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实故事计划
每天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国内首个真实故事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既硬核又甜蜜?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的兰州! ·  18 小时前  
新周刊  ·  专访郑小驴:当一名留守儿童成为作家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最近的中产,开始在楼下小区露营了 ·  昨天  
新周刊  ·  人是如何通过熬夜一步步作死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实故事计划

朝鲜充满了令人不安的平静

真实故事计划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16 21:11

正文


近期,核爆阴影笼罩朝鲜半岛,全世界都在猜测朝美两国会使出什么“大招”。山雨欲来之际,朝鲜内部却充满了令人不安的平静。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第 149 个故事


昨天是朝鲜最隆重的节日——太阳节,纪念“伟大领袖、天赐大将军、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家、我们星球的卫士、众神之神、弹无虚发的大浦洞神枪手、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人类智慧的化身……”金日成的诞辰(105周年)。

全世界都在关注金正恩,看他是否会用最隆重的“炮仗”仪式告慰他的祖父。

金正恩主政这几年,朝鲜已经越来越走向封闭,空留给外界一个神秘的社会主义原生态国家的遐想。与他的祖父和父亲不同,金正恩从未到过中国。

2012年6月,我跟随旅行团到朝鲜旅游了五天,偷偷摸摸抢拍到了一些照片。在朝鲜,拍照受到严密控制——不能拍穷苦民众,不能拍贫民窟,不能拍朝鲜军人,不能拍“永远的主席金日成”半身像……

离开朝鲜接受安检时,相机必须上交。朝方安检人员会一张张审查照片,删除他们认为有损朝鲜形象的照片,然后返还。我带了两张SD卡,其中有一张卡意外被漏检,一些不“和谐”的照片因此保留下来

图 | 朝鲜新义州火车站负重的妇女们 

与政治导游老金聊天

我们的旅游团是在丹东临时组建的,包括我在内有5个年轻人,其余都是中老年人,或许社会主义朝鲜对他们能起到忆苦思甜的疗效。

我们的行程是从丹东入境新义州,乘朝鲜火车到平壤,从平壤坐大巴去开城,参观板门店、三八线,再返回平壤。

丹东与新义州虽仅一江之隔,所见迥然不同。中国一侧是高楼大厦,一派簇新的景象;朝鲜一侧则是稀疏几排二层砖石小楼,陈旧阴冷。

新义州的街道很干净,完全看不到垃圾,空气中隐约浮着陈腐的味道,再配上千篇一律的灰色、卡其色服装和整齐疲惫的黝黑面容,让人感觉行走在老电影里。

接受边检时,朝鲜安检员打开行李箱后查得非常仔细。经验丰富的中国导游把安检人员拉到一边,塞了一包中华烟。安检人员神态自若地把香烟塞到裤兜里,我们很快顺利过关。不远处几个着军装的男子正在“吞云吐雾”,想必在朝鲜能抽烟也是一种身份象征吧。

开往平壤的火车干净整洁,装有空调,车内提供泡菜、鸡蛋、羊肉等食物,味道还不错。火车行驶在青山绿水环绕的田野中,窗外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六月正是农忙时节,田里有许多弯腰插秧的农民。

图 | 田地里劳作的人们,男女老幼齐上阵

我好奇朝鲜这个环境良好、物资丰饶的国家,居然多次出现大面积饥荒。

1990年代饿死的人数至今是谜,叛逃到韩国的前朝鲜高官称,1994-96年的大饥荒饿死了300多万朝鲜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尽管火车飞驰,我还是能瞥见身板瘦弱、面庞黧黑的农民,以及瘦骨嶙峋的牛、羊。

一起上火车的朝鲜导游老金是一个60多岁的瘦小老头,五六岁时给中国志愿军端茶倒水,学会了一口江浙普通话,这为他后来当上导游打下了基础。

在朝鲜,导游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老金说他去过北京:“北京和我们平壤一样宏伟。”

他对中国人充满感情,主动为我们唱起了红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终于党”……

老金听说我是从北京来的大学生,主动找我聊天。

我知道在朝鲜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当地人,而眼前就坐着一个会中文的友善的朝鲜人,这是绝佳的聊天时机。我顿时来了精神,开始“迂回”地向老金询问朝鲜人民的生活状况。

我首先自嘲身材肥胖,说胖对女孩子来说不是好事,我为此深感苦恼。

老金自豪地说:“胖确实不是好事,容易得糖尿病和高血压,而朝鲜人民很少得高血压和糖尿病。” 

我继续问:“火车上的午餐很好,有肉有蛋。普通的朝鲜人在家吃什么呢?据说你们很难吃到肉?”

老金说:“我们能吃到肉,猪肉都是分配的。”

“有其它菜和副食吗?”我追问。

老金支支吾吾地回答:“副食确实不多,不过我们朝鲜人民能吃饱穿暖。”

停顿片刻,老金干瘦的脸上重新浮现出自豪的神情。

“虽然南朝鲜比我们吃得好穿得好,但他们是美国人的走狗。我们现在不需要吃得好穿得好,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国家统一上。等国家统一之后,凭着朝鲜的资源,我们一定会吃好穿好的。”

“我们要是真想过上好日子,可以把核弹技术卖出去,但朝鲜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不会卖核弹挣钱。” 

“为什么插秧的除了农民,还有穿军装和灰色干部服装的人。”我岔开话题。

“农业在朝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会在5-7月份农忙时节开展轰轰烈烈的支农运动。农民全天干活,市民周一到周四做本职工作,周五至周日支农。不管是高级干部、军人,还是普通市民,均要对口支农。”老金解释。

“那你愿意支农吗?”

“如果不带你们的团,我周末也要支农。托你们的福,我这周不用支农。”

见有些穿干部服装的人坐在田埂上休息,我问老金:“市民干农活不如农民吧?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呢?”

老金诚实地回答:“市民干活确实不如农村人,不过我们奉献了我们的心意。”

说到这里,老金主动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每年六一儿童节,伟大领袖都会接见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活动照片会被制作成画像。参加活动的人数都是提前定好的,但今年的画像中多了一个孩子。

 图 | 朝鲜的童子军

2012年夏季朝鲜发大水,冲毁了很多房屋。那个孩子为了保护伟大领袖的画像不被洪水冲走,双手托举着画像站在水中,最后牺牲。

为了纪念他的“壮举”,伟大领袖特别示意在今年和优秀少先队员的合影画像中,加上这名小英雄。

老金讲得激情澎湃,我们面面相觑。

平壤:谜之首都 

图 | 晨曦中的平壤,神似纽约曼哈顿岛

下午五点多,火车终于晃晃悠悠到了平壤火车站。我们换乘旅游大巴,直奔平壤中心金日成广场。

从金日成广场环顾四周,我被平壤宏大的气势镇住了——路面宽旷整洁,建筑群落气势恢宏,大同江被薄雾笼罩,高耸入云的主体思想塔身披金光,像极了我初次见到曼哈顿自由女神像那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巨大的金日成、金正日雕像耸立在广场正中央,俯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图 | “永远的太阳”

老金要求我们列队鞠躬,他说:“永远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金正日,不仅是朝鲜人民的太阳,还是世界人民的太阳!”

有两位年轻人没有鞠躬,老金为此很不高兴,后来几乎不再理睬他们。

在广场附近我们遇到了准备出征伦敦奥运会的朝鲜体操代表团,队员们在向主席鞠躬拜别。

朝鲜人对主席的信仰,纯真热烈。

旅行团里一位中年人说:“我当年给毛主席像鞠躬都没有这么认真。”

平壤临街的住户窗台上都摆放着盆栽,据说这是国家的要求。街道宽敞,但是少有汽车,更多的是自行车。

图 | 临街的窗户都摆上花盆

老金说:“我们平壤的街道很有秩序,少有车祸。听说在中国车祸很多,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口相当于我们朝鲜几个县,太可怕了。”

我心中默念:平壤这么少的车,躺在地上打滚都难出车祸啊。

“住在平壤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壤的房子和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朝鲜不允许自由迁徙,能住在平壤的人都有一定社会背景。”老金说。

但我注意到,广场附近的宏伟建筑中,有很多烂尾的居民楼。

图 | 朝鲜街头的普通民众大多衣色简朴

接着参观珍宝馆,里面展示的是各国领导人送给朝鲜领导人的礼品。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不乏奇珍异宝。我还看见一台中国领导人送给金正日的联想笔记本电脑。

第三站,参观朝鲜少年宫,身着绚丽服装的少先队员载歌载舞,露出标准的露齿笑容。可能是笑的时间太长,感觉有点僵硬。

第四站,板门店停战协定纪念馆和三八线。这里是仅存的冷战活化石,蓝色的板房坐落在三八线中间,一边是朝鲜,一边是韩国。

韩国士兵和朝鲜士兵大约相隔几十米,面对面,荷枪实弹站着,神态都很严峻。韩国士兵后面还有美国大兵,戴着墨镜,神情轻松。

平壤随处可见穿军装的士兵,军人在朝鲜享有很高的地位。朝鲜实行先军政策,衣食优先军人,但是朝鲜军人看起来仍然很瘦弱,大概是营养不良。

普通民众更是矮小瘦弱得让人心疼。环视周围的朝鲜人,很难找出一个比我高或者比我胖的。他们面黄肌瘦,神色疲惫,像一群劳苦大众的雕像。

街上的成年人很警觉,我想上前和他们说话,没人搭理我。小孩倒是不怕生人,泰然自若地和我聊天,并接过我的礼物。

在平壤,除了专门服务外国人的特供商店,鲜见朝鲜人自己的商店。

有家副食商店门上写着“营业时间早上八点至晚上七点”,但我一直没有见其开门。透过玻璃窗,我看到里面摆放着少量的瓜果蔬菜。我想那大概是道具,不会对民众开放。

我在旁边的小巷口发现一个摊点,摊主摆放着少量干瘪的西红柿、土豆。那是我在朝鲜看到的唯一一个私营摊点。我很想买一些西红柿作纪念,摊主见我是外国人,摆手拒绝。

图 | 唯一见到的摆摊者

出了平壤,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贫瘠的农村。即使号称是朝鲜版深圳特区的开城工业区,也破败不堪。

在开城街头,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双手拿着布鞋,赤脚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

老人那样做,是为了延长布鞋的使用寿命。

 图 | 驼背的老奶奶赤脚走在街上,手中抓住的是布鞋

给朝鲜人发火腿,我被举报了

6月28日中午,为了“私会”朝鲜群众,我一个人悄悄溜了出来。

我还没有把事先准备好的金锣火腿与大白兔奶糖全部送出去,便呆立在开城陌生的街头——10米开外,一个全副武装的朝鲜士兵朝我走来。他用手指着我,说了一连串我听不懂的话,语气严厉。

我回想起给朝鲜人分发礼物时,一个约莫七八岁、衣裳褴褛的瘦小男孩站在旁边,一双大眼睛戒备而犀利。我递给他一根火腿肠,他没有接,一溜烟跑远了。

可能是小男孩举报了我。

我不过是想把一些东西分发给朝鲜的孩子。还记得1988年,在湖南的一个三线小城,两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用拍立得给我拍了张照片,我的影像在相纸上慢慢显现,我觉得神奇极了。我也想给朝鲜小朋友带来同样的印象。

图 | 小学生佩戴的红领巾是难得的亮色

“跑,还是坐以待毙?”我回过神来,内心盘算着。

朝鲜士兵离我越来越近,我有点慌,脑海里浮现出老金的严肃面孔。

老金一开始就跟我们约法三章:不能私自外出,不能随意接触当地人。

为了让我们明白违反规定的严重后果,老金还语重心长地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别有用心的韩国游客误闯金刚山朝鲜军事区,英勇的朝鲜哨兵以迅雷之势拔出手枪,一枪命中韩国游客的脑门。”

老金提高了分贝,用手做了一个拔抢打中大阳穴的姿势: “我们的战士机智地识破敌人的阴谋,英勇地保卫国家!”

图 | 无处不在的岗哨

跑是跑不掉了,也不能坐以待毙。我用朝鲜语对哨兵抛出三句保命话:“我是中国人!我是好人!我只想到朝鲜来看一看!”

鉴于中朝两国用鲜血凝结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中国人在朝鲜还是相对安全的。

早在出国前,我就临时抱佛脚,请韩语系的同学给我录了这三句话,在火车上边听录音边练习。

从北京到丹东的火车上,我的下铺是一个胸前别着金日成像章的中年男子。快下火车时,他主动和我搭讪,说自己是朝鲜驻北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他问我去哪里,我大声说:“朝鲜。”

他面露笑意,然后对我说:“你的第二句话翻译成中文是‘我不是好人’。”

在朝鲜语中,“是”与“不是”的发音比较接近。这个提醒真的派上了用场,可以说救了我的命。

听完我说的三句话后,那名朝鲜哨兵的神态有所放松。正好此时老金出来寻我,哨兵对他叽里呱啦说了几句,就把我放了。

老金领着我往饭店走,他很不高兴。对于我给朝鲜人送火腿肠的行为,他表示理解,但有些朝鲜人会认为这是“看不起朝鲜人,伤害了朝鲜人民的感情”。

“你不要再做那些事了,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监视之下。我之前对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别人向我举报,我就不得不管,不然对你对我都不好。”老金警告我。

“夜袭”平壤:偶遇手拉手的朝鲜军人

6月30日是我们在朝鲜的最后一天,我决定再次避开导游的监视,去探探真实的平壤生活。这次我约了两个小伙伴一起行动。

我们住的羊角岛饭店是一个半圆形的岛,只有一条大桥与外界相连,桥的另一端有哨岗。

晚饭后,我们三人佯装散步,偷偷溜出饭店,走上平壤街头。记得那晚微风从湖面吹拂过来,我深深吸口气,感受到自由的味道。

晚上八点过后,平壤街头很少亮灯。美国记者德米克在《此间最幸福》中形象地把朝鲜形容为“数星星的”的国度。从谷歌地图上看,夜间的东北亚有一个黑洞,那就是朝鲜。因为很少有灯光,人的头顶只有星星闪亮。

那晚月色极好,我们不慌不忙地散着步,混到朝鲜人群中间。这是我们事先制定的计划,装作普通朝鲜人,镇定自若地走路,反而不容易被识破。

走到大同江畔,我们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在散步,有些人偶尔拥抱一下又迅速分开,大概在谈恋爱。昏暗的灯光给恋人们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图 | 难得一见的哨兵和美女导游的温情瞬间 

走累后我们坐在江边的椅子上休息,突然有两名男子走向我们。远远地我看到其中一位穿军装,立即警觉起来。两名男子却视若无睹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双手紧紧地拉在一起。

两个大男人十指紧扣,这到底是革命同志的情谊,还是在“搞基”?我们看呆了。

我第一反应是拍照,同伴死活不让,生怕闪光灯惊动了他们,我只好作罢。    

走到一片居民区时,我们靠近墙根,用眼睛余光打量屋内陈设。房间内基本空荡荡的,用家徒四壁形容也不为过。这就是我们白天在车上匆匆一瞥的宏伟样板房,原来多数是形象工程。

我们从宾馆一直走到金日成广场,一路风平浪静。尽管没有发生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但感觉很紧张刺激,犹如置身谍战片现场。

回来的路上,我们路过一个建筑工地,里面的人们仍借着微弱的灯光劳作。他们边工作边集体唱着劳动歌,干劲十足。

“真是勤劳的人民,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我心中默默感叹。


作者萧潇,现为写作者


点击蓝字查看其他故事

在中国避难的朝鲜女人 


↙更多故事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