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范范的投资笔记
混迹商业社会15年的老侠客记录创业江湖刀(gan)光(huo)剑(ji)影(qiao)与侠(ren)骨(xing)柔(you)情(wei)的小本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9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9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1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痛心】太突然!“白龙马”不幸去世 ·  昨天  
河北青年报  ·  今晚,河北这些地方有雪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范范的投资笔记

那些年薪百万的年轻人

范范的投资笔记  · 公众号  ·  · 2018-10-31 19:00

正文

点击↑↑↑关注

告诉你 投资 干货真货



对很多人来说,2018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年份。经济不稳,股市大跌,消费降级,贸易战,如同一拳又一拳,击打在一个个本已累得气喘吁吁的中产身上,他只有靠着栏杆强撑着。

2018年只剩下两个月,那些对未来悲观的公司将举起“ 人员优化 ”的屠刀,到时失业焦虑应该又会刷屏朋友圈。事实上,很多公司已经悄悄在这么干了。

能量是守恒的,财富亦是,你失去的,就是别人得到的。这么多人在感叹艰难,那钱到哪里去了呢?

现在最忙的人是经济学家,他们可以给出100个闻所未闻的理由告诉你世界怎么了,然后悲悯地说,洗洗睡吧。

这100个理由,其实是100只为你的焦虑替罪的羔羊。

真相可能非常简单,可能就是你老了,你out了,你与现在最有生命力的经济体越来越远了。



也就在这一两年,我身边的一些年轻人在迅猛地崛起,他们不是二代,没有特殊背景,甚至都不是名校毕业,30岁不到就年薪百万。

其中一个是我的小编。咪蒙的小编月薪五万,范范的小编现在超过了咪蒙的小编。

去年,我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有一个兼职生在帮我运营这个公众号,她叫小乐。那时候,小乐还是某高校中文系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一直关注我的人知道,去年七八月开始,我开始写区块链相关的文章,进入了比特币市场,还形成一个非常活跃的比特币社群。小乐跟着我们亲历了这一切,进入了这个市场,更是 社群的核心成员之一

后来,小乐毕业了,正式工作是去了一家做现金贷的公司。不过很不幸,上班不到三个月,公司解散了,因为政策的变化,没法做了。

小乐只好悲催地继续找工作,这时数字货币市场大爆发,各种交易所层出不穷,严重缺乏人才。小乐去了一个 交易所 ,因为她在跟着我们的过程中,不仅具备了这个行业的基础知识,还有了一定的运营能力,再加上身处一个垂直的比特币社群,这些都是很好的加分项。

小乐在交易所的收入还不错,但还是比不上咪蒙的助理。

交易所是数字货币市场里的一个枢纽平台,在这里,小乐的知识技能和人脉圈快速扩张 。当初,在给我做兼职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她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而且非常热心善良的人,这样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数字货币有涨跌,现在进入了漫长的熊市,但是有一个领域至今仍然在扩张,这就是比特币矿场。 对于有规模优势的矿场,现在挖矿还是赚钱的。 矿场的商业模式是客户托管机器,矿场赚电费差价和服务费。

小乐认识一个非常有实力的矿场boss。据小乐说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大boss。当这家矿场开始加速扩张的时候,小乐就投奔至其麾下。

我相信打动小乐的不仅是魅力,还有money。 底薪四五十万,再加业绩奖金。根据目前接的客户订单,小乐今年年入百万,已经妥妥。


另一个朋友叫TT。也是一位90后。

刚毕业的第一年,TT加入了一家大公司,干的事情主要是打酱油,每天协助主管处理一些杂事,后来她觉得太无聊了,申请去了 业务部门

一去业务部门,TT首先被 降薪 了,理由是业务部门的底薪要低,多拿业绩奖金,这样才“更能”刺激员工努力出业绩。

TT算了算,这底薪都快让自己没法正常生活了,断然辞职。

辞职以后,TT开始找工作投简历。后来,她去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做非常细分的一个领域,市场上做的人很少(这家公司现在比较知名,就不细说了)。

这一呆,就呆了三四年。这家金融科技公司,给的钱不算多,但是公司发展太快了,天天加班,TT也没时间思考太多。

发展才是硬道理,三四年下来,公司规模扩大了几倍,TT也已经开始 带团队,成为比较核心的骨干。

这家金融科技公司所处的赛道原来很细分,很小,但今年,某土豪公司也瞄准了这条赛道,他们决心要进来,但是市场上真正熟悉这个赛道的人并不多,他们只有挖现成的了。

于是, TT就这样被挖走,年薪百万。

对于产业巨头来说,他们进入某个赛道时,往往两三个团队同时做,看起来很浪费,但其实很合理,如果全赌一个团队的话,万一没做好,这个市场就会被对手抢先,机会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

相比之下花100万挖个人,太便宜了。

无论是TT还是小乐,她们都30不到,年薪百万。虽然他们所处的行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都是高增长的新兴行业。 只有在这类行业,才会缺乏足够优秀的人,年轻人才更有机会,也才更能给出超越年龄的高薪。

物以稀为贵,只有在 钱多人少高增长行业 ,才能实现人才 价值最好的变现 。入行不对,怎么努力都没什么用。这就是古话说的,男怕入错行(现如今,女也怕入错行)。


此时此刻,一定有一些新的行业正在势如破竹地成长,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它们在哪里。 等它们被大众知道的时候,往往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也就没什么大的机会了。

如何在趋势刚出来时就抓住? 其实对个人来说,这非常随机,主要是靠运气。我们可以看看身边入对行的朋友,有几个是靠自己的分析而入对行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靠好朋友。

如果,在2009年有个做房地产的好朋友,在2012年有个做移动互联网的好朋友,在2013年有个做微信公众号的好朋友,在2015年有一个懂比特币的好朋友,你的人生可能跟现在有很大不同。

一个人不可能认识各行各业的好朋友,一个社群可能可以。 如果一个社群有1000个领域的精英,那么就有了1000个领域的信息和认知,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就能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快,更早,更能抓住机会,也更有规模效应。

这就是 社群投资


作者有话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