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事物是一种情结,它可以是一盒沾灰的磁带、一把断角的梳子、一张泛黄的信纸、一只有裂纹的杯子……这些旧物中映出伊人的笑脸、也寄存着岁月的痕迹和曾经的回忆,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只旧画箱的故事。
▏
这只60多岁高龄的老画箱,上面的颜料已经结成厚厚的几层
时光回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当时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第一任校长。11月的一天,一位邮递员来到了徐悲鸿的家,送来一封挂号信,一位青年去接信。青年来到徐悲鸿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上只有一行字:“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
从此,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美术学院,这正是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新中国就此开始拉开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大幕。
而这位拿信的青年便是这只旧画箱的主人,徐悲鸿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戴泽。
▏
戴泽先生近照
徐悲鸿曾将戴泽引荐给齐白石,当时的戴泽是中国美协最年轻的会员,齐白石见了戴泽的素描作品后,向徐悲鸿说,“我要是他这个年龄,也一定向你学习素描”。后来的戴泽向多位大艺术家学习绘画,吕斯百、傅抱石、黄显之、秦宣夫、谢稚柳、陈之佛等,都曾是戴泽的老师。
▏
戴泽 《赶马车》1948年
他用这只小画箱画下了周总理钦点参加世界级画展的《赶马车》,复制了在颐和园展出三十年之久的《慈禧像》、两度修复了恩师徐悲鸿重要的遗作《徯我后》。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十年浩劫,直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戴泽从未停止过画画,这只小画箱伴随他走过60个年头,今年95岁的戴泽,已经是极少数与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大师们相识的人了。
▏
北平美术家协会成立照 北平美术家协会成立照 一排右起 右一戴泽,右三齐白石,右四徐悲鸿,二排右起 ,右三卢光照,右四李可染,三排右起 右一董希文
历史一去不复返,很多事情终将随着岁月的流失被永远埋没于时间的洪流中,
本周日,我们将在未读Club所在的共享际·浮游岛举办一场异常珍贵的分享会。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一些新中国美术史的亲历者:
今年95岁高龄的戴泽先生、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徐小阳先生、国画大师李苦禅爱女李健女士,以及现当代中国艺术研究者李抗先生,
一同讲述那些新中国美术界的奠基者、来自民国的老先生们之间的逸闻趣事,以及他们将西方绘画思潮引入中国,学习并创新的艰难历程;分享在物质匮乏,信息闭塞,还没有“艺术市场”这一概念的时代,第一代艺术大师们如何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艺术探索,他们的艰辛与激情,那些珍贵的回忆。
更难得的是,戴泽先生的孙子戴梦先生,
将携戴泽先生曾经使用过的老物件、老画具于现场展示,
观众朋友们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陪伴艺术家成长的历史的见证物。
▏
戴泽先生生活中低调、简朴,一直住在当年美院分的老房子里,家里处处堆满了画
2017年4月,戴泽先生独家授权未读,将从未公开的52幅花卉作品集结出版
,面
对这样一位大艺术家的作品,未读摒弃了传统艺术家大画册的形式,
将艺术品和轻文艺手账结合,受戴泽一生拙朴之启发,让每个人都拥有艺术收藏,应该就是最适合这本《花木集:戴泽花卉艺术收藏本》的出版形式了。
本次活动,也是这本手账线下的首次正式发布。我们将为莅临现场的朋友准备一份小惊喜,可亲自体验由北京环能新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花木集》特别定制的隐形墨水印章。戴梦先生也将携带戴老私章到场,
在现场购买《花木集》或是已经购买《花木集》的读者朋友,有机会盖章留念。
▏
《花木集:戴泽花卉艺术收藏本》
|
戴泽:
当代著名画家。戴泽是徐悲鸿重要的弟子之一,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批会员,徐悲鸿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戴先生年事已高,当天到场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
|
徐小阳:
徐悲鸿长孙,徐悲鸿艺术沙龙董事长,北京好文学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徐悲鸿艺术。
|
|
李健:
国画大师李苦禅爱女,现任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会长。原中国国家画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
|
|
李抗:
《滴泉集-李桦的艺术历程》主编,从事艺术市场相关策划。关注对中国20世纪早期从事现代绘画的艺术家个案。
|
|
|
活动时间
————
4月23日(周日) 15:00 – 17:00
活动地点
————
共享际 · 浮游岛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88号,近张自忠路地铁站C口)
报名方式
————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
(
我们会在活动前一天发送报名确认短信,
届时请注意查收哦~!
)
|
活动支持
————
翰海当代艺术中心 百家号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活动哟