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磊,法律读库时事评论专栏作家。原题:部署“萨德”和人民币“入篮”两则新闻背后,是中美两国关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同思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国庆节前夕,以下两则新闻被中外媒体广泛报道:
韩国国防部9月30日宣布,确定将星州郡的星州高尔夫球场作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新地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宣布启用包括中国人民币在内新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宣布决定新定值期内特别提款权价值的新货币量。
这两件事情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不然,事件的背后却大有联系。明眼人都可以看到,韩国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部署“萨德”,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对其软硬兼施。那么,美国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加快动作,这和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入篮)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其发展逻辑和全球利益说起了。
一、美国及西方世界关于全球治理的“三把剪刀”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前,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这就体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对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其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发达国家)已经现代化,你们(发展中国家)就别现代化了。
因此,在这样的发展逻辑之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调动其全球掌控力,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遏制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其遏制的主要工具是什么呢,形象地说,是靠“三把剪刀”。
第一把剪刀,叫“剪刀差”,传统意义上的“剪刀差”主要是指工农产品之间在进行交换时所形成的价格差异,该差异不断扩大,在图标上其形状就好像是一把张开的“剪刀”。后工业时代,特别是全球化以后,“剪刀差”不再笼统地以工农产品类型进行划分,而涉及到更具体的产品形态,或产业分工来划分。至于标准,倒是挺清晰的,那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制造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全球定价就高;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参与制造的产品或生产环节,全球定价就低。在全球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企业定价权的缺失,因此只能被迫接受这种产品定价的“剪刀差”。中国企业家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就是“中国人卖啥啥便宜,中国人买啥啥贵”,很多媒体将此归咎于中国企业的无序竞争,互相拆台,这方面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第二把剪刀,叫“剪羊毛”。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势头一度很好,却往往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荡然无存。究其因,就是发达国家利用汇率、利率、资产评估等手段,通过操纵资本和资产的价格套取利益。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中的一个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美国某著名基金在泰铢处于相对高位时借了大量泰铢购买泰国资产,通过不断推高泰国资产价值,然后逢高出货,然后大量抛售泰铢使其币值大跌,这样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还清借款,无形之中就剪了泰国的两道“羊毛”,一道是资产价值的“羊毛”,还有一道是汇率差价的“羊毛”,被剪了羊毛的发展国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有的甚至就此一蹶不振。
第三把剪刀,是“剪除异己”。 “剪刀差”、“剪羊毛”的过程,并非毫无阻力的,有的国家警惕性强,或者领导人性格强硬,不愿乖乖就范,这时候西方国家往往就会图穷匕见,亮出第三把剪刀“剪除异己”。当然,很多情况下,这把“剪刀”并不需要西方国家自己来操刀,而是交给当地反对势力,通过“颜色革命”,或“XXX之春”来实现,如果当地反对势力始终成不了气候,可能就需要美国及其追随者亲自出马“替天行道”,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西方国家在全球各地所参与及发动的各种军事行动。
二、人民币“入篮”,是应对“三把剪刀”的重要手段
三把“剪刀”,一把用在经济领域的,一把用在金融领域,还有一把则是用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其作用和分量是不同的。配合这三把“剪刀”的,还有文化、制度、价值观等一系列配套的工具。
当然,在使用三把“剪刀”时,西方国家之间既有配合,也有争执。其中,美国最为看重的是“剪羊毛”这把剪刀,所以,你可以看到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对某国进行军事干预,也可以看到美国和其他国家一起操纵全球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唯独在“剪羊毛”这件事上,美国几乎视其为专用工具,不容他国置喙的。事实上,不仅不容他国置喙,甚至部分西方世界的“盟友”,有时候也被迫沦为美国“剪羊毛”的对象,欧元区、日本、英国,包括韩国,在这方面,明里暗里,不知道吃过美国多少亏。
近年来,中国不仅坐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而且发展的发展势头很好,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不能不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巨大的威胁。 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入篮”,标志着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性货币,关于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可以参考巴克莱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加彭的评论:“在对外贸易中,如果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而不是通过美元作为中介来结算,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并避免在货币兑换中受汇率影响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
千万不要小看“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句话的意义,如今,中国的经济世界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全球第一, “入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贸绕开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到时候,美国等国家动用三把“剪刀”,特别是要实行剪“羊毛”,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人民币问题权威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部主任埃斯瓦·普拉萨德近日也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文称:随着被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且很快会被大量地用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当中。据估计,在5年时间内可能会有1万亿美元流入中国。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体量如此巨大且高度独立自主的国家,美国等西方国家使用三把“剪刀”,本身效果已不太显著,如今,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加快干扰动作,使出更多的盘外招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中,通过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实施“以小制大”的策略,是其屡试不爽的招数。近期中国周边的南海、台海、东海、黄海所出现的一系列状况,背后都可以看到美国人的身影,“萨德”事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三、中国可通过应对“萨德”事件,宣示全球治理新思维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中国应该沉着应对,并坚决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对待“萨德”事件同样如此,在确定反制措施时,既要考虑“治标”,更要主张“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全面、系统地化解问题。
1、所谓“治标”,是针对韩国进行经济反制
在韩部署“萨德”,虽然是美方对韩施压的结果,但如果没有韩方的配合,“萨德”入韩不可能这么顺利。我国政府已多次清晰地表明了立场,而韩国当局者对此始终置若罔闻,执意部署,因此,我们不仅要反制,还要确保有所震慑,因为中国周边小国不少,需要管控的分歧也很多,如果周边小国纷纷效仿,无疑将给我国的和平发展制造不少麻烦。
至于如何进行经济反制?笔者一贯主张,韩国是小国,在“萨德”事件上对韩国进行政治、军事、外交进行反制,效果都一般,应该以经济制裁为主,而经济制裁则应坚持以“供给侧制裁”为主,适当辅以“需求端制裁”。其道理很简单,首先是中韩之间在经济结构方面,已经从“互补型”向“竞争型”转变,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造船、钢材、化工等领域,中韩两国经济在这些产业方面的竞争性正在加大;其次,韩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特点就是由“硬”向“软”转变,所谓“软产业”,是指文化、美容、健康、旅游等以服务为主的产业,而中国是韩国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三是韩国以财阀为主的经济集团当前出现了一系列危机,采用积极主动的“供给侧制裁”,有利于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当然,在特定的时期采取抵制韩国商品等“需求侧制裁”,虽然不容易产生长期的效果,但也能够对韩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形成震慑作用,加速其内部对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反思和讨论, 特别是本次新确定的“萨德”系统部署地星州高尔夫球场,属于韩国乐天集团,而同属于乐天集团的乐天百货和免税商店,则是中国游客在韩国最集中的购物地,本次事件以后,中国游客是否继续要在乐天集团旗下商店进行消费,似乎应该慎重考虑了。
2、关于“治本”,是与美国展开全球治理思维的正面讨论
“萨德”事件的背后,其根本因素还是中美两国关于全球发展路径的不同思考,美国的观点很明确,就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支撑10多亿中国人过上美国式的生活” ;对此,中国的观点也很明确,“太平洋够大 足以容下中美两国”,在最近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更是明确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倡议”。
应该说,这是全球治理截然不容的两种思维,在这两种思维的主导下,全球将面临着两条发展路径,两条路径的共同之处是承认并推动“全球分工与合作”,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全球分工与合作的红利,是由少部分国家独享,还是由全体参与国家共享。” 在前者的思维体系中,全球治理的基本逻辑只能是三把“剪刀”,而后者的中心思想是打造一条全球各国共同参与,联动包容,紧密合作、利益共享的“金链条”。两条路径,及其所代表的思维,应该在各种场合展开讨论,甚至可以组织辩论,毕竟,真理将越辩越明。只有把道理讲清了,辩明了,同时在诸如人民币“入篮”等问题上不断取得进展,逐步积累实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治本”。
何以见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