT产品庆功会

永远在创新路上奔跑的 “猫”


随着自研平台的逐步完善,“光猫”在特性继承、规范满足、架构改进上不断优化,通过有效减少重复投入,大幅降低成本,快速、高质量地推出新产品,在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